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记住今天:面对强敌侵略,唯有决战到底!
2020-08-15 09:34:47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李约铃  点击:  复制链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十几天后,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自此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全中国人民欢庆来之不易的胜利。

  但鲜为人知的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几个月内,随着平津、沪宁相继失陷,在日军的铁蹄和胁迫之下,历史差点被改写。

  1937年底,日军进攻南京前后,曾两次提出和谈,迫使中国投降。11月2日,日本进攻南京前,提出了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拒绝。12月21日,日本占领南京后,进行惨绝人寰大屠杀的同时,依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认为“国都”已被攻占,中国人民必会屈服。他们通过德国驻华大使再次向国民政府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和谈条件,要求中国放弃抵抗、割地赔款,在投降书上签字画押。


  彼时,面对日军妄图三个月占领中国的嚣张气焰,部分国民党高官以及一些与高层关系密切的知识精英,对于中日爆发大战的后果颇为忧虑。外交部长王宠惠多次谈“战”色变,军政部长何应钦表示“再三以战争为虑,倾向退让”,实业部长吴鼎昌散布“战必败、不战必大乱”的观点,胡适则“极端恐惧,并主张汪、蒋向日本作最后之和平呼吁,而以承认伪满洲国为议和之条件”,蒋梦麟也倾向于忍痛求和,认为“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于大战发生前为之”。

  特别是当淞沪会战失利以及南京沦陷之后,悲观情绪更是在国民党高层弥漫,议和之论再度甚嚣尘上。出席国防最高会议的居正“力主向日方求和,并谓如无人敢签字,彼愿为之”,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也“近甚倾向和议”。

  但是,退让真的能赢得和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经历甲午战败的中国人,理应知道这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当时,清朝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加之当时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并没有做好抗争的准备,不惜割地赔款来换取一时苟安。

  清政府节节败退、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之后,并没有求得所谓的“和平”,反而引发列强的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已坚定血战到底的决心。早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布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是世界二战史上第一个反法西斯的正义宣言;第三天,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人民一致动员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1938年,面对当时国内“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思潮,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在这篇著作中,提到“抗战”93次、“抗日”91次,提到“胜利”89次,“抗战”“抗日”与“胜利”的比例几乎是1比1,并指出“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努力团结一切要求抗日的力量,始终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人必胜信念的鼓舞下,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出来,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赴国难,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迸发出汹涌的爱国热情,汇聚起磅礴的抵抗力量。

  即使是在缺衣少食、缺枪少弹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都没有向日本法西斯屈服,而是“扛起土枪土炮,挥动大刀长矛”,以血肉相搏树起坚决抵抗侵略的旗帜,取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日本每日新闻社战地记者报道,1942年5月,八路军冀中军区警备旅一部在衡水徐家庄村反“扫荡”中,“坚决抵抗直到全部战死”,这些让“日军感动于其勇气”、“以为军人榜样”的中国官兵,被日军殓葬后特立“中国无名战士”之墓。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累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总数的60%以上。

  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两场战争,一场是不惜一切代价“和”,一场是不惜一切代价“战”,结局自然迥异。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我们也不惧怕战争。面对强敌侵略,退让和投降换不来和平,只有坚决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正是在战火中浴血重生、凤凰涅槃,中华民族才一步步告别百年屈辱,迎来和平发展,走上复兴征程。

  历史启示道路和方向,也传承着精神和气魄。正如习主席所言,“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75年过去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今天也时常面临“战”与“和”的选择。在面对强敌威胁和风险挑战之时,我们应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威胁所屈,拿出战争时期血战到底的精神攻克复兴征程中的一个个险阻和堡垒。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8-15 09:41: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下一篇: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科学理论的光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