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蒋介石:张发奎回忆录》原本是米帝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夏莲瑛在香港呆了几年采访,后来又查阅各种资料后写的。2006年,这个书被香港一个反动分子郑义翻译过来,在香港出版。我看到过正版,但是还是买了盗版,毕竟盗版的省很多钱,而且我也不认为这个书有多么重要,属于看过就可以扔掉的类型。
总体上说,张发奎给我的印象是素质不高,基本不懂政治,但出身比较贫寒,过过苦日子,所以后来治军较严,北伐的时候也表现还好。他对CP的态度也很暧昧,南昌起义的时候打的就是他的旗号,也确实比较左倾。但对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他都是坚决反对的,广州起义就是他的部下镇压的。
不过,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这个书里的一个注释,是翻译者郑义给加的。
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阎初期本来在军事上占优势,但是在安徽、苏北遇到连绵阴雨,一个月未能向前推进,让国军缓过了精神,开始反击。在这个时候,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调停”,冯阎军后撤至陇海路开封以西。同时,广西的桂系李白和张发奎正在待机北进。
这时候出了一个事情,影响了以后的历史发展。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被规定不能制造军火。到1930年,欧洲形势日渐紧张,对德国的禁令仍然没有解除,德国未免比较紧张。英国此时与日本的英日条约尚在,所以德国认为可以拉拢中国牵制日本,以分散英国的注意力。所以,德国和当时的中国政府,也就是国民政府的关系好起来了。德国与国民政府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协议的内容包括两项:德国负责为国民政府训练二百万军队,中国则允许德国在中国开办军工厂,利用德国的机器设备,成品由中德两国共享。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蒋委员长和德国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而且把他的二公子蒋纬国派到德国去学习——这是委员长表示诚意的方式,他的大儿子蒋经国就是在他与苏联的蜜月期派去苏联学习的,但后来因为肃反的问题,蒋经国被流放了,一直到张国焘因为机会主义受到中共党内批判,被派往苏联,偶然机会了解到此时,才说情将蒋经国放出来。当然,德国当时在中国投资力度挺大,不仅和蒋委员长交好,给蒋委员长派军事顾问帮助围剿中央苏区,也和张学良有交情,和新疆军阀金树人也一度颇有交情,包尔汉回忆录中就提到,他在1930年代初期,因为不被金树人信任,所以被派往德国,金树人的儿子也在德国留学。
按理说,这个事情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个好事,国民政府应该都很支持。但是,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此时蒋汪胡本已合作,胡汉民为立法院长,汪精卫为行政院长,委员长为军委会委员长,但汪胡二人对将委员长仍心怀不满。按照国民政府的惯例,对外协议须有五院院长共同签署,始能生效。作为立法院院长,胡汉民拒绝签署。
胡汉民是国民党右派的领袖,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但是在北伐宁汉之争后形成的格局中,渐渐形成了汪精卫、胡汉民和孙科合作,一起对抗委员长的格局。胡汉民此时认为,这个协议实际上只有利于将委员长,对别人都不利。原因不难理解,德国的训练只会训练中央军,从这个协议中得到的武器也只会给中央军,这样,委员长在国内政治斗争中的力量就会更进一步增强,而对其他各派势力极为不利。所以,胡汉民拒绝签署。随后,也因为宪政争议,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委员长一怒之下,故技重施,就下令将胡汉民拘禁于南京汤山——蒋委员长还因为政治斗争,突然扣押过李济深。
然后,委员长不断派人劝说胡汉民,希望他能支持这个协议,后来派去了与胡汉民较为接近的刘纪文。但胡汉民是个倔脾气,不但没有屈服,而且要刘纪文给他带话出去。
刘纪文带出去的话是什么呢?要点如下:首先是,西南迅速另组政府,整顿军备,准备北进,从衡阳直进武汉;同时,他要刘纪文和陈友仁去日本找日本外相犬养毅,让日本出兵东北,威胁东北军老巢,迫使张少帅回师东北,这样,冯阎军没了后顾之忧,便可沿平汉路南下,与西南部队会师,然后一起顺流直下,攻取南京,武装推翻蒋委员长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
消息到达各方后,基本上实现了这个计划。日军果然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举占领了东北全境,得到了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战争支撑,并获得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军工厂沈阳兵工厂;李白和张发奎的第四军也迅速发动,由湘桂边界出兵,进占衡阳,甚至一度占领了长沙。但他们却没能会师武汉。
为什么呢?在北方,蒋委员长买通了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几个部属,冯阎反蒋联盟瓦解,也就不能进取武汉了;同时,要张学良不要急于回师东北,静待国联调停,继续在华北帮他弹压冯阎;在南方,原第四军系统出来的陈铭枢、蔡廷锴从福建进至广东,威胁桂军与张军的后背,桂张军不得不撤回广西。这样,胡汉民的计划就失败了。
日本人进占东北后,按照原来的约定,事成后就要退出东北。但这时日本国内政治也形势大变,少壮派军官在政治上越来越有眼球,而文官系统对军队的节制也越来越形同虚设。计划既然已经失败,胡汉民只好写信给犬养毅,要求日军撤出东北。其实,犬养毅算是当时日本政府中的对华友好人士,倒是主张撤兵,但是没多久他被日军少壮派刺杀了,日军对东北的占领遂成事实。
但这件事一直没有对外披露,胡汉民偷鸡不成反蚀米,给人留下了把柄。胡汉民被释放后,便去了欧洲游历。1935年,中央迭电请远在欧洲的胡汉民回国服务,胡汉民便转道回国。到香港时,当时占据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亲自前往香港迎接,以示忠诚。胡汉民随陈济棠到广州后,陈济棠对他又阳奉阴违,有如曹操之对汉武帝,只是留着以后反蒋做旗帜用。胡汉民要求去上海、南京,陈济棠就威胁他公布前面引敌入寇的秘密,胡只好克制,最后在1936年郁愤而死。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郑义在这个注释里说,这个说法来自杜月笙的秘书胡启五,可信度到底如何,尚待方家考证。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12-20 15:43: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