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10岁逃难进入保育院
2017-08-16 10:00:52  来源:凤凰网资讯 快乐老人报2012年 作者:杨承沪  点击:  复制链接

杨承沪(前左一)珍藏的照片。

杨承沪(前左一)珍藏的照片。

  6月11日,《快乐老人报》在头版刊发文章《保育会难童重聚:祖国万岁》,讲曾被“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收留的200多名保育生在北京相聚,庆祝保育会成立74周年。看到这篇报道,我翻出一张珍藏的老照片,不禁热泪盈眶。因为,我也是保育会收留的难童之一。

  一张60多年前的老照片

  这是一张被保存60多年的老照片,照片下方可见“湘一院就学三中院友复员还乡临别留影 三十五·六·二十一于黔东铜仁”等字。

  “湘一院”指的是战时儿童保育会湖南省分会第一儿童保育院,院址在湖南省永绥县大兴寺。“三中”,为国立第三中学,校址在贵州铜仁。“三十五·六·二十一”指民国35年(即1946年)6月21日。照片上的人,是一群在日寇侵华战火中被迫离家逃难、被收容进入保育院就读的儿童。抗战胜利,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童,终于可以返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七八年艰苦岁月,友情可贵,留下了这张人数并不完整的合影。

  时隔60多年,分别后天各一方的孩子们,如今或年过古稀,或早已仙逝。我已难以识别照片中的每个人,但还能说出一部分:前排左一为本人,左二为湖南长沙的欧阳斌,左三为湖北广济的蔡志孝,左四为湖北汉川的黄正明(他穿着学校统一的校服),右一为湖北武昌的黄鸿斌,右二是湖南长沙的彭民士,本人身后是长沙的朱庆九……时间太久远了,这些辨认也不一定准确。

  在保育院曾被迫要饭

  我本是湖南长沙东乡鼎功桥人,生于1929年6月。1939年,我在逃难中来到位于湖南西北部的永绥县(现花垣县),进入“湘一院”。在该院生活4年,到1943年高小毕业升入初中时,我才离开永绥。在保育院的生活是艰苦的,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特别是中间有一次,因教职人员争权夺利,上边停止拨供经费,孩子们逼迫去偷食、要饭。

  1943年高小毕业,我投考了设在永绥的国立第八中学和设在芷江的国立第二十中学,均被录取。第二十中学是专为容纳保育院毕业生而新成立的,因此,这年8月我离开永绥去了芷江。芷江有飞机场,成为日寇轰炸的目标,并且有同学被炸死,所以在1944年我们搬迁到贵州的玉屏,后又合并到贵州铜仁的国立第三中学。这前后又是3年时间,直到日寇战败投降,我们才得以“复员”。

  后来,我学习了电力专业,并在电力系统服务了43年。(北京 杨承沪 83岁)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16 10:02: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难童妈妈罗叔章

下一篇:《难童》 第一集 危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