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赴战区抢救儿童。组建分会和保育院。战时儿童保育工作蓬勃发展。
(1938.3—1941.12)
一九三八年
3月下旬 华北、华东、华中各地区战火弥漫。二月,山西临汾失守;三月,日寇占蒲州等地,又犯大宁,企图强渡黄河,侵占河南郑州、开封等地。曹孟君、沈兹九二位女士率队赴河南郑州一带抢救儿童,拉开了到各战区抢救难童的第一幕。在几天时间中即收容逃亡郑州一带的儿童三百余名,并向武汉运送。
在河南郑州,曹、沈二人了解到下述一件真实的事情:当地守军在街头抓到一个行迹可疑的“流浪”儿童,年龄在十三岁左右,问他话,他一句也不回答。后来威胁他说要枪毙他。他却说:“哪个怕死!我死后可以成为日本的大力士,历史上还会有我的名字哩!”后来用交朋友的方法同他接近,才从这个小汉奸嘴里知道,象他这样年龄的小汉奸,在郑州一带还有二十九个.都是最近被派到这里来的。纯洁无辜的中华儿童,被日寇灌输武士道思想后.就成了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命的小走狗。这件事使曹、沈二位女士感到,抢救战区儿童是与日寇争夺儿童的刻不容缓的重大事业。
3月29日 汉口临时保育院在原日本同仁医院建立,作接纳儿童的准备工作.院长为李昆源(中共党员,新中国建立后曾担任北京妇联领导工作)女士。
4月1日 这一天发行的《妇女生活》第十一期上刊载了史良女士的《儿童保育会的成立与妇女界大团结》一文,她说:“最近战时儿童保育会在蒋夫人领导之下成立起来了,她们包含着全国各方面的妇女,容纳了各方面妇女力量。”她还说:“以儿童保育会的团结为起点,……使全国妇女并成一个力量,共同来拥护抗战的利益。”曹孟君女士《救救孩子们》和《如何保育我们的孩子》两篇文章也在该期刊出。沈兹九女士写的《怎样展开关于儿童保育的宣传工作》一文也在这一期发表。该期还登刊了李德全女士“保我儿童”的题词。这期《妇女生活》的发行,起到了广泛的宣传作用。
4月4日 此日为儿童节,宋美龄女士在武汉《大公报》上发表《谨为难童请命》的文章。文章说:“我们跟凶横残暴的敌人作殊死战已经八个月了。”“现在成千成万的儿童,有的父母死亡,成了流浪的孤儿;有的虽有父母,但他的家庭已经贫无立椎之地,衣食都成问题。这些儿童全要我们去照顾的。”为此,她号召大家为保育战时受难儿童应“兴高采烈踊跃输将”。
同日,邓颖超女士在武汉《新华日报》上发表儿童节题词:“保育儿童,是丰富伟大的事业。不仅要救济与教育难童,尤其要以坚毅的精神,培养儿童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孟庆树女士也有题词:“保育和培养儿童是每个国民的责任,因为儿童是我们的将来,儿童是我们的希望。”该报同时刊登的还有冯玉祥先生的题词:“儿童是民族的基干,儿童是国家的新力,在今日民族抗战之中,在今日新中国建立之始,努力保护他们,加强训导他们,是同胞们迫切重大的任务。”
4月4日 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之初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继续进行征募活动,以保证儿童保育工作的实施;(二)积极组建保育院,立即进行难童收容工作;(三)筹组各地分会,以扩大抢救和保育难童工作。第一、二项工作已有开端,第三项工作正在开展。四月四日江西妇女界在热烈庆祝儿童节声中,率先在南昌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江西分会。分会理事会由各界妇女七十五人组成。理事会又推选十七名女士为分会常务理事会成员。由傅以睿任常务理事会主席,顾伯筠任经济委员会主任,蒋方良(华籍俄国人、蒋经国的夫人)任输送委员会主任,王杰仪任保育委员会主任,劳君展任宣传委员会主任,熊芷任设计委员会主任,雷洁琼任组织委员会主任,朱剑华任秘书处主任。该分会成立后.一方面筹建保育院,一方面派出理事会成员赴浙赣线的玉山、金华和皖赣线的浮梁、屯溪等地抢救难童。
4月22 日 广东分会在广州成立,推选余上官德贤(余汉谋夫人)、伍智梅、吴菊芳(李汉魂夫人)、雷砺琼、王孝英等十六人为常务理事。吴菊芳、雷砺琼、王孝英三女士为驻会常务理事,主持分会日常工作。五月九日该分会发表《致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及宗教慈善团体书》,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恳请世界友好人士对分会工作给予支持和同情。该分会一度迁居香港,后因战区扩大,难童增多,抢救任务加重,该分会便从香港迁至广东战时省会所在地韶关市。
4月23日 战时儿童保育会首批保育人员训练班在汉口黄陂路女青年会开学。参加培训者多系有志献身抗日救亡工作的热血青年。经过二十几天学习,大多数学员随保育会理事奔赴前线抢救难童。
4月24日四川分会在成都成立,分会理事有谭惕吾、邓季惺、赵懋华等女士。该分会接收的儿童最多。后分会会址由成都迁重庆,分会成员也有变化。
4月24日 唐国桢、徐镜平二位女士率领冯云仙、任凤兰、徐崇绩、于汝洲四位女士和汪树棠先生从汉口出发到陇海铁路沿线抢救儿童。这时中原战场日军虽在台儿庄受挫,但依然贼心不死,分兵九路围攻晋东南。在豫东,日寇急欲占领开封,以便西取郑州,切断京汉线。唐、徐一行七人便以开封为中心,收容这一带的难童。经过五六天的努力,在日寇飞机数次空袭下,共抢救难童四百余名。这批儿童大部分是从黄河北岸沦陷区逃出来的,他们衣衫破烂,面色菜黄,枯瘦如柴。但他们都有一颗天真的赤心,问他们的爸妈哪里去了,回答是被日本鬼子杀了。问他们将来长大了做什么?他们回答:“长大了要杀死他们,替父母出口气。”
4月下旬 四月,日寇在台儿庄战败后,为重振士气,在沿海地区攻占福建厦门,在华东地区也集结重兵,向军事重镇江苏徐州进犯。战火炽烈地区,便是保育会抢救难童的重点地区。曹孟君女士闻知徐州将有激战,便偕同冯光灌、张刚、陈茵去徐州前线,在上有日机轰炸扫射,下是枪林弹雨的情况下,在烈火硝烟中寻觅受难儿童。这时.日军悄然包围徐州。曹孟君女士一行带着儿童随军突围,经过八个昼夜的艰苦奋斗,始得脱险,徐州也随之陷落。曹孟君等在空袭和硝烟中将一百多名儿童带到汉口。
在徐州,曹孟君女士了解到,在进攻徐州的日军中有一批既会讲日本话又会讲中国话的年轻士兵。这些士兵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掳掠了一批十三四岁的东北三省的儿童,把他们运回日本,经过奴化教育和军事训练,便成了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编造的所谓“大东亚圣战”而卖命的走卒。这一事实使保育会的人员更加义无返顾地为抢救战区受难儿童而奋斗到底。
曹孟君回到武汉后,又到日机轰炸后的湖北孝感一带收容儿童。
5月1日 设在汉口原日本同仁医院的临时保育院里,集中了五百五十名来自黄河两岸的儿童。初来时都比较规矩。但两三天后就不断地出一些麻烦事:吵架、打架,或者结伙冲击大门,想跑到大街上去玩。弄得一些老师感叹地说:“这些人类的花朵!这些我们民族未来的小主人!简直天真得象一群小魔头!”其实这些儿童是有理性、有智慧、有感情的。他们思念被日寇捣毁的家园,怀念被日寇屠杀的父母,留恋被日寇占领的故乡。院长李昆源女士用“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复兴中化民族”十六字,把儿童编成十六个分队进行训练,只用了几天的时间,这五百五十名儿童便成为生活行动有序的集体。五月一日举行临时保育院开幕典礼,向全社会宣告保育战时受难儿童的事业正式开始了。儿童们穿着整齐划一的白色上衣、兰色工装裤和新草鞋,举着各自的队牌,以“抗队”、“战队”……的顺序依次进入会场。然后是中外来宾入场。会议由李德全女士主持。她报告了保育会筹建情况,然后是来宾讲话,再后是儿童发言,最后是参观儿童生活室。蒋介石和宋美龄也参加了今天的开幕典礼并参观了儿童生活室。当他们走进抗队生活室时,孩子们笑着喊了一声“蒋委员长”,他笑了。他说:“小朋友,你们得有机会到这里来,便应该努力在这里学习。国家一切的耻辱,都要你们将来去洗雪的。……”来宾离去后,儿童们高兴地吃着客人赠送的糕点和糖果。
5月1日 冯玉祥先生发表《祝战时儿童保育会开幕》一诗。诗曰:战时儿童/大家保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力全出/爱国行为方彻底战时儿童/大家保育/任务伟大/责在妇女/前方军民/对其子女免惦记战时儿童/大家保育/有食有衣/注意起居/筹备周到/爱护一如己子女战时儿童/大家保育/训导教化/品行能力/健全公民/将来国家之大器战时儿童/大家保育/痛爱备至/大仁大义/努力不懈/全国同胞都感激战时儿童/大家保育/会所千万/各处设立/大破自私/中华大同见端倪
5月1日 江西分会第一保育院在南昌西山万寿宫建立,初任院长为熊珍女士,约一月余,熊珍女士因工作太忙请辞,继由陈庆云女士任院长。该院开始有儿童二七六名,主要是来自浙江前线的儿童,其次是江西、江苏、安徽、广东等省的儿童。九江、星子失守后,该院儿童增至五百名。这是全国建立的第一所正式保育院。该院后因马当弃守,同时为避日机轰炸,遂于七月五日迁赣西永新县东门外台上村。该院儿童生活有保障,学习秩序正常,课外活动丰富多采,社会宣传生动多样。潘日轩、张婉华、毛路加、丁安伯、万素梅以及教授黄苇、彭诚、欧阳浩、程秋蓉、朱光琼,演员孟瑾,副主任医师孟素珍和《文艺报>副主编、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津贴者吴泰昌等均系该院儿童。
注:陈庆云,女,江西临川人,一九00年生,齐鲁大学毕业,一九三八年六月中旬接任赣一院院长职务。她以“保国家元气,育天下英才”为己任,孜孜不倦地为办好赣一院而超劳。该院最多时有儿童近八百名,年龄三至十三岁不等,陈院长都备加关心。该院毕业儿童多升入永新城内各中学或永新女师校。一九四四年夏,为保儿童安全,率师生迁永丰。抗战胜利后返南昌。陈院长终身独处,一九八九年与世长逝。
5月1日 安徽分会成立。分会理事有胡子婴、李文宜、王立文、张淡如、任云、孙以瑾、何宝霞七人。安徽分会成立之后即着手收容儿童,并在六安设临时保育院。
各地成立分会后,战时儿童保育会便被称为“战时儿童保育总会”。
5月上旬湘西芷江天主堂要求代养战区难童五十名。刘清扬女士送三十五名儿童去芷江。
5月l0日 香港分会成立,分会理事为宋庆龄、宋蔼龄、何香凝、胡木兰、何艾龄等八人.宋庆龄、何香凝为常务理事。分会成立后组建香港第一保育院,院址设在九龙元朗博爱医院内。收容难童八十名。这批儿童来自广东惠阳、东莞、宝安等地逃港难民之中。首任院长为何艾龄博士,这是全国建立的第二所正式保育院。宋庆龄、宋蔼龄、何香凝常到该院看望儿童。全国教育战线劳模、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曾是该院儿童,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委的刘波也是该院儿童。
5月14日 福建分会成立.并在建瓯筹建福建分会第一保育院,院长为陈瑞玉。
5月18日 汉口临时保育院首批一百名儿童乘船离开汉口,经沙市、宜昌、万县,于五月三十一日到达重庆,住进陕西街万寿宫重庆临时保育院。该临院院长为杜君慧女士。后来战区难童陆续到达重庆,万寿宫临时保育院便成为战区难童在重庆集中和分配的中心。
5月20—25日 “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指导长宋美龄女士在江西庐山召开妇女谈话会,邓颖超、孟庆树等参加了谈话会。与会者建议把“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办成一个联合抗日的全国性妇女团体,仍由宋美龄任指导长,其组织机构和各部门人选经协商确定。邓颖超、孟庆树、史良、李德全等均当选为该会委员。刘清扬、沈兹九、罗叔章、冯光灌、陆慧年、左诵芬等中共秘密党员和民主妇女均参加该会工作。该会下面设置儿童保育组负责儿童保育方面的工作。经战时儿童保育会第九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战时儿童保育会不再隶属于“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改隶于“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与该会儿童保育组合署办公。儿童保育组组长兼任儿童保育会秘书处负责人,仍称“总干事”。战时儿童保育会虽有这一层隶属关系,但对外仍称“战时儿童保育会”,仍是独立活动的实体。领导“战时儿童保育会”的仍是该会常务理事会。战时儿童保育会第一任总干事为“新运妇指会”儿童保育纽组长钮珉华女士。
5月 自本月起,国库每月拨给战时儿童保育总会补助款三万元。这只是杯水车薪。总会的经费主要依靠向国内外征募。
5月22日 贵州分会在贵阳市成立,分会理事会成员有杨崇瑞、保志宁、王文湘等六人,保志宁女士为分会理事长。后由陈适云女士接替保志宁任理事长
5月22日 广西分会在桂林市成立,分会理事会成员有郭德洁(李宗仁夫人)、马佩玮、刘尊一、沈慧莲、谢兰馨等。
5月29日 成都分会在成都市成立,分会理事会成员有吴贻芳、陈翠贞等。该分会首先在成都市皇城坝设立“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成都分会成都皇城坝临时保育院”,由陈翠贞女士任院长,准备接纳由武汉转重庆,再由重庆转成都的儿童。该分会同时寻找院址,准备设立正式保育院。
6月5日 浙江分会在金华成立,由蔡凤珍(黄绍竑夫人)女士任理事长,黎沛华女士任副理事长。中共党员程为昭、戚铮音、贵畹三、李清华是该分会主要工作人员。李家应女士是浙江分会工作的主要支持者。该分会后迁丽水。
6月 浙江分会第一保育院在碧湖天禄宫建立,先后抢救战区难童八百名,有教职工八十人。该院后迁丽水。日寇逼近丽水时又迁云和。最后定居平阳县顺溪。院长为李家应女士,她为把该院办成战时受难儿童成长的摇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6月 由于浙江省处于战争旋涡之中,儿童随家庭逃亡在外,备受苦难,故浙江分会在组建浙一院时即着手筹建浙二院。浙二院设在松阳县赤岸,院长为中共党员戚铮音女士,该院有儿童四百名,教职工三十人。儿童除学习正规的小学文化课程外,还可以参加课外儿童剧社和抗敌文艺宣传队的活动。《左联词典》编撰者姚辛当年即为该院儿童。
6月 河南开封和安徽安庆沦陷,总会派出几支收容队到这些地区抢救儿童。哪里战事激烈那里就有儿童收容队。
6—7月 在此期间成立分会的有:陕西,分会成员有丁玲、康克清、蔡畅等八人。上海,分会成员有刘王立民等六人。山东,分会成员有王慧兰等五人。此外还有西康、甘肃、宁夏、云南、山西、荷属南洋群岛望加锡等省份和地区也成立了分会。
6月 陕西分会第一保育院在西安诞生。
6月 从河南、江苏、安徽等战区抢救出来的儿童,先在武汉暂住。但武汉不是久留之地,必须迅速向大后方转移,首先是向四川输送。进四川以长江水路为主。湖北宜昌为入川之咽喉。一九三八年七月,宜昌已滞留从武汉输送到宜的儿童一千多名,而且还有儿童不断地向这里转移。为及时疏散这些儿童,总会决定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宜昌运接站”由徐镜平女士任站长。留学美国才回国的方雪女士和著名作家韦君宜女士等也积极参与该站工作。站址设在宜昌欧安娜女子中学。宜昌对岸安安庙设有难童转运所和难童医疗室。运接站的人员四处奔走求援,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将近两千名儿童运达重庆临时保育院。由于孩子小,病童多,白天怕敌机轰炸不能上船,只能在晚上送儿童上船。船停在江心,要由驳船载儿童靠拢轮船,再搭上跳板,然后将儿童一个一个扶上船。热情的船员积极主动的帮忙。有的船员不顾外国船主的干涉,不停地为孩子们服务,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
7月1日 广东分会自五月二十六日开始收容战区儿童和出征将士子女以及难民队伍中家长无抚养能力的子女,到六月底已收容儿童一百五十三名,广东分会将这批儿童送到香港荃湾芙蓉山竹林禅院,在这里建立广东分会第一保育院。院长为林婉文女士。杜永强等是就读于该院的儿童。
7月4日 陕甘宁边区妇女救国会、抗敌后援会、青年救国会、延安托儿所的代表和高岗、蔡畅、徐明清、成仿吾、林彪、史秀云、丁玲等六十余人响应战时儿童保育总会号召,发起创建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七月四日下午在延安城内府衙门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宋庆龄、宋美龄、何香凝、李德全、邓颖超、孟庆树、许广平、刘群仙、史良、沈兹九、刘清扬、王汝琪、曹孟君等十三人为名誉理事。大会提议康克清、蔡畅、张琴秋、徐明清、史秀云、杨芝芳、丁玲、吴瑛、李芝光、张范、江兆菊、吴文瑜、李玉婷、刘秀梅、诸友仁、陈碧如、凌莎十七人为理事。次日召开第一次理事会,推选杨芝芳、徐明清、李芝光、吴瑛、刘秀梅、诸友仁、李玉婷、吴文瑜、江兆菊、陈璧如、凌莎十一人为常务理事。会议还推选杨芝芳为会长,丑子刚为秘书,吴瑛负责宣传,诸友仁负责保育。边区分会成立后,在武汉的总会常务理事孟庆树带信给分会说,总会在经济上支持创办一所五百儿童的保育院,先支付开办费五千元和经常费二千五百元。总会迁重庆后,与边区分会的联系人是邓颖超女士。
7月16日 重庆陕西街万寿宫临时保育院将五百名儿童分配给四川分会。四川分会将这批儿童安排在重庆歌乐山,称四川分会第一保育院,又称歌乐山保育院。首任院长为赵懋华女士。赵院长是战时儿童保育会发起人和四川分会负责人之一,是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她慈祥文静,热爱儿童,曾用自己的钱补助儿童伙食,很快使五百名孩子从长时间的长途流浪中转入正规的学习生活。马健德、魏福茂等系当时该院儿童。
7月25日 江西九江沦陷,武汉局势趋紧,驻武汉外国使节向四川重庆转移。大批难民涌向武汉和长沙,加重了总会收容难童的紧迫感。
7月 湖南芷江慈幼院向总会表示愿接收战区受难儿童。
7月 重庆临时保育院向成都分会送去第一批儿童。成都分会以这批儿童为基础,在乐山县紫云宫建立成都分会第一保育院。后因避日本飞机轰炸而迁至大佛寺对岸的杜家祠堂。第一任院长为黄达贞女士,后由卢怡超先生接替。第三任院长为王中惠女士。该院儿童多数来自安徽、河南。河南汝南人、现居台湾高雄的杨道生医师(曾赴美学医)即系当年该院儿童。任真当年也在该院就读。
7月 贵州分会第一保育院在青岩诞生。院址在龙泉寺。由陈坚白任院长。后由陈坤接替。再后是王逸秋、杨书琴、赵仲玉、朱涵珠等任院长。
8月4 日 由于武汉形势日趋紧张。保育总会为协助政府疏散武汉人口,决定发起抢救武汉儿童运动,孟庆树女士提出为抢救一千名武汉儿童而奋斗。同时她和安娥、李昆源、杜则吾等带领汉口临院十名儿童上街宣传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宗旨和保育儿童的措施。
8月8日 在宣传队的号召下,武汉慈善团体及儿童救济团体迅速投入抢救民族第二代主人的工作。几天之中即在武汉地区收容儿童一千一百名,他们多是工人、农民、出征军人子女和流浪儿。
8月 集中在武汉的儿童迅速向重庆转移。重庆临院根据总会命令,先请成都分会负责安排。故成都分会在乐山建立蓉一院之后,立即在郫县太平寺建立蓉二院。首任院长为四川大学毕业的张云芳女士。后由陈瑾瑜女士接任。陈院长也是大学毕业生。在她任职期间,曾进行建院一周年纪念活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以及宋美龄、陈立夫、陶行知等均有题词致贺。该院儿童来自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四川剧场经理危富元、煤炭工业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鲲等系当年该院儿童。
8月 成都分会第三保育院在成都皇城坝开办,院长为郭凤鸣女士。冯玉祥先生曾到该院视察,检阅了儿童的队列操练并讲话,该院后迁简阳。
9月 总会将汉口临时保育院的二百五十名儿童分配给香港分会,香港分会以这批儿童为基础建立港二院,院址在西营盘一所医院内。
9月 由于武汉形势更加紧张,汉口临时保育院将抢救来的五百名儿童转移到鄂西北均县草店遇真官暂住,称均县保育院。
9月中旬 “在九月中由总会常务理事公推蒋夫人为理事长,冯夫人为副理事长,各保育院由总会直辖,各院院长由总会直接聘请,总会行政由总干事负责”(见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创刊的《妇女新运》)。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推选二位夫人为正副理事长,这给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工作带来许多方便。保育院由总会直辖,院长由总会聘请,行政由总干事统管。这些决定使全国的保育院都置于总会管理之下,使全国各保育院成为一个步调一致的群体。
注:李德全,女,一八九六年生于河北通县,一九二三年毕业于华北女子文理学院,一九二五年创办北京求知学校。她是冯玉祥的夫人,曾随冯访问苏联。抗日战争中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抗战胜利后创办中国妇女联谊会,任主席。一九四六年九月随冯先生访美,一九四八年回国,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一九四九年十月后任卫生部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一九五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
9月14日 武汉《大公报》发表《拥护国联反侵略,武汉各儿童团体告同胞书》。该文说,中国有儿童七千万,在近十个月内,遭敌人杀害的在十万以上,被日寇掳掠而去的在一百五十万以上,受战争威胁而流离失所者至少在四十万以上。
9月 汉口临时保育院输送三百五十名儿童入川,这批儿童在重庆临时保育院暂住后,被转移到重庆附近的江北县,以该县土主镇金剑山的圣母庙为院址,称金剑山保育院,院长为汪学箴女士。
9月 贵州独山伯特利保育院诞生。伯特利教会是医学博士石美玉女士一九二0年在上海创办的。该教会兴办有医院、护产科学校、中小学、孤儿院等,于上海沦陷时向湘桂黔转移。在贵州独山,她们借用教会的房屋开办保育院,主动向保育总会领养儿童。独山伯特利保育院的儿童主要来自湖北广水和大悟一带。
9月30日 重庆歌乐山川一院院长赵懋华女士因病请辞,总会决定由曹孟君女士接任院长。曹任院长的目的在于亲自实践保育院的养育和教育工作。曹院长任职期间,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班级分别以“团结、奋斗、抗战、必胜、坚决、持久、建国、必成”命名。曹院长提倡保育院家庭化,儿童称老师为“妈妈,”儿童之间以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相称,并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曹院长任职一年后由刘尊一女士接任。刘力生(中共地下党员)、覃晓晴(中共地下党员)、曹克勋、白桦等是该院教师。中国电影剪辑专家、号称“中国第一剪”的傅正义;大学教授王金陵、刘亚呈、雷汝南,中央乐团小提琴演奏家杨秉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伍必端,我国高级冶金工程师、常驻西欧、南非、西亚代表张楚骧等均系当年该院院童。
注:曹孟君,女,一九0四年生,湖南长沙人,一九二五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南京妇女救国会,并被选为南京各界救国会常委。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被当局逮捕,抗战爆发后获释。获释后除从事保育工作外,还担任中国妇女联谊会常务理事。建国以后任全国妇联服务部长、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一九六七年一月病逝于北京。
10月2日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诞生。院址在延安城南柳林子,朱德、王明、孟庆树等参加了成立大会。毛泽东为延安保育院的成立题写了“好好的保育儿童”的祝词。洛甫送了“未来的希望”的题词。周恩来的题词是“革命娃娃万岁”。朱德、王明的题词是“保育后代”。为祝贺延安保育院成立,延安城内城外贴了不少标语和宣传画,其中一幅画上画着一对年轻夫妇戎装奔赴前线状,旁边写着“哥哥上前线,嫂嫂追上前,娃娃送到保育院,咱俩无挂牵。”这幅画及其题词说明了创办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目的之一。该院初任院长为陈碧如女士,未几由李芝光接替。不久迁安寨县小草峪村,这时的院长是陶汲波。延安第一保育院成立后向总会理事长宋美龄女士发了致敬电,全文如下:“战时儿童保育总会理事长宋美龄先生钧鉴:本分会在总会指导帮助下努力工作,边区战时儿童保育第一院已于十月二日开幕,儿童多已到院,现暂分幼稚与婴儿两组,生活优裕冠诸边区。边区儿童得享此福,皆先生之赐也。开创伊始,恳请多加指示。临电企翘。无任盼祷。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
10月初 陶行知先生和音乐家任光到汉口一元路临时保育院参观,看到一个头上生疮的小孩在指挥小朋友唱歌,动作协调节奏感也鲜明,这使陶先生确信保育院里有不少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如果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将会出现一批优秀人才。自此陶先生以教育家的责任感,决定创办一所培养有特长儿童的学校。
1O月19日 月初,日寇对华中重镇武汉已显露出势在必得的态势。总会也加快转移滞汉儿童的步伐。总会与广东分会联系后,将二百多名儿童交广东分会安排。广东分会将这批儿童安排在广州长堤潮州中学暂住。因广州已属前线,非久留之地,分会便把在广州收容的和总会分来的共四百四十多名儿重护送到四会县,于十月十九日在四会县成立粤二院,院长为雷砺琼(岭南大学教育系学士学位获得者)女士。十月二十一日广州失守,该院迁广西宜山。未几,该校奉令将粤籍儿童经越南河内海防转送到香港粤一院,其余儿童转交贵州分会。粤二院建制暂停。贵州分会以这批儿童为基础,在遵义创办黔二院,院长为王恒良。获前苏联副博士学位者龚国元(女)即为该校儿童,还有杨大容、杨大德等也是该院儿童。
l0月22日 九月十五日我军与日寇在武汉外围田家镇的会战开始。十月二十一日广州沦落后,华中日寇气焰更加嚣张,武汉沦陷在即。故十月二十二日在汉口临院的最后一批儿童在汉口上船,保育总会也随之离汉。二十三日船到沙市,师生在此暂住。十月二十五日武汉陷落。滞留沙市儿童闻华中重镇武汉被日寇占领消息后痛泣不已。这批师生与总会有关人员后经湘西到贵阳再转重庆。战时儿童保育总会自三月十日成立至十月二十二日撤离武汉的七个多月中,抢救战区受难儿童近八千名,在汉口、长沙、重庆、安徽设立了临时保育院,在湖北宜昌设立了儿童运接站,在四川、广东、贵州、香港、福建、陕甘宁等省区设立正式保育院二十余所。在七个多月中,参与抢救战区儿童的所有人员,进行了艰苦、紧张的工作,充分显示了妇女界抗日救亡热忱和非凡的工作才干。
1O月下旬 武汉沦陷后,华北、华中各战区收容的儿童分路向宜昌集中,宜昌运接站的压力增大,运接站又与总会失掉联系,在此紧张关头,站长徐镜平女士与站内同事独立战斗,承担运送儿童和抢救儿童的双重任务。经缜密研究,分三路开展工作:(一)将各路来宜昌的儿童,在盐务局协助下全部安排到南岸范家湖暂住;(二)在巫山和万县设立运接站以建立入川通道;(三)武汉沦陷后沙市宜都、钟祥便成为前线,组织人员到这些地区继续抢救儿童。国民党员吕晓道女士和杜子明、龚沉思、甘守镛等一批爱国青年也参加了这次抢救工作。当宜昌和沙市一带的工作有头绪之后,徐站长又带领人员到战争极为紧张的鄂西北襄樊地区收容儿童。在这里得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的支持,他责令襄樊、老河口以及河南南阳、邓县一带将士协助抢救儿童。被抢救的豫西和鄂西北的数百名儿童,全部在襄樊郊外集中,由李将军派出汽车直送宜昌。
11月5日 陶行知先生到重庆陕西街临时保育院参观,院长杜君慧女士告诉陶先生,一些无子女的达官贵人和富商巨贾到保育院里挑选养子养女,他们专门选择漂亮且有才干的孩子。陶先生听后表示一定要办一所学校,培养那些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苗子”。在参观中,杜院长专门集合院童,请陶先生讲话。
11月底 四川分会继在重庆歌乐山建立川一院之后,在永川县临江场建立川二院。院长为汪树棠先生。汪院长热心战时儿童保育事业,与儿童关系很好。胡文立、雷伟卿、赵少贤、张德铭以及台湾著名木管乐演奏家薛耀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杜鸣心,台湾西班牙语副教授阎运逢,台湾空军中将王渊博,一九五三年由金门驾机回大陆的叶刚,河南省剧协戏剧研究专家李翎等均是该院院童。
12月 广西分会第一保育院诞生,院址在桂林文昌桥西边。穆克、高恺炎、卓太平等系当年该院儿童。
12月 香港分会将港一、二院六岁以下儿童集中起来,连同在香港街头收容的六岁以下幼童一起组建港三院。院址在西营盘天主教堂内。
12月 广东分会第一保育院由香港荃湾芙蓉山竹林禅院迁入新界粉岭安乐村。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26 10:14: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