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位“妈妈”为拯救难童走到一起。
宋美龄、李德全(二排左四、左五),邓颖超、郭秀仪(后排右一、右三)
送走最后一个妈妈
没有永远的妈妈,却有永远的感恩。前不久,被“难童”们称为最后一个“妈妈”的郭秀仪老人操劳完忙碌的一生,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享年96岁。许多“难童”不顾年迈体弱,纷纷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洒泪为郭妈妈送行。延安保育院的保育生王笑利老人虽不是郭妈妈带大的,但和其他“难童”一样,对所有战时保育会的妈妈,都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在六十多年前那个民族危亡关头,这些杰出女性激愤而起,以温暖的胸怀,挽救了无数遭受战火摧残的儿童,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母亲行动史。
周总理私人照片公开
上面是一张摄于1938年的珍贵照片,它展示了中国战时保育会成立之初,23位“妈妈”的慈祥面容。它是中国妇女抢救难童的真实写照,也是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宋美龄、李德全、邓颖超、史良等都身在其中,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担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曾几何时,在大陆,宋美龄的名字不能被提起;在台湾,周恩来、邓颖超发起保育会的事实也讳莫如深。这张合影,被政治的阴霾淹没了半个多世纪,不能仰见日月,不能公开于众。一直到了1987年,中国战时保育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前夕,一个偶然机会,当年的难童们才将它洗尽尘埃还原真实。最初,当年保育生王金陵拿来了一张只有10位女性的合影,包括李德全、邓颖超、郭秀仪等人,保育生高宗俊发现这仅是个残片。原来,怕在“文革”中惹麻烦,宋美龄等敏感人物被剪掉了。照片可以被剪断,但剪不掉情感和真实,还原妈妈,还原残缺的爱成为几个“难童”的神圣使命。高宗俊等人开始了苦苦寻觅原片的工作。当年的保育生李燕辉先是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寻找,没有下落。高宗俊又来到了中国照片档案馆,他拿出残片,开门见山,想查查原片。接待的同志很热情,满口答应,但不敢保证能找到。过了几天,不抱希望的高宗俊突然接到电话,被告知,有这张照片。高宗俊等人喜出望外,但对方随即又泼来冷水:照片属绝对密级,调不出来。原来,这张原片是当作周恩来总理私人生活档案收藏的。
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下落,怎能放弃?高宗俊耐心解释:这不仅是一张有关私人生活的照片,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项伟大工程的精彩瞬间。为打动对方,高宗俊还介绍了这段历史的始末和周恩来、邓颖超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档案馆的同志被深深感动了。为了救孩子,没想到那么多人付出了鲜血与财富,他们同意先展示这张照片。
第二天,高宗俊和李燕辉迫不及待地来到档案馆,终于目睹了照片原貌。虽经半个世纪的风雨磨砺,影像还十分清楚。高宗俊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想得到照片的复制片。对方为难地说:费用很贵。高宗俊就亮出随身带来的几张珍贵照片。对方很感兴趣,作为交换条件,档案馆终于同意无偿提供这张照片的复制片。就这样,沉默了半个世纪的生动一幕终于重新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在保育院里孩子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邓颖超请出宋美龄
在那个禽兽肆虐的年代,“连妇女和儿童都征服不了,还算什么皇军”是日本兵的口头禅,杀戮妇女儿童竟然成为他们“英武”的资本!有这样一组数字触目惊心:抗战爆发后的十几个月里,被日军屠杀的儿童有10万以上,被掳走的达到15万,这些儿童的命运令人痛心,有的成为日军伤兵的血源;有的被奴化,转过头来杀伤自己的同胞……
因战争而颠沛流离的孩子队伍最为庞大,估计在40万以上。这些孩子没有葬身敌军炮火已属幸运,如不及时收养,也随时面临夭折危险,难童如一股狂潮冲卷而来,让你无法回避。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救救孩子成为有识之士肺腑之声。1937年冬,中共长江局在武汉设立办事处,为拯救命悬一线的难童想尽了办法。邓颖超先后向刘清扬、徐镜平、朱涵珠和曹孟君等人表达了要团结一切力量,为了祖国、为了孩子,要不惜个人的一切……甘当无名英雄的决心。《妇女生活》主编沈兹九女士受周恩来、邓颖超委托,召开座谈会,专门讨论难童问题。1939年1月讨论逐渐升温,沈兹九在《抗敌三日刊》上发表短评,《新华日报》把“发起筹备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消息做得特别大,特别醒目。著名人士沈钧儒也撰写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缘起”一文。在《妇女生活》上还列出了首批发起人名单,包括:沈钧儒、郭沫若、邓颖超、李德全、安娥等28人。
进入2月份,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汉口《新华日报》在显要位置发表社论“救济和保育我们的儿童”,希望政府和各界赶紧出面。周恩来还特为此事拜访了冯玉祥将军。沈兹九、曹孟君等人马不停蹄,又发起了“救救孩子”签名运动。这个时候,关键人物宋美龄出现了,宋氏三姐妹以及何香凝、邓颖超、郭沫若等182人先后签名。
邓颖超不愧是远见卓识的女中豪杰,在如潮的声势下,她清楚地意识到,要想使保育工作长久坚持,须有一个极具号召力的人物。想来想去,觉得宋美龄是不二人选。于是,她请刘清扬、史良、沈兹九三人说服宋美龄,这位“第一夫人”慨然应允。拯救难童终于成为大势所趋,那些“难民本已成灾,谁还顾及小难民的”怪论已如螳臂挡车。
1938年3月10日,是广大难童“战火”重生的一天。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正式成立。宋美龄在成立典礼上作了《谨为难童请命》的演讲,表达了不屈的决心。会后,宋美龄还会见邓颖超,以示景仰之意。战时保育会的成立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各党各派负责人、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再次携手并肩纷纷担起名誉理事,林森、蒋介石、毛泽东、史沫特来、司徒雷登等名字赫然在列。八年间,全国先后建立了61所战时保育院,3万多难童免遭战火涂炭
战火中横尸荒野的儿童
没有蒋夫人还没有病人吗
母爱的伟大在于越是危难之际,越能得到升华和放大。中国妇女无愧“母亲”的伟大称号,战火中,她们殚精竭虑、克己奉公,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宋美龄也以她的真诚赢得了难童和世人的认可。有这样一个故事就发生在她的身上,1939年的一天,一艘满载1200名难童的轮船趁着夜色停靠在朝天门码头。长途跋涉的孩子们又累以饿。宋美龄闻讯,立即调来15辆卡车,她发现有的工作人员还穿着高跟鞋,就“恳求”道:“我们是去接孩子,要爬坡下坎,不是参加舞会,求求你们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弟妹孩子。”到了码头,宋美龄第一个冲下斜坡小路,跌跌撞撞跑向难童。看到亲人,很多孩子都哭了。宋美龄心疼地说:好伢子,妈妈知道你们又累又饿,咱们马上回去吃饭。宋美龄还送七名病童去医院,因钱不够,医院不收。急得宋美龄找来相识的一位医生,这位老兄一进门就打听:哪有蒋夫人?宋美龄立即回答:“这里没有蒋夫人,还没有病人吗?”在宋美龄的努力下,七名病童都得到了及时医治。
还有一次,300多名徒步转移的保育生走到化龙桥时被宪兵拦阻。孩子们饥饿难耐,几个胆大的跑到路中央拦住了宋美龄的汽车,宋美龄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帮孩子们解决食物,并让警察去截空车,把孩子送到歌乐山。带队老师抱怨孩子没有纪律,宋美龄却为他们一个劲开脱:“不要批评他们,孩子也是无奈。”
作为理事长,宋美龄还领养了100名难童,出资26389.63元现款,资助难童2459人。抛开政治因素不提,宋美龄在战时保育会中所做的工作值得称道。1939年7月,周恩来在女大开学那天也称赞宋美龄为战时保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郭秀仪是爱国将领黄琪翔的夫人。作为保育会征募部副部长,她热情洋溢,四处奔走,倾其所能,亲自主持献金会,在武汉掀起了颇有声势的募捐热潮。她还把捐册交给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请他到国外募捐。经过不懈努力,短短的一个月,就募集现金94845.23元,使3657名难童得救。她个人还出资两万多元,资助了442名难童。抗战胜利后郭妈妈被授予抗战胜利勋章。
深受保育生爱戴的还有曹孟君妈妈。她曾冒险深入台儿庄、徐州前线抢救难童。出任歌乐山保育院院长后,非常重视孩子身心健康教育,把保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该院被誉为“模范保育院”。此外,只身入鄂,历经千难万险抢救出500孤幼的罗叔章妈妈;施抗战教育、育建国人才的赵君陶妈妈;为救孩子而不惜生命的“伤兵之母、难童之母”的蒋鉴妈妈等都是永远值得敬仰和怀念的女性。
如今,照片中的妈妈们都已经驾鹤西去,难童们也大都步入古稀,历史正在远去,但情感的传递却没有止步,毫无疑问,一切在那场灾难中播撒过爱心的母亲们必将流芳千古。(记者傅力)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29 10:51: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我的保育生活感受
下一篇:宋美龄发起的儿童保育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