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冬时节,家乡清晨的那股寒意浸心,冷风刺骨的情况,使人唏嘘难耐!我经常顶着冷风,抗着雪雨蹒跚地走在深沉富有寒意的道路上.走过一段接着又是一段,没有考虑也没有思索,往那儿走?如何的走?不知道朦憧中就这样不经意地却走上了“不归路”——投入了战时儿童保育院。
出生在湖北省一个偏僻乡村的我,成长于一个烽火漫天战乱的时代里,幼年丧母,父亲任公职无法兼代母职,及委由姑妈照料食宿,年渐稍长尚未见送我读书打算,整日闲散游玩,甚为羡慕别家孩子背着书包欢乐嬉戏的上学的那种神情。此时,日本鬼子侵略我们中国战况正炽,杀人掳掠,人心惶恐。武汉失守,日形紧张。常有战地工作人员深入乡间,宣传抗日全国一致对外,同时收容战地失散儿童并转送到大后方予以教育培植,以免遭受日本鬼子的狠毒摧残。当时约拯救了数万同样不幸的孤苦儿童,都接受了正规教育。
一天早晨,匆匆地搭上了顺汉水而下的专船。离岸了,傻糊糊地不会说“再见”,也不懂“挥手”,嘴里只顾啃着冷馍馍填塞晨间的饥饿。从均县、老河口、宜昌再四川的万县等一站站的转运,等到了目的地——四川璧山八塘镇,季节已经是阳历的三月时分了。四川正值莺飞草长春暖花开时节,片片新绿的大地令人陶醉!四川是四周环山,中央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有“天府之国”之盛称。八年的对日抗战,四川对于国家的贡献很大。收容的数万战地儿童,多安置在四川各地的庙宇、祠堂等处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施予先进、正规的教育,培育了不少的有用之才与国家的栋梁。而我,就是在四川孕育长大的,在那儿共度过了七个漫长的寒暑,打下了我人生起步的基础。
求学的过程中,从读小学(战时儿童保育院)开始,由于远离家乡,没有父母的照顾与呵护,自然自己就养成了独立的性格,但,在那儿服务的老师却真真实实地发挥了最_大的“爱心”,所谓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伟大精神的发扬.他们的负责尽职的“大爱”,令人感动钦佩,潜移默化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更懂得了很多,也成长了。生活上,从一年级启蒙开始,院方先有保姆予以生活的照顾,而后由逐年长大,一切就自我管理,由内裤到外衣,由教室到寝室,笔墨书籍,从头到脚等都要亲自整理或安排。尤其在读书或课业上全靠个人自动自发.,从来不需要烦劳老师的督促或鞭策,自强独立的精神真的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仅读了五年就考取了初中(国立十六中)而离开了保育院。
国立十六中.位于四川成渝公路的一座县城中,共分校本部(高中部)、女子部、初中第一部和初中第二部。我是被分在初中第一部就读的。第一部相隔县城(校本部)约有五十多里路远的一个乡镇。记得在校本部办好注册手续后,就各自背负自己的行李再步行到达目的地——洪炉场。一起到那儿的有十几位同学,每一位的心中都抱着一个最大的愿望——珍惜时光,好好读书。脑海中没有一点儿杂念。从保育院到读初中这段清苦漫长日子里,除了衣、食、住和读书等全部由总会供给或照顾之外,自己常年腰包里是空空的,没有半分钱来供花用,生活的简单情况或贫穷状态,现在的孩子们是想像不到那种苦涩滋味的!其实那个时代大家都一样,不分彼此,感觉不出谁穷谁富,真正是共度时艰,即是四川当地富翁的子弟,和我们同堂读书也还是“干款”穿“补订”衣裳,早晨一同喝稀饭配胡豆(蚕豆),一天三餐.每桌依然轮流由值日生分菜分饭吃,感受一样没有苦恼没有抱怨。现在台湾的学生哪晓得那个时代——抗战期间学生的生活竟有那般地艰苦,说起来谁相信?可是我们是千真万确地从那种艰难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磨练过来的。记得刚进入初中晚上七点到九点晚自习.每位同学的课桌上摆一盏桐油灯,一根灯草为灯芯做为照明,亮度不够,营养又不良,所以好多同学都害了夜盲症。
1946年复员,我被分发到湖北省立武昌一中(后来改为二中),从国立十六中回来的同学中同样被分发到二中的也有好多位,但奇怪的是,他们家境比我好,家也距学校近,一个个中途辍学另觅他途而各奔前程去了。在武昌的那段时间我才真正体会出穷人的日子确实难熬,亦深深体念到不久前李远哲博士提出高学费的原则性的道理。一个学生如果处于在动荡不安或生活又穷困的环境下读书,没有经济和生活上的支援,岂能读得出优异的成绩来?当时如果以贫穷把学生分成等级的话,我当然拥有充分的条件是属于贫困的这个层级的了;因为我是“保育生”,是享全公费的学生,家中又没有人做为我的后勤支援者,全靠个人孤军奋斗。又在贫困的枷锁和努力争取“成就”的期望下,当然要拼出相当的毅力和耐力来与环境挣扎。终于在家境穷、环境差、时局乱、强烈的企图心、宗亲的期望和自我逃家的愿望下,于1 948年6月毕业了.毕竟拿到了一张渴望了八年之久的而“没有用途的初中毕业证书”。不久,就装进了背包中,走上了当兵之路(不得不走上这条路),我依然非常珍惜的把它也背到了台湾。
在军旅岁月里,我锻炼成一幅强健的体魄或能耐的性格及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我除了没有丝毫懈怠求知欲之外,曾经先后参加过大陆来台失学青年高中学力鉴定考试.成绩及格.但参加大专联考却失败了。1985—86年两度空大入学考试.不恐惧失败受挫,第二次终被录取入学.终于实现了我当初“逃家”希望攻读大学的最大心愿。读空大呈现出我人生第二春的喜悦与欢欣.亦填补了我心灵中最大的空虚。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们做一个好典范。
走在空大的路程上。并不是非同路者所能了解攻读空大是如何的滋味与跋涉的艰辛了,在空大“入学从宽、考核从实、毕业从严”的理念下,我已经走过了十年坎坷的空大岁月,觉得生活上更充实了,精神上更愉快了、知识上更丰富了、修养上更进步了、观念上更开阔了,心中觉得无限地兴奋和年轻了!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十年来,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利用公余再读空中大学,的确倍觉辛劳,亦确实付出了不少代价,尤其在期中期末考之前,或是赶缴交作业前夕,要花费加倍的时间来准备功课,或整理笔记,在所谓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催促下,牺牲了不少宝贵的睡眠与甜蜜的美梦。
皇天不负苦心人,今年总算修满了学分.又有幸赶上空大扩大举行毕业典礼,与隆重庆祝创校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这班荣耀,心中感到无限地兴奋与欢欣,除了万分感谢诸位老师的教导、家人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鼓励之外.回顾当年出生在二十年代以前的我,正处在社会风气保守、抗日战乱、国土变色、逃亡、流浪,在朝不保夕的恶劣情况下,坚毅忍耐的克服一切,从艰苦的生活中慢慢走了出来,适逢获得空中大学教育的这个大好机会,紧紧的抓住了没放,竭力的利用它、认真的珍惜它,一分一秒都没从我手缝里跑过。十年来,我读空大付出的确实不少,收获的当然更多。而今毕业了,荣获社会科学学士学衔,我感到万分的欣喜!
我的梦也圆了,也醒了。
(摘自《保育生通讯》1998年11期)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2 08:46: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赵君陶妈妈在江北
下一篇: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历次纪念会简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