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场,首都各界群众在这里举行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本侵华罪证展”也于同日在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600多件文物和130多张照片中绝大多数是首次展出。在香港,香港工会联合会举行默哀仪式,来自香港约20个团体的近300人俯首肃立,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人们送上深切悼念。
九一八事变研究成果显著
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与中日关系的走向,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由此引发的日本侵华史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历来是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20年前,《抗日战争研究》创刊,标志着抗日战争史研究成为了一门具有系统性的学科。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之际,在广泛收集研究海内外史料、充分吸取史学界研究成果基础上,历时7年精心编撰完成的新版《中国抗日战争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也在渝举行。该丛书首批图书的出版,标志着国内首次全面系统研究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9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主办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据承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负责人介绍,此次研讨会有50余位研究中日关系史和抗日战争史的学者出席,旨在深入研讨交流近年来关于九一八事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出席会议,并以学者身份作了主题发言。同日,南京学界举行南京的九一八运动专家学者座谈会。此前,东北等地曾召开多次地方性的学术研讨会。据悉,9月21—2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联合台湾有关机构,在台北召开有关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学术研讨会。
九一八事变是否是中国抗战的开端
中国抗日战争到底起于何时,学界主要有“七七”说(八年全面抗战说)与“九一八”说(十四年抗战说)两种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振鹍不同意“十四年抗战说”。他认为,抗日战争有两个要素,即中日双方都由中央政府主持,双方都以国家武装力量为战斗主力。但九一八事变时,南京中央政府以及东北地方政府的不抵抗等行为,表明此时尚不属于国家武装力量行为。所以,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开端的说法不准确。
武寅认为,九一八事变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中点”。它既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日本侵略中国活动的“总结”性事件,也是日本挑起七七事变、走向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更是贪心不足的日本,在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抗日战争中走向彻底崩溃的“起点”。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教师肖雄则提出,研究抗日战争史,应该把晚清至1945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不这样处理,就不能圆满解释为何1937年日本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难以明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的原因,也无法清楚说明为何1915年日本会提出“二十一条”,等等。
从国际大视角看九一八事变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启华提出,研究九一八事变,可以从中国外交史、东亚外交史、世界外交史三个层面进行观察。从世界外交史层面观察,需要仔细研究国联与英国的所作所为,要研究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在当时所采取的外交政策,以及双方在国联争执的基本原则,还应留意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作用。总之,九一八事变具有世界意义。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这是学术界的共识。20年来,相关研究已经从侧重军事问题,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更多层面。不仅中国是研究对象,日本与东亚均被纳入研究视野。当初东京审判中被忽略的日军暴行,得到深入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成果,数量空前。
九一八事变是偶然发生,还是有其必然性?许多日本学者往往将其归咎于日本军方,偏重于强调事变的偶然性。其实,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步平说,从数量繁多的“满铁”资料记载可以看出,9月19日,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日方曾阻止铁路当局去修复被毁坏的铁路,却频繁地调动军车。仅这一个小小的侧面,就足以看出事变的预谋性。他说,实证研究与价值判断不应割裂,而应科学地进行结合。
中日友好是大势所趋
武汉大学教授胡德坤提出,九一八事变是时代的产物,是法西斯日本发动的空前战争行为,绝不是偶发事件。研究九一八,观察现实,会发现中日友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日本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中日两国关系虽然还存在不少障碍,但从总体看,中日关系进入了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进入21世纪后,中日关系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争端,但两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决定了新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必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另外,9月18日,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发表社评,强调九一八事变是导致日中全面战争的导火索,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路的侵略战争。在事变发生80周年之际,重要的是汲取历史教训,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9-07 09:17: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