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遭受空前劫难的烽火岁月,无数位妈妈曾结成一条特殊的战线,竭尽全力拯救、保护成千上万流离失所、濒临死亡的战时难童,因其历尽艰辛和成就卓越而留下光耀历史的一页。
“欲救中国必先救儿童”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由此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无辜生灵遭涂炭,中国的儿童也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他们或死于战火,或流离失所。特别是那些失去了双亲的难童,举目无亲,啼饥号寒。有些还被日军掳掠,施以奴化教育,充当战争的炮灰。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极端残暴的侵略者竟然把中国儿童作为他们“活的血库”,因为“儿童血液纯洁精壮”,可输给受伤日军使其“早日恢复健康,重返支那战场”。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中国妇女界的一批著名人士,在国民政府临时所在地武汉,发出了“欲救中国,必先救儿童”的呼喊。
沈兹九主编的进步刊物《妇女生活》杂志社,邀集社会名流开会座谈,提出了到前线抢救难童的设想。沈钧儒先生呼吁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收养难童并把他们培养成抗战建国之材。中共长江局负责人周恩来和长江局妇女委员会的邓颖超,专程会见冯玉样将军和李德全女士,希望两位支持这项工作。
于是,由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邓颖超、刘清扬、沈兹九、张素我等20多人正式发表了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发起书。此举得到了国共两党上层人士和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响应,很快即有宋美龄、宋庆龄、宋霭龄、何香凝、邹韬奋、田汉、陈立夫、曹孟君、郭秀仪等184人亲笔签名,作为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的联合发起人。“1938年3月10日,旨在救助战难儿童的这一慈善机构终于成立,取名就叫“战时儿童保育会”,总会在汉口,各省设立分会。简朴而庄严的成立大会,在汉口界限路圣罗以女子中学即今武汉市江岸区合作路武汉市第20中学举行。作为主席团成员的宋美龄,在讲话中说:“当此国家存亡之际,何为男子应尽之职务?何为女子应尽之职务?原无分别,只与抗战有关,乃均能参加。尚在此时期,大家联合起来,使国人看我们中国有新的气象。”“要知历来优秀人材,原出于贫穷之家。我们苟能从苦儿中培植成材,10年20年后,不特为民族谋幸福,且为全世界谋真正和平。我们今日所做儿童事业,不特为民族而做。实亦为全世界而做”。
成立大会之后举行了首次理事会,研究组织机构和选举领导成员。宋美龄当选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邓颖超为常务理事,并选出国共两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爱国人士56人为理事,聘请了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及沈钧儒、郭沫若,国际友人史沫特莱、斯诺、司徒雷登等981位名誉理事。
会议确定儿童保育会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奔赴前线战地抢救,筹备各地分会扩大儿童保育工作,筹设保育所收容难童,广泛进行募捐活动为儿童保育筹集经费。
炮火下拼力抢救
奔赴前线战地抢救难童被列为战时儿童保育会的首要工作,担任常务理事并兼任保育会下设保育委员会主任的曹孟君直接负责这一重任。
她年纪虽然不大却饱尝磨难,在湖南家乡读中学时就因带头剪辫子被学校开除,后到北京求学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救亡运动和“一·二八”支援松沪抗战中,她都走在前列。保育会刚刚成立,她就选择位于苏、皖、豫、鲁数省交界地的徐州,亲自带队前去抢救难童,那里刚刚结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战乱造成了大批失怙失教的难童亟待救助。
曹孟君率领抢救小组乘坐火车,披着滚滚硝烟昼夜行驶,终于来到了第5战区所在地的徐州和台儿庄战地。她们起早睡晚四处奔波,亲眼见到不少村子已十屋九空,只剩下个别老弱病残者,守着倒毙的亲人尸首奄奄一息,而许多死者的衣服已被扒得精光,野狗、老鸹围着已是残肢断臂的骨骸继续嘶咬,为了生存人们吃光了榆树皮和所有能充饥的东西。
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曹孟君等呕心沥血抢救出200多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小生命,并且小心翼翼地照顾、看护着他们,陆续带到了徐州城。为把这些难童平安运至武汉,曹孟君等不惜冒着枪林弹雨之艰险,经过8天8夜奋力拼搏终于脱离虎口,辗转安抵汉口已赶建而成的临时保育院。
与此同时,孟庆树、安娥、李昆源、杜则吾等,在武汉发起就地抢救儿童运动,几天里即在武汉地区收容儿童1100名。在各战区和大后方相继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分会,也不失时机地到战区附近和沦陷区周围抢救难童,并设立起收养难童的保育院。
有了遮风蔽雨之所
获救难童何以栖身,是拯救工作的又一重心,即使战时环境再艰难,也得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遮蔽风雨的地方。地址选在汉口一元路同仁医院,这座四层楼的洋房曾经是日本人的地盘,替之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武汉第一临时保育院”,二楼正面栏杆上高悬着一幅巨大匾额,上书“保育儿童”,这是理事长宋美龄的手迹。
短短一个多月,汉口临时保育院就收下550个儿童,按照“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字样编成10个班。收留的难童主要来源于黄河北岸战区的流亡难童。统计表明,他们中流浪儿占I7%,靠父母生活的10%,其他经历的如种田、拾荒、学徒、小贩、乞丐等等。
入院前他们大多吃的是垃圾桶拣来的烂瓜果皮,披的是破麻袋衣,晚上睡觉东寻西找,不是在破庙里熬过寒夜,就是露宿于他人屋檐下经受暑热。几乎每个孩子都带着一身虱子、跳蚤和毒疮烂疤,可谓身心遍体疮痍。而一旦进入保育院,老师们便把他们每个人从头到脚洗得干干净净,进行体检治疗。孩子们每人得到一份洁白的被单枕套,一身干净的衣裳,而且破天荒地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菜单:早上稀饭、馒头、咸菜,中午豆腐、青菜、白米饭,晚上一人一碗麦麸子拌菠菜面条。
毕竟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经历遭遇,心灵性格皆不一样,在这个临时组合而成的新“家”中,彼此相处并非一开始就融洽和谐。他们,依旧乱扔东西,随地大小便,而且行为粗鲁出口肮脏,常常发生力大的孩子称王称霸,欺负年小力弱者。但每当夜晚来临,他们光天白日之下的暴躁顽皮又被驱散了,不约而同想起被捣毁的家、被屠杀的父母,只要其中一人号啕大哭,就会引来一大片的哭泣,于是又自然消除了积怨而怀揣一份共同的情感。
当时汉口临时保育院共有90多位老师,对这些难童寄予了深厚同情与百般怜爱。她们几乎都是流亡到大武汉的年轻人,差不多全是女性,怀着一腔无法施展的热忱,在她们的精心照料,难童们体会到了“第二个家”的温馨与有组织纪律的乐趣,逐步改变了过去的种种陋习,变成一个茁壮成长的文明人。
出自理事长宋美龄之口讲述的一件事,印证了当时汉口临时保育院的凝聚魅力:有一次该院忽然失踪了8个收容的儿童,大家不知道什么原因。意外的是没过几天,他们又自动回来了,而且还带来几个同样的孩子。他们率直地告诉老师,因为感觉到保育院的待遇比原来自己家庭还好,想起许多小同伴还过着流浪生活,所以偷偷地去告诉他们,把他们一起带了来。
在汉口临时保育院的带动下,分布于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四川、香港等地的战时儿童保育分会,陆续建立了61个保育院,截至1943年底,收容了28923名流浪难童,估计整个抗战时期收容难童总数不低于3万,战时儿童保育会成为抗战时期最有影响的儿童救济团体之一。
“好生保育儿童”
由于战争局势严峻,武汉危在旦夕,战时儿童保育会于1938年8月将汉口临时保育院等处的儿童分散转移入川。待到1939年底,战局逐渐稳定下来,战时儿童保育会工作的重心也就跟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保”字打头抢救为主,转为“育”字率先养中有教了,即不仅要使难童们摆脱颠沛流离的状况,过上衣食所安的生活,更要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具备强壮的体魄、充实的灵魂,以致将来成为健全的国民,肩负起民族的希望。
邓颖超在《新华日报》上发出保护儿童的呼喊,强调儿童是民族的幼苗,是民族的延续,是我们下一代的国民,因此儿童问题是有关社会和民族的重大问题,提醒各界都不应忽视。
宋美龄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1939年3月10日在保育会成立周年纪念会上曾这样说:“过去一年的工作稍偏重于抢救方面,今后对教育方面,应更加注意,如何能使此辈小朋友成为民族优秀的继承者,必须从此时打下教育的基础。”
据资料显示,各地的保育院一般都设有婴儿、幼儿、小学三部,但实际上主要为小学部,因收容的流浪难童绝大多数是6至15岁的学龄儿童。自1939年后,大体依照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的学制,统一用教育部审定的教材,进行系统的讲授和学习。
根据收养难童的年龄和原有文化水平,保育院分班授课。也开展一些劳动技能活动,为难童毕业后谋生之需。劳动技能以学会开荒种地、饲养家禽为主,此外,男生还要学木工、理发、做豆腐,女生则学烹饪、缝纫、纺纱、织布等,使之通过数年的学习养成独立生活的技能。
一向注重下一代培养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为配合国统区保育总会的部署,1938年7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收容抗日将士子女、战区难童、烈士遗孤,并将延安市托儿所扩建成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即第一保育院,1944年又增建了第二保育院。朱德都曾帮助选址,并出席开幕式,毛泽东亲自题词“儿童万岁”、“好生保育儿童”。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23 09:14: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战时儿童保育事业与基督教
下一篇:延安保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