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巴山蜀水宝光情——直属第五保育院院史
2017-08-22 09:53:36  来源: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网 作者:韩浩若  点击:  复制链接

  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五保育院的前身是湖南省第二保育院;湖南省第二保育院的前身是浙江省临时保育院。

  一、浙江省临时保育院

  五十多年前,在抗日烽火中,我们这群浙江籍难童,于1938年初夏杭州沦陷后,由“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派出的难童抢运队,分赴杭州、绍兴、萧山等地抢救出去。(当时萧山籍儿童有韩关恩、金锡贤、汪立夫、汪韵华、吴其林、曹寿贵、金锡昌、韩顺樵、韩明富、倪福荣、王龙华等)。用木帆船(汽车或火车)分别送到金华浙江保育分会。(浙江省保育分会成立于38年6月,由于省主席黄绍弘的大力支持,其夫人蔡凤珍出任分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是黎沛华,理事有李家应,程为昭、戚铮音、贵畹兰、萧锟,李清华。)然后,从金华分批送到丽水碧湖天后宫浙江省临时保育院。当时的院长是彭惠秀(女),教师有陈英华、周毓英、杜念杭等。难童中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我们在这里住了一、二个月,同年八月,日寇兵分三路进攻武汉,保育总会电催浙江临时保育院西迁长沙。遂由当时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弘偕同夫人蔡凤珍来院动员西迁。当时以碧湖保育生为主,由大卡车送至金华,加上绍兴红十字会收容转到金华的约二十名难童(如许国顺兄弟、谢定良兄弟、周小宝、季亚珍等)和停留在金华刚收容来的近2O名难童(如金耀锦、金永生等),共303人,由老师护送经浙赣铁路的南昌、株州来到湖南长沙。

  二、湖南省第二保育院

  到了长沙,我们住在南门外“幼幼小学”的楼房里。浙江省临时保育院迁来长沙后即并入湖南省临时保育院。这样就和武汉来的张玉清、苏俊华同学们同院了。另外,在长沙还收容了一批流落街头的难童(如罗行楚、彭生明、王一安、张怡生等)。湖南临时保育院以浙江籍儿童为主,湘籍儿童次之,少数是湖北籍儿童。由于敌机常来空袭,我们的生活开始不安定,有的同学开始想家。此时,冯玉祥将军的夫人、保育总会副理事长李德全妈妈曾来院看望过我们。往后,敌机轰炸频繁,为安全计,38年秋,在老师们带领下,我们离开了长沙,乘车来到湘西石门县一座庙里,添置了冬装约月余后,又向西迁移,这次年龄大的男生有72人步行;女生及年龄较小的同学乘木船,到了湘西大庸县大坪场的一座古庙大悲庵安置,改名为湖南第二保育院。原长沙和浙江护送来的老师多数离去,新任院长是黄湘女士,她带来一批亲朋好友充任老师,沿袭一套旧式的教育方法,对同学常常打骂、体罚还私设禁闭室,黄院长常去县城应酬,对儿童也缺乏爱心,完全违背了抢救难童培养民族幼苗的办 步到大庸;乘木船顺澧江东下到津市;乘小火轮偷渡洞庭湖到宜昌;改乘民生公司客轮穿越三峡到达重庆万寿宫临时保育院。由于敌机轰炸,保育总会把湘二院安置到嘉陵江上游的澄江口。一部分病童被医院收容。约在九月底,迁到了壁山何家沟。正值院内生病与死亡的同学越来越多时,李德全妈妈又再次带来部分老师来保育院视察。此时黄湘院长已不知去向,李妈妈听说因疫病死去了不少同学时,她悲愤极了。李妈妈走时留下两位男老师,从严管理。保育总会又采取紧急措施,派了总会唯一的男性干部曹克勋接收湘二院。曹克勋找姑妈曹孟君商量,组织班子,曹孟君向重庆××办事处要了干部,抽调了歌乐山院的部分教师来何家沟。陈英华代表湘二院向新任院长曹克勋办了移交手续。曹克勋接任院长后,首先着手两件大事:一、鉴于保育院儿童处于久病且奄奄一息的境地,决定全力抢救儿童的生命。他亲自到保育总会汇报情况,请求速派医疗队去院抢救治疗。总会总干事陈纪彝答应把为临时保育院设置的医疗组派去。二、曹克勋院长与总务主任贺哲仁一起,跑遍壁山县周围三、四十里的庙宇祠堂等较大房子,最后选定宝光寺作为院址,并由贺老师等负责修缮等工作。39年秋末冬初,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四川壁山县大路场宝光寺。院名改为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五保育院。

  三、直属第五保育院

  来到宝光寺,曹克勋院长带领全体老师和医生,呕心沥血,进行了艰苦忘我的工作。

  一是把直五院办成为救死扶伤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健康状况。浙江籍儿童,经过38—39年的辗转流浪、饥寒交迫的艰难生活,可以说是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初到宝光寺直五院时,大都是“疥疮满身”、“虐疾盛行”,加上营养匮乏,“夜盲成群”。曹院长接任后,在保育总会的直接关怀下,派来了上海著名儿科医师朱葆良带来的医疗队。普遍地检查了身体。设立了医务室和病房。除一般治疗和加强营养外,重病的儿童住病房治疗,由保姆照料服药,吃病号饭。经过四个月的悉心治疗,同学们逐渐变得健康活泼起来。直五院从开办到结束,在妈妈、大哥、大姐们的精心抚育下,没有一名儿童因病死亡。

  二是把直五院办成为真正的难童之家,在直五院,我们师生之间,充满着亲似家人般的友爱。院里的老师不少是进步青年,爱国志士。儿童们与老师亲密无间。称呼年长的女老师叫妈妈;称呼年轻的老师叫大哥、大姐。由于同学们经历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生活,具有抗日爱国的思想;儿童们一般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思想基础牢固;同时爱集体,爱劳动,群体观念强。我们的曹大哥(对曹院长的亲热称呼)和妈妈们特别注重对老师们的思想工作,经常对老师进行爱国主义和热爱儿童的教育;与此同时在我们儿童中进行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的教育。直五院一建立,就形成了亲密友爱的院风。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不少同学回忆往事时,仍有“五院是我家,同学如手足,老师如家长”的深刻感受。

  三是把直五院办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摇篮。在直五院,曹大哥和妈妈们定期在中高年级每周一次的时事形势课中,对我们进行国内外的形势教育。如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希特勒出兵侵略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等。使我们幼小的心灵里,认识到日寇、法西斯、侵略者必败;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正义战争必胜。加上进步书报在院内的传阅,使师生们受到了反法西斯抗日形势与进步思想的教育。

  四是把直五院办成为抗日救亡的宣传阵地。在直五院,我们的儿童文化生活比较活跃。各班定期出墙报;全院开音乐会、运动会、举行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美术展览、跳绳踢毽子等活动。院内还有一支很有生气的文艺宣传队。经常去集镇上演出,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内容。如《流亡三部曲》、《大刀歌》、《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放下你的鞭子》等。39年春节,在曹大哥、彭瑾老师等带领下,院里组织了有三十余人参加的“新年旅行团”。我们手持院旗,到青木关、北碚、北温泉、育才学校等处,一面开展宣传演出,一面进行参观学习,一个多星期的活动,收获不小。

  五是把直五院办成为新型的“育才学校”。在直五院,曹大哥和妈妈们提倡尊重儿童人格,启发儿童自觉,发挥儿童特长,培养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品质。39年下半年,为了培养我们独立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院七个年级(一至六年级加上特别班)编成七个中队(除幼儿班和住病房儿童外)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战时儿童工作团”(即学生会)。下设学习、宣传、体育、生活、劳动等股。股下设组,分管图书阅览、墙报、文艺宣传、歌咏、缝纫、理发、编织、采购、饲养、种植等。院中推行陶行知先生“因材施教”弹性制教学方法。通过文化统考,实行弹性编班。如国文成绩较好,可编在五、六年级学国文,如数学成绩较差,就编在三、四年级学数学。如年龄较大,各门功课基础差的则编在特别班,配有专职老师辅导帮助,如果功课赶上来了,仍可编到相应的年级中去学习。从此,大家在学习上开展了互帮互学活动,你追我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文化的劲头,不断提高了学习成绩。39年底到4O年初,正规学习开始后,有的同学离院去重庆小工艺训练班学艺,后来考取了重庆电讯局,有的考取了空军机械学校。4O年夏季,直五院第一批高小毕业生,分别考取了白沙女师附中,进修中学,第六中山中学,重庆上海难童中学,昆明中法合办的友仁难童中学。41年后,毕业同学分别升入了国立十五中学、合江十六中分校;白沙女师附中;国立二中、国立荣昌师范初中部。直五院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组织中高年级学生,由老师带队翻山越岭去铜梁、虎峰场等地背米,运煤;提倡自己洗衣服、组织起来洗棉被、组织起来理发、缝制衣服、打草鞋等。师生生活上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菜,建立了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直五院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学习了三、四年,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由于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因此,直到今天,我们对这一段艰苦而美好的生活,仍不能忘怀。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于46年暑假开始,分期分批的离开重庆,回到各自的家乡。继续学习或工作。

  流年似水,岁月悠悠,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直五院的同学,如今都巳白发皓首,七十岁上下的人了。苦难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当年大家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总算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如今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工程师、会计师;有的成了主任医师;更多的同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人才的园丁;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成为党政军各部门的骨干,极大部分同学现在已经离退休了,正在欢度幸福的晚年。饮水思源,不忘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是由于有保育总会的宋美龄、李德全、邓颖超等老一辈妇女界领袖的倡导和关怀;由于有一大批抗日爱国的进步青年、爱国志士,以忘我的牺牲精神抚养教育的结果。所有直五院的同学,不论他们在长城内外,还是大江南北,大家都会终身难忘“巴山蜀水宝光情”。

  直属第五保育院,为什么能办得那么出色,卓有成效?这是因为:

  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在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最后关头,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历史背景下,由宋美龄、李德全、邓颖超等老一辈妇女界领导人发起;在国共两党及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下,于38年3月lO日成立于汉口。保育总会由宋美龄任理事长;李德全任副理事长;邓颖超、曹孟君等任常务理事;蒋介石、毛泽东、冯玉祥、周恩来等国共两党领导人受聘任名誉理事。在它的领导下,千百万进步妇女和爱国青年、民族志士,抛家弃业,舍生忘死,从战火纷飞的前线,在日寇铁蹄下,抢救我们出苦海。

  二、保育总会常务理事曹孟君妈妈,当时兼任歌乐山保育院院长。她推荐曹克勋出任直五院院长。曹接任之初,直五院来了三位年长的女老师,陶承妈妈、任锐妈妈和瞿复权妈妈。她们都是中共党员。

  陶承妈妈,她名叫欧阳陶承。当时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亲切地叫她“欧阳妈妈”。她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在院中任伙食管理工作。那时伙食费很少,她呕心沥血,辛勤劳动。每逢赶集赶场,不论酷暑严寒,总要亲自步行八里山路去采购食品。她是一双缠过足的小脚,走路一摇一摆,十分艰难。她每天天蒙蒙亮就和炊事员一同起床,安排一日三餐,亲手调制幼儿班和患病儿童的伙食。还要操劳院中自养的猪羊。一年365天,她总是没完没了地干,工作之余,还要坚持学习文化。欧阳妈妈的房里,常是儿童们欢乐的聚会处,听抗日故事的地方。她的慈祥态度和喜悦笑声,常使我们这些流离失所的难童,得到母亲般的慈爱。我们有什么心事,都爱去向她诉说,从她那里学到真理,走向进步。她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有困难的老师和同学。她管理伙食,自己从不多吃多占,她和老师同学同甘共苦。我们直五院同学,没有一个因病死亡,并都得到健康成长,这与她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她是一位言传身教并启迪别人具有伟大情怀的母亲。她在直五院工作了四年,直到43年秋天才离开。

  任锐妈妈。她是辛亥革命时期孙炳文烈士的爱人。她常说:“孩子们失去了父母,我要把他们当亲生子女看待。”任锐妈妈具有伟大母亲的情怀。她曾把生病的儿童,单独编成一个中队,亲自加以照管;用自己工资中节省下来的钱,买些饼干、鸡蛋、水果等给生病儿童吃。

  瞿复权妈妈,是瞿秋白的侄女,一位很有才华的教师,她原名叫瞿昌。她教国文课,在讲课文时,常穿插许多历史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全国解放后,曾任天津儿童保育院院长。 .

  三、直五院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是由拥护赞同抗日爱国的进步分子所组成。一部分是歌乐山保育院院长曹孟君介绍来的。如瞿复权、王淑谦、李道华、沙名鹿、陈祥林、余念云、曹秀华、张寿耆等。一部分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的。如陶承、任锐、谈滨若、袁仲仪、王静萱、王筑玉、舒琛珍、张永实、马鸿奎、高星三、梁恒青、李辉然等。一部分是曹克勋自己聘请来的。如黎懋基、谢明旦、贺哲仁、田野、曹淑纯、钱佑仪、曹健杰、彭祥虺、罗迅青、方敬容、姚任华等。一部分是院中老师介绍来的。如刘虹、向长秀、刘苇、黄年钰等。还有少数是当地何声一的关系来院的。如何宗敏、赵德青等。大多数教师,不但能教儿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能对儿童进行抗日爱国、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教育。其中绝大多数教师的素质是:①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具有全心全意为苦难儿童服务的高尚品德。②热爱儿童,无私奉献,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和弟妹。从生活到学习无微不至的关心,自始至终保持着刻苦、积极向上、进步的气氛,她们既当老师也是家长和保姆。③教师不仅思想品质好,而且不少是学识很高的。

  直五院从39年1O月起,先后接收了保育总会分配来的儿童:①从湖北抢救入川,先后约近200名儿童,分配来五院,使学生人数增加到500多名。②44年4月,贵州保育生内迁,凡三年级以上学生分配到直五院。那次分配来约5O余人。另外,42年,保育总会在重庆召开部分院长会议。提出了男女生分院直五院约近200名女生分配到直七、直三、川二院去了,因此,从42年下半年开始,直五院改成男生保育院了。

  直五院建院八年来,保育总会副事长李德全;常务理事徐镜平、曹孟君等妈妈,都先后来院视察过。

  直九院院长彭训;川二院汪树棠院长;直七院杜彦桐院长也相继来院参观过。

  保育总会还多次派员来院视察和帮助解决困难。

  曹孟君常务理事视察后说: “直五院小孩不失天真之气”。

  直五院受到过多方赞扬。先后接纳过的千名保育生。除考取国立十五中学、十六中学、女师附中、合川二中外,当时录取标准最高的中央大学附中、社教学院附中,也录取不少直五院的毕业生。一次壁山县小学会考,直五院参加会考的一个毕业班考生,名列前茅的占20多名。直五院学生的成绩,得到了保育总会的承认。

  直五院自39年下半年开办至46年夏并入壁山八塘保育院,遂宣告结束。院址及各种设施,全部移交给壁山中学。曹克勋调任保育会复员办公室主任。

  直五院建院以来,先后约计培养输送近6OO名高小毕业生。送入初中、师范、专科和各类军事学校进一步深造(不包括输送工厂学工学艺的)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人才。由于直五院为保卫、教养、培育儿童;为团结抗日爱国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绩卓著。抗日战争胜利后,于45年1O月1O日国民政府对抗日有功人员颁发胜利勋章时,其中保育院院长被授勋的有曹克勋、赵郁仙等十人。(45年1O月12日,重庆中央日报国民政府授勋令)

  今天,当我们回忆直五院院史时,情不自禁地会想起所有在直五院工作过的妈妈、大哥、大姐们。是您们在当年的烽火岁月中,抛家弃业,舍死忘生,无私地奉献出青春年华;是您们呕心沥血,忘我劳动,使我们能春风化雨般地健康成长。您们的不朽功勋,将永志史册!您们伟大母亲般的情怀,将永生难忘!

  (原载《烽火童年一一直属第五保育院学习生活回忆》本刊有删节)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22 09:54: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蒋鉴和她的100多个孩子

下一篇:难忘的怀念——忆湖南第三保育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