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体育竞赛研究
2024-06-13 11:32:21  来源:《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期 P146-147 作者:柳俪葳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我国的体育竞赛运动源远流长,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也没有停止其发展的脚步,本文针对我国抗战时期的体育竞赛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当时我国参加国际竞赛的情况,我国境内在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内体育竞赛的不同发展情况,并从中对当时体育竞赛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抗战时期;体育竞赛;国际竞赛;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

  我国的体育竞赛运动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也没有停止其发展的脚步,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抗战时期我国体育竞赛的开展情况。

  一、本文说明

  (一)抗战时期的时间段

  对于抗战时期的具体时间,本文采用现在通用的时间,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算起,截止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的8年时间是本文所说的抗战时期。

  (二)体育竞赛的内涵

  体育竞赛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是在相关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照运动的规则进行参赛选手个人或者团体之间的较量。所以本文所涉及的体育竞赛就具有上述特点,像锻炼身体的活动、没有形成比赛的训练、学校体育教学等都不列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三)分区情况说明

  我们查阅了相关的体育史资料,采用现在体育学界常用的分区方法,把抗战时期我国境内的体育事业分成三个部分: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地区、日伪政府统治下的地区,下文分称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

  本文对三大区域体育竞赛的研究采用了重点分析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不同区域体育竞赛的特点。解放区以陕甘宁地区的体育竞赛活动为主,同时参考晋冀鲁豫地区的抗日根据地的竞赛;国统区以陪都重庆为主,参考重庆附近的四川和国统区相关大学的活动进行说明;沦陷区主要介绍伪满洲政府和汪精卫政府的体育竞赛情况。

  二、抗战时期我国参加国际竞赛的状况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并没有停止参加国际竞赛的准备。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在侵华的同一时间日本东京就开始积极申办1940年的奥运会,由于遭到以中国为首的各国人民的抵制而申办失败,当时的奥委会将该届奥运会主办地选在了芬兰的赫尔辛基,并致电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邀请中国派队伍参加比赛。遗憾的是二战于1939年全面爆发,第十二届奥运会不能如期举行。虽然此次奥运之战未能成行,但是我国当时为参加国际比赛做了大量的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抗战时期我国体育竞赛开展状况

  (一)解放区体育竞赛开展状况及其特点

  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之后我党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成为了我党的政权所在地,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体育竞赛活动从未间断。

  1、解放区体育竞赛的情况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我党的领导下,长期不懈地进行各种体育竞赛,当时的延安,基本上每个星期天都会安排各种球类比赛,比如说每周举行的篮球比赛,参赛者不但包括普通士

  兵,还有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干部的参加,场面极其热烈。左权将军自己很喜欢排球比赛,还带领司令部的战士和罗瑞卿带领的政治部的士兵进行各种球类的比赛。当时在领导干部的倡导和支持下,革命地建立了很多的知名球队,如吕梁“战斗”篮球队、二一五师的“东干”篮球队等,这些球队也经常一起比赛,因为其极具专业水平,所以很能提高我军将士热爱体育事业的热情。

  从1937年到1943年12月的7年间一共举办了比较大型的运动会21次(1),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42年9月1日到6日在延安举办的“九一”扩大运动会。该次运动会不但有陕甘宁边区的代表队参加,还吸引了三边、绥德、米脂、晋西北等地的代表队参加盛会,可谓是解放区最大规模的运动会了。当时我党的重要报纸《新中华报》、《解放日报》都对此项赛事做了详细的报道。

  我党领导的其他地区也积极进行各种赛事,1941年属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山东东南各县就举行了春节体育比赛,赛事丰富多彩,除了球类以外还有军事类型的如武术、射击等项目。在山东的根据地,篮球比赛、跳高跳远比赛、刺杀拔河比赛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活动。

  我党也很注意对女性体育事业的发展,解放区境内的妇女拔河比赛吸引了大量女同志参加。1939年的3月8日还特地举办了三八妇女竞走比赛。

  2、解放区体育竞赛的特点

  通过上边分析我们发现解放区在毛主席“锻炼身体,打好日本”的号召下,解放区的体育竞赛有着很强的大众性,比方说拔河比赛就是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项目,即使一些大型运动会,参加的人员也很多,著名的“九一”扩大运动会参赛运动员达到了3000多人次,观众更是数以万计。

  其次,解放区基本上每年都会进行不同规模的比赛,并不是偶尔想起来就开赛,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命令的敷衍,在篮球项目上甚至做到了每天锻炼,每周比赛的频率,达到了一定的长期性。

  最后,从体育项目来看解放区的竞赛有着很强的军事性,这与当时的抗战需要是密不可分的。刺杀是战场上经常遇到的情况,所以在日常的比赛中就设置了这样的项目,武术、射击等本身就具有相当强的军事性。而像拔河、球类运动等比赛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军民的团结性和相互协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党的军事行动起到了基础训练的作用。

  (二)国统区体育竞赛开展状况及其特点

  抗日战胜全面展开以后,面临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沦陷,国民政府只好像西南方向撤退,建立了以重庆为陪都的临时政府,国民政府对体育活动也是相当重视的,为了适应抗战长期性的需求,国民政府推行了带有为战争服务的“战时体育”政策。在当时的形势下,开展全国性运动会的可能性不大,国民政府统治地区的区域性运动会还是时有举办的。

  1、国统区体育竞赛开展的状况

  抗战时期,重庆专门设置了该市的国民体育运动会,从1941到1945年举办了7次不同的运动会(2)。除此以外,重庆政府还举办了很多其他类型的大规模运动会,像水上运动、爬山运动、滑翔跳伞等,这些运动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义演募捐性质。

  作为围绕在重庆周围的四川地区,也非常重视体育比赛的进行,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爱国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全国抗日的大形势。据统计,从1938年开始,成都市都会举办一次一般市民运动大会,其分组很是详细,有市民、少年、军事、学校等组别,比赛的项目也丰富多彩,不但有田径比赛还有包括自行车、武术、球类等类别的比赛,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让不同体育水平的人都有机会参加比赛,达到参加人数的全面化。

  除了大规模的综合类的比赛,成都市从同年开始举办专门的球类比赛——自强杯球类比赛,分成五个项目进行,分别是男子篮球、排球、足球和女子的篮球排球,这个赛事主要是由学校和部队的专业人员参加的。1940年第三节自强杯球类比赛参加球队有43队之多,这是历届本项赛事参赛最多的一届。在各种球类运动中,篮球是开展的最好的,1941年,民众体育馆针对篮球比赛就举办了“岳军杯”“新建杯”“节建杯”三项单独的赛事,这些比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支持,可以说是该项目最高水平的体现。与此同时,四川省还很重视女性体育活动,1942年该省的妇女会主办了第一届民族健康杯女子篮球比赛,这在女性解放的历史中是浓彩重抹的一笔。

  在此时期,与国民政府在西南另开炉灶相一致的是很多公立院校纷纷南迁,最有名的莫过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和三为一的西南联大,在日军的战火侵略中偏安云南的西南联大等大学也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昆明的体育竞赛。1939年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家马约翰联合西南联大、云南大学、同济大学和空军军官学校四所大学举办校际球类比赛,在不同的高校之间进行体育比赛,用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水平。

  1941年到1944年间,昆明市一共举办了4次游泳比赛,这作为单项运动的赛事来讲在当时做得是比较好的。而在高校的倡导下最有名的赛事要数1941年到1945年举办的五届昆明市运动会了,基本上每年都会有50多个团体参加比赛。

  在此期间,美军驻我国的部队也参与了我们国内的体育竞赛。1944年5月10日,邦盟空军人员联合运动会在昆明的拓东运动场盛大举行,参赛选手主要由中美双方的空军组成,马约翰担任总裁判,竞赛分成田赛、径赛两个部分,规模宏大,到场观看的观众达到几千人,当时的《中央日报》也记录了比赛全程。1944年10月22日,在同一体育场,在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和马约翰的倡导下下又举办了中美田径运动会,参赛人员以中国陆军18师和在华的美国士兵为主。

  2、国统区体育竞赛开展的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统区的体育竞赛同样具有民众性的特点,比方说成都市市民大会照顾了各个阶层人民的要求,并按照不同水平进行了分组。

  由于国统区的大后方环境相对平稳,所以开展了很多专业性的体育竞赛,还有马约翰这样高水平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参加,在组织的竞赛中像跳伞这样的竞赛如果不是相关的专业人员是很难完成的。

  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国统区的体育竞赛同样体现了一定的军事性,尤其是中美空军的相关比赛,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部队反对法西斯的决心和战斗能力。

  (三)沦陷区体育竞赛开展状况及其特点

  日本侵华以来,首先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政权,为了方便其侵华,他们同时成立了伪“满洲帝国体育联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竞赛活动。

  1、沦陷区体育竞赛开展的情况

  伪满洲国在有其自身纪念意义或者重大事件的时候就会各种举行大型运动会,比方说每年伪满洲国建国前后就会举办“建国纪念运动会”,当然,由于国民政府和我党政府对其的不承认,所以参加这些运动会的运动员大部分是日本人,而非我国人民。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由于配合日军侵华行动的需要,日政府很重视在华的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不承认当时日本在当地举办的一些体育竞赛,客观上促进了满洲地区的体育水平。

  1938年12月,汪精卫等人在越南发表了投降“艳电”,并于次年在上海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日本的积极筹建下于1939年9月份在长春、沈阳两地举行了所谓的国际性大赛“日满华交欢运动会”,汪伪政府作为华方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此次运动会打着国际性比赛的旗帜,无非是为了强迫人们承认伪政府的合法性。

  1940年,日本更是纠结了其统治下的傀儡政权在日本本土举办了“东亚竞技大会”,1942年又在伪满洲国举办了一次“东亚竞技大会”,这些运动会的开展都是日本政府一手策划的,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他们长期侵占其他各国领土的野心。

  2、沦陷区体育竞赛开展的特点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沦陷区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都是日本进行其侵略战争的一种辅助手段,他们营造了自己对文化体育事业关注的假象,在体育竞赛中宣扬自己的法西斯思想,标榜“亲善”,妄图浇灭我国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已达到最终侵占我国的丑恶目的。

  总的来说,抗战时期虽然我国民众处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年代,但是我们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坚持举办了各种体育竞赛,除去沦陷区日本举办的别有用心的各种名目的运动会以外,解放区、国统区内全民参与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适应时代,为抗战而锻炼身体的体育赛事也不断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波《抗战时期中国三大区域的体育发展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刘宇《抗日时期根据的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探析》[J]兰台世界,2009(13)

  [3]张濒化《联大八年体育考论》[J]体育时空,2012(6)

  [4]程永洲《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体育工作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0

  [5]黄正林、李润梅、赵亮《抗战时期陕甘宁地区的体育事业》[J]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7(4)

  注释:

  (1)李浩波《抗战时期中国三大区域的体育发展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P41。

  (2)其中1943年、1944年分别举行了两次。

  作者简介:柳俪葳(1978-),女,河北廊坊人,历史学硕士,河北传媒学院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6-13 11:36: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体育救国:抗战时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体育活动概述(1941-1945)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