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二为本文作者艾政,左一为艾政夫人张玉珍,
右一为鲍志亮。在延安,李鹏与艾政等曾是同班同学。
1940年,在“边区教育宗指和实施细则”中指出:“集体的自主学习应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在集体的自主学习中,应竭力求得儿童青年的集体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方针政策155页)。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的徐特立说:“革命工作要打破常规,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就是一种创造事业,就要有创造精神。敌人强大,艰难困苦,就必须具有艰苦创业精神。”“所谓革命精神,就是创造性,人生意义在于创造,在于贡献,在于奋斗,不克服困难就没有创造。”他还说,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手脑并用,才能发挥广大群众无穷的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教育学生用革命精神和革命方法去战胜各种困难,完成自己的学业,把自己锤炼成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革命者。延安保小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继承父辈的革命事业,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要做新中国的主人。
一、创造精神的培养
当时学生学习生活环境非常艰苦,随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就要靠自己动手动脑想办法创造条件战胜它,才能生存,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延安保小的创办者徐特立教育我们:“艰苦创造的作风是革命者的特色。”“我们的教育应该强调创造性、革命性。不向物质困难低头和群体落后妥协”。延安保小的学生在学校组织领导下顽强的战胜了各种困鞋,衣服破了自己补,鞋不能穿就打草鞋、做木鞋;没有玩具自己制造,用河边的石头磨成棋子、珠子、石片玩;没有菜吃自己种,学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开辟了十亩菜地,分班管理,实现了蔬菜自给。在1943年大生产运动中,小学生也有纺线任务,没有纺车,就用萝卜、洋芋、瓦片做线杆捻线,织成毛衣送给前方战士。战胜一个困难,就增添了一分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取得成果的欢乐,培植了一分创造意识,增加了一分创造力。因而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种形成了,顽强拚搏,锐意进取,勇敢实践的探索精种形成了。延安保小的学生养成了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因而能适应艰苦环境中的生活和工作了。
保小实行民主管理和学生自治,学校各项制度和一些工作计划,是经过学生讨论制定的。学生干部是学生民主选举的,学生会、少先队是学校工作的得力助手,很多具体工作是学生干部做的,使学生培养起很强的民主意识、参于意识,也培养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种。保小的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导师,又是慈爱的家长,他们象父母那样处处关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保小一班的于龙江、于龙汕、汪道河、陈祖涛、邓难琛、李鸿亮、朗宗岳、陈英等,他们聪明又有些淘气顽皮,他们理解力强,学习不用下苦功就能跟班学习。于龙江、汪道河还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他们个个能歌善舞,会玩会说,机警灵活,在故事会、辩论会、演讲会、游戏竞赛、智力测验和运动会上往往是优胜者。他们用顽皮嬉戏幽默的神态,去逗人,拿别人开心,常常引起一阵哄堂大笑,使一些学生生他们的气,有的还给老师出难题,弄得老师不好下台。但是.学校和学生会大胆使用他们。他们是宣传队的骨干,演出的“东北流亡曲”、“三江口”等剧,往往是边哭边演,激起会场一片哭泣声,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于龙江还担任过学生会的主席和儿童团的团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倜性特长也得到发展。他们创作了一些歌曲、舞蹈、小戏。于龙江被人们誉为天才小政治家,延安“解放日报”介绍过他。
二、创造思维的培养
延安保育小学贯彻理论与实际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手脑并用体脑结合,校内外学习结合,学习和实际锻炼结合等教育原则,采用少而精、启发式、自学辅导式、讨论研究式,注意实际锻炼,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教学模式。任进云老师代四五年级的算术和自然常识,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质疑问难,互相议论,他在旁指点答疑。在掌握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少而精地启发式的讲清定理公式及主要变式的运算后,让学生练习议论,使我们掌握了各种变式的解法。课后他总要留下作业和讨论题,其中总有几个难题,学生们反复讨论研究才做出来。上课时还要在黑板上演算并讨论这些难题,鼓励不同的解法和看法;对有意义的疑问,一点创见,他都要引起学生们的重视,鼓励有意义的争论,讲明分歧点,开拓学生的思路,把争论引向深入。在他的诱导下,经过大家分析研究,对这些难题会解了,课本也学的很扎实,学生的思维敏捷了、灵活了、开阔了。他常用实物来讲解,常带我们到农场边看边讲学多实际知识戳和技能。他好象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我们总喜欢和他在一起,从他那里吸吮着无穷的知识。
从三年级起每周一次作文,题目都是紧紧联系学生实际,学生可以自由结合议论怎样写好这篇作文,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对学生在作文中有点创见.老师都会加以鼓励。使学生逐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到新生事物,看到事物的发展,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就大大的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保小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对死记硬背,反对死抠名词概念,强调要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理论的精神实际,强调要实际应用,要求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表述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说明解决实际问题。这可能造成所学知识理论的理解不太准确,但是这是经过自己反复联系实际思考内化了的活知识,能够实际应用的真知,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当时强调个人学习和集体讨论研究集合,“以集体自动学习为最高原则,求得时间经济起见,要采取讲授的方式讲课,课后各组进行研究讨论讲授中的问题。教员应指导学员看书做笔记,养成自动的独立的学习能力”(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方针政策139页)。徐特立同志也说:“学习者应主动积极,自动得多动脑筋认真思考”,课本无论好坏均须加以讨论,讨论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既能培养思维能力,又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自觉的情况下,几个学生共同讨论,能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当时学校上课时间比较少,自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早晚均安排了自习时间。延安保小学生读三年级就要上自习,读报或漫谈讨论,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将认识引向深入。有时还开以班级为单位的辩论会、时事讨论会,有的学生简明扼要谈明自己的意见,个别学生作较全面的深入的发言,把大家的认识引向统一。教师简明系统的总结,把大家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同时也指出错误的看法,使大家的认识明确了、清楚了。
学生在辩论中,认识交流,互识互补,见解碰撞,思想交锋,显示了他们的才华,活跃了思想,启迪了智慧,激发了灵感,开发了智力,发展了思维能力,促进了认识的提高,创造思维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也为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奠定了基础。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
延安保小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培植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艰苦的学习生活,只有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勤俭创业的精神,才能生存并完成自己的学业;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实行民主办学的原则,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增长了才干;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中,既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才能,又充实了精神生活;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和群众工作,培养了联系群众、勇于实践的作风。长期在这中校园生活中磨练、创造精神、创造思想和创造能力,必然根深叶茂。
特别一提的事,延安保小宣传队吸引了大批喜爱歌唱、跳舞、演戏的学生,合唱团、乐器团、文学社、美术小组、时事学习小组、生物小组、刺绣小组、木工小组以及各班的文艺小组、墙报小组、课外学习小组等,都吸收了不少的爱好者。这些活动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充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才能。
保小经常在校内举办文艺演出,每个班都要拿出几个节目,几乎把每个学生都卷进来,班级演出时往往是全班同学都上场。学校宣传队在每个星期或节日还要到附近乡镇演出。十二班的师生集体制作的“倒尿桶”、“欢迎新同学”、“张学义的转变”、“感谢母亲”等节目,受到师生和乡亲们的欢迎,有的还成为学校的保留节目。乐器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木材、竹子、羊皮、蛇皮、蛤蟆皮、马尾等材料,制作了管子、笛子、二胡、梆子等,经过反复试验制成了音色较好的乐器,能给宣传队、合唱团配音了。制作六角形的二胡筒,没有木工工具,就在河边搅水磨制,要磨成一定的角度才能站好。有的学生还用葫芦制成既不像风琴也不像冬不拉的乐器。田敬文、陈祖译离校后,他们用枣木各人做了一把小提琴,并给宣传队配音,音乐教师用贵重东西换,他们都不干。
保小学生长期在这种学习生活环境中,磨练出许多良好的创造品格和能力,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是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人生观。实践证明,延安保小小学生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坚定的革命者群众。
(摘自《摇篮》延安保育院、保育小学专辑)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23 09:20: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延安保育院院长 凌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