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两个保育生的生死情结(三)
2017-08-30 10:26:23  来源: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网 作者:高宗俊  点击:  复制链接

  1941年我7岁,人大了,这时便慢慢的脱离了黄德生的“监护”,也没有什么“通知”、“决定”,好象是自然脱离。人长高了,两个人睡一个床也成了问题。冬天一床被子,两个人盖着,后半夜他一翻身,被子一卷,压在他身下一半,盖着一半,风一吹,我光着身子被冻醒了。拉被子拉不动,推他推不醒,只好后背脚心紧紧地贴住他,双手捂住肚子,弯曲着身子挨过这寒冷的后半夜。这时我们两人还是同班,但不同桌了,我个子在全班算比较小的,坐第一排,他个子高大,坐后排。后来他又搬出院亭到进大门的奎星阁楼上去住。住那个楼上的大多是高班的同学,几十个同学在地板上铺一点稻草作床,成了一个大通铺。我仍在亭院内神龛子中睡。

“将军”和“马弁”

  离开黄德生后,我结识了一个河南确山的同学,成了好朋友,这个确山人个不大,人也较瘦,但聪明精干,手足灵活,力气很好。我们俩同班,不同桌,但下课后常在一块玩耍。由于他精干有力,也善于打架,许多同班或低班的小同学敬畏他。我和他相好,也得到了他的庇护。对于个子小、打架打不过人的我来说,这也是十分需要的。一群七八岁、十一二岁的孩子,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外,玩耍那是非常重要的。新津保育院的孩子们,晚饭后就寝前,有三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因为没有灯,没有晚自习,特别是接近黄昏这个时候,便是同学们最高兴的时刻,几乎全体男生和部分女生都来到大操场,你追我逐,讲故事,捉迷藏,斗鸡—— 两个人玩的游戏:每人手抱着小腿,直着大腿,膝盖向外,互相单腿跳着冲向对方,用膝盖冲击对方的膝盖或身体,把对方“斗”倒在地或单脚跳着逃跑便赢。这个游戏还有发展,形成了打擂的味道,胜利者在圈子中仍抱着一条腿,昂头挺胸,环视周围,等待另一个新的挑战者,如此循环下去。最后一个获胜者,得到了大家的敬仰,游戏也达到了高潮。因此,孩子们天天这样玩,乐此不疲。骑马打仗——这算是层次高点的集体游戏了。“马”由三人组成:“马头”一人.双手掌向后,“马座”二人,两人内侧的一只手搭在“马头”的左右肩上,抓牢衣服,形成“马背”,两人外侧的两只手向前分别五指叉开,紧握“马头”的左右手,形成马脚蹬。骑马的“将军”坐在“马背”上(也就是两人的两只手臂上),两只脚踏在四只手形成的脚蹬上,或执竹棍,或空手,向另一个“敌方”的也是由四个人组成的骑马的“将军”冲去。或“枪”棍相斗,或空手撕扭,直到使对方的“马”散架,或把骑马者撕扭下马者为胜。“战马”的后方有时还有几个“步兵”,跟随着“战马”在院子中奔跑,或呐喊助威或攻击对方“步兵”。有时院子里有好几匹“战马”,奔跑声,打斗声,呐喊声此起彼落,颇为壮观。

  由于我的朋友确山人很会打斗,自然在我们要好的玩伴中,或摄于他的威力而追随着他的这一群孩子中便成了骑马的“将军”。其他的“战马”中的几个孩子也许会互相交换:有时骑马的“将军”也会当一当“马”,让其他当“马”的坐上去当当“将军”——轮换着来。但在确山人为首的这一个“马群”中,确山人以他的武力和威望,天天都是“将军”,从来不当座“马”。也许是由于确山人常打胜仗,心里开始骄横起来,“战马”要求高大强壮,上高马要踩在脚垫子上上去,于是可怜矮小的我,自然便成了他上马的脚垫子。他右手高举、在空中划过,同时一声高喊“上马”!我立即在“马”的一侧双膝两肘着地,匍伏着,硬着腰板,“将军”踩着我的背上马。“马”一起跑,我站直跟着跑。“将军”一声“下马”,我又匍伏在地,让他踩着背下来。可能由于他的骄横和我的自卑心态的双向发展,在我的心中,他对我,由朋友逐步变成“主子”,我则由朋友而逐步沦为“马弁”、“奴仆”。晚上我给他打好洗脚水,帮他洗好脚后才回自己的床上睡觉。

  由于我俩同桌吃饭,于是自然的我俩的菜分在一个菜碗里。蓉四院的早餐主食是千篇一律的糙米稀饭,莱是千篇一律的加点油盐、水煮的陈年的蚕豆、黄豆或者豌豆,而且每人的菜是经过分菜的人几乎清点过的、有数的若干粒。我和确山人的菜在一起,我只能在他的筷子夹出一粒豆子后,才下筷也夹出一粒来。豆子又小,圆的竹筷夹那粒小小的豆子也不十分容易,问题便由此而产生了。确山人夹出一粒豆子放在嘴里后脑袋不老实,有时喜欢东张西望的看,我一下筷夹时便紧张、心慌。紧随他之后的第一粒豆子还没有夹起来,筷子还在菜碗里追逐着那一粒小小的豆子时,他的眼光转过来了。看见我正在夹豆子,便以为我趁他转头时又偷夹第二粒,于是狠狠地瞪我一眼。我只好放弃了对这粒豆子的追逐,用只沾了一点盐水的筷子尖在嘴里舔一下,便埋头喝起稀饭来。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30 10:27: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两个保育生的生死情结(二)

下一篇:两个保育生的生死情结(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