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宜昌大撤退”中对难民难童的疏散后送
2017-09-02 11:07:39  来源:360doc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一部中国抗日战争史,浓墨重彩地记述着被称之为“宜昌大撤退”的不朽篇章。虽然时光已经逝去66个春秋,但在长江三峡铁门险关的宜昌这座历史舞台上,当年上演的那出空前绝后的悲壮英雄剧,却越来越显现出它那彪炳千秋的流光溢彩,并荣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美誉。而当时胜利地完成对数以十万计难民难童的疏散后送任务的丰功伟绩,正是这一不朽篇章中的光辉一页。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实属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传统的水运转口码头。又是上溯长江三峡通往大西南诸省区的咽喉和拱卫战时陪都重庆的屏障关口;更是战区前线与战略大后方的一处重要结合部。抗战初期,宜昌港埠担负大量战区机关、人员、设备、物资的转船后撤和大后方兵员、军需物资的前送重任,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宜昌也肩负接收、救济、安置、疏散难民难童的神圣使命。

  (一)

  1937年11月,上海、无锡、苏州、安阳、大名、太原等城市相继沦陷,日寇大举向华中进犯。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告中外,即日迁都重庆。此时难民问题已十分突出地提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行政院电告各省市迅速组建难民救济机构,特别强调紧急做好难民的疏散工作。就宜昌而言,难民的疏散主要是经由长江水路运往大后方。此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已建立由卢作孚任主任,黄振兴、郭忏为副主任的长江运输管理处,专管汉宜、宜渝间的水运事宜。早在10月21日,民生轮船公司曾就难民运输问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表示“由宜至渝,敝公司当设法转送”。后又规定难民自付船资6元,难童免费。抗战初期为数甚巨的难民难童到达宜昌后,主要是由民生轮船公司以及招商局、怡和、太古等轮船公司 承担后送任务,由宜昌县难民救济支会组织的首批42名难民的后送便是于1938年4月18日乘民生公司的民享轮入川的。

  当时设在宜昌的救济组织甚多,除政府当局的非常时期难民救济总会宜昌难民救济总站和总会下属的宜昌县难民救济支会、难民收容所,湖北省赈济委员会下设机构外,还有中华慈善会、基督教紧急时期委员会、红十字会宜昌分会等宗教团体、社会救济组织所设立的难民收容机构,其中红十字会就设有难民收容所三处。1938年8月10日,湖北省政府及其各厅处迁来宜昌办公。同月设立宜昌运送配置难民总站,总揽宜昌对难民的收容、救济和安置、疏散。驻宜昌的最高军政长官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上将于是月22日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方面同心协力做好难民的赈济与疏散工作。到了武汉会战第一阶段,有组织的转移来宜昌的难民与日俱增,蒋介石下令疏散武汉市区人口,限定8月15日前撤出居民5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涌向宜昌,使原来仅有10万人口的宜昌城埠一时人口猛增竟达50万之巨。

  鉴于水运西撤的运力严重不足、滞留宜昌待运的难民人数剧增,加之宜昌属于后方不设防城市,敌机空袭频繁的严峻形势,宜昌难民救济总站在千方百计谋求水运疏散的同时,又采取了动员鼓励与资助难民自愿循陆路徒步疏散去恩施地区的办法和向邻近较富裕各县安置的办法。然而终因交通不便去恩施步履维艰,以致8月份登记的270余人在9月4日启程时仅有49人参加。次日,《武汉日报》(宜昌版)在“本报特写”发表署名记者文章《悲凉的送别》,描述了这一群男女老幼从宜昌城渡江后在点军坡上路时凄惨的一幕。当时武汉日报社从“读者难民捐款”中向每一位徒步疏散者赠给一元钱以示鼓励,并表示今后将继续这样做。同年10月27日武汉沦陷,省政府从11月1日起由宜昌再迁恩施。省赈济委员会于同月将松滋、枝江、宜都三县划为湖北省第一义民配置区,拨款10万元开办工厂以工代赈。但所安置的不过两千多人而已。数万之众的难民最终主要还是依靠水路疏散后送。

  (二)

  “难民”的定义是“因灾荒、战争丧失生计而流落他乡或异国的人群”。但难童则是难民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将“难童”从“难民”这个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单独称呼和特殊对待,旨在突出其特殊重要性并赋予必须全民参与进行抢求的紧迫性的含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在于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它更把目标对准中国的下一代。抢救难童逃脱狼牙虎口,为民族复兴保存后代,便为当时举国上下朝野的关注焦点和历史责任。在这个关系民族存亡的严峻时刻,在中共长江局和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与组织下,首先是1938年初由从延安来到汉口的中共党员、著名女电影演员陈波儿在汉口女青年座谈会上发出到各战区抢救难童的呼吁,立即得到各党各派和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热烈响应,并于是年1月24日召开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筹备会议。邓颖超同志当时考虑从统一战线和民族利益出发,建议由宋美龄任理事长并立即得到宋美龄的同意,这样也就促使蒋介石于1月26日发布谕示:“确切调查难民中的孤儿,设法移送后方安顿。”随即于3月1日在汉口成立了由宋美龄任理事长,李德全任副理事长,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沈钧儒、郭沫若等286人任名誉理事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儿童保育会成立后,在全国设立有23个分会,包括同年7月4日成立的陕甘宁边区分会。保育总会及其各分会先后设立儿童保育院61所,保育儿童29486名。其中包括同年10月设立的延安儿童保育院、儿童救济院成建制地迁往大后方外,保育会派员前往战场抢救孤儿和在沿战线各地设立收容站收容难童,包括对流亡的难民群体中所携儿童而其家长又不堪重负者或对战区无力背井离乡之家的儿童,在征得其家长同意并给予领童证后集中送往大后方保育。

  1938年4月设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宜昌接运站,站址下铁路坝天主堂,负责人为方雪女士,还有不少宗教界人士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宜昌接运站的工作。当时将难童从中心集结地汉口转移至大后方,除了小部分是由战火蔓延交通受阻而经过了十分曲折的汉口——长沙——广州——香港——贵州——重庆的路线外,主要是循以下三条路线,即汉口——宜昌——四川、汉口——长沙——湘西——宜昌——四川和汉口——均县——宜昌——四川的路线。宜昌接运站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工作的繁忙程度足可想见,先后共接收难童1.5万余人,分为28批次由轮船公司运往大后方各儿童保育院。建站当月即有一批难童由汪树堂带领抵达宜昌,住在水上饭店底层统舱。当时同住此饭店的有中国空军第八大队第十中队和第十九中队官兵在难童离开宜昌赴川时,赠给他们每人一双胶鞋、一顶草帽、一件背心和牙刷牙粉等生活用品。

  由于大撤退的洪流造成宜昌入川的航运负荷超重,滞留待运现象更趋突出,曾发生一支从郑州前线被抢救和收容的难童队伍500余人抵达宜昌后住在法国天主堂,因迟迟不能成行而前往民生轮船公司宜昌分公司请愿的事件。为此,保育会候补常务理事徐镜平于8月1日持宋美龄的委任状前来宜昌与有关部门进行洽商。但按交通部有关规定,凡中国轮船由宜昌驶渝,必须将二分之一的运力(舱位、吨位)划归兵工署作军运;其余二分之一中的70%分配给公务人员和官方货运,只有30%由轮船公司出售客票,因此是月滞留宜昌待运入川的旅客多达22600余人,其中难童2100余人。

  为避免敌机空袭,除多方努力缩短难童在宜昌的停留时间外,一是趁黑夜将难童过驳到泊于江心的轮船,以便天亮前即可启锚,敌机临空时船已进入峡江。二是对候船待运的难童尽可能安排住在美、英、法等国设于宜昌的教堂、学校、医院、洋行、仓库等建筑物内,并在这些建筑物的近旁和院子里铺设该国国旗,在哀欧拿女子中学的屋面上涂绘英国国旗标志。1938年8月,宜昌难民救济总站在宜昌城长江对岸的安安庙设立收容转运站,旨在保障难民难童的安全,先后从信阳、襄樊、均县等地成批送来的难童即暂住于此,然后直接登船入川。

  在宜昌参加抢救难童的单位还有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中华慈幼协会等。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于1938年4月15日在汉口成立,行政院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任理事长,周恩来等145人为理事。该协会宜昌办事处曾将武汉保卫战期间运来宜昌的300余名难童委托民生轮船公司于是年8月18日至9月2日运往万县。中华慈幼协会于1938年7月在宜昌设立救济组,随即派员赴鄂北前线抢救难童;1939年7月又委托宜昌演剧第一队(宜昌抗战剧团)在赴襄河沿岸荆当远战地前线作慰问演出时,前出至沙洋一带抢救难童90余名,均送往奉节儿童救济院。另外,美国教会宜昌圣公会利用美华中学校舍办美华儿童保育院,将其所收容的难童分批转交儿童保育会宜昌接运站运往四川。西康教养院也曾来宜昌接收过难童。

  作家韦君宜回忆说:“1938年,我们在宜昌建党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抢救难童。”难童们途经宜昌或在宜昌停留期间,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鼎力相助,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纷纷解囊,捐助情况屡见报端。哀欧拿女子中学在校长刘自铮(建国后曾任宜昌市政协第六届、七届副主席)主持下,积极主动地做好对难童的接待工作,特别是利用暑假时机,组织师生员工多方照抚难童,供应膳食,教唱抗战歌曲,并给上文化课,为此该校曾受到上级嘉奖。红十字会宜昌分会曾在西坝设立名为“十慈小学”的难童学校,收容过往难童就读,并免费供给食宿、校服。由何香凝任常务理事会主席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所设宜昌分会,于1938年8月为滞留宜昌的1400余名难童入川事,出面与各轮船公司商洽的结果,民生轮船公司承运1000名,招商局、怡和、太古三轮船公司合运400余名,并在10天内运送完毕。宜昌县救济院贷款所主任张希文1938年9月接受邀请后辞去原职,参加儿童保育会的工作,从宜昌接运站领受难童500余名护送入川并应聘任重庆儿童保育院生活指导组主任。中共地下组织直接领导的宜昌抗战剧团暨孩子演剧队多次到难民收容所和儿童保育会接运站、难童住地,以戏剧、歌咏等形式进行演出;并在宜昌街头举行“卖冰献金”活动,将所筹款悉数赠给难童。

  回首66年前,卢作孚先生运筹帷幄和亲临现场组织指挥的“宜昌大撤退”,在轮船公司克服艰难险阻抢时间和创造性的精心调度,社会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的同心协力和宜昌船驳、搬运、装卸工人的日夜奋战中,终于在1938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短短的40余天时间内,将囤积宜昌等待转口的数以10万吨计的各类内迁重要设备、物资和等待换船入川的各个机关单位数万人员以及数以10万计的难民难童全部安全地运往大后方,创造了内河航运史上的奇迹,为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2 11:08: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邓颖超、宋美龄,甩掉高跟鞋,她们是3万抗战难童的妈妈

下一篇:烽火摇篮 我们让难童有了家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