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国立中学书写传奇
2017-05-18 11:25: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曾江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受到日本侵略者严重破坏,广大中学师生流离失所,为维持各地中等教育,延续文化根基,34所“国立中学”先后创办。记者近日探访了部分中学旧址,查阅了各校资料,发现许多学者在青少年时曾就读于国立中学,不但学业得以延续,而且战时中学生活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选择。据记者初步统计,从这些流亡学生中走出至少50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他们后来在各自领域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

  战时办学:国立中学延续我国中等教育命脉

  九一八事变后,为救济流亡关内的东北学子,1934年在北平设立的国立东北中山中学,是第一所国立中学。七七事变后,该校不断流亡,与国立东北中学一起迁到四川威远静宁寺,两所中学同寺办学。记者走进静宁寺,发现有一部分房屋已经倒塌,但有些细节还能看出曾作为学校的痕迹。曾有4000多名青年学生在这里就读,其中多数是东北流亡学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等学者回忆在这里读书时的情景激动不已。吉林大学教授金景芳当时是流亡入关的东北籍中学教师之一,在这偏僻古寺撰写了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易通》。

  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余子侠研究,国立中学作为一种学校制度的确立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当时国民政府先后创办了34所国立中学,抢救了大批中等教育人才,使东部地区中等教育现代化不致中断,又促进了西部地区中等教育的开发与发展,支持了抗战大业。

  国立中学主要分布在当时的四川(含今重庆)、陕西、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甘肃、青海、河南、广西、绥远等地,其中以四川最多,有13所。国立中学随着战争变化而不断变迁和发展,抗战胜利后走向消亡。

  人生抉择:为国读书踏上经世济民学术路

  在抗战烽火中坚持求学的经历,深刻影响了每一个学子的人生道路。

  国立二中设在四川合川(今属重庆),以收容江浙等地流亡学生为主,是规模最大的国立中学,旧址院中两株枝干遒劲的大黄葛树,见证了包括1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学者从这里走上学术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刘国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回忆道,抗战时期故乡沦陷后他被迫流亡西南,进入国立二中读书后,对各类进步书籍非常着迷。马克思的《资本论》深深触动了刘国光,懵懂而又坚定的他从此立下了“经世济民”的志向。

  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曾多次回忆说,他中学时流亡到四川合川国立二中读书,在高考完毕的当天下午,合川遭受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大半个合川城都被破坏,处处残垣断壁,正是这种国仇家恨,促使他愤然选择建筑专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董辅礽当时则在四川永川(今属重庆)国立十六中读书。旧址现为北山中学,校园内修缮的“德教祠”陈列了部分国立十六中的原物。资料显示,在这里读中学时董辅礽的思想逐渐产生了进步倾向,他通过进步报刊书籍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对他最终选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国育才:艰难困苦之际培养学术大家

  “在十二中四年,虽然战时生活十分艰难,但我们这群不愿做亡国奴的青年逃到了大后方,能有这样一个环境安心读书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回忆起在四川长寿(今属重庆)国立十二中读书的往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厚安说道。流亡学生在国立中学获得安心读书的机会,从这里走出了大批人才,50位院士只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学者。

  经记者初步整理,从这些流亡学生中走出了至少十多位大学校级领导,这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合川国立二中),南京大学原副校长余绍裔(三台国立十八中),复旦大学原副校长邹剑秋(江津国立第二华侨中学)等等,可说是国立中学为我国当代教育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校本部设在四川绵阳的国立六中主要收留山东流亡学生,有三位山东青年流亡到绵阳就读,后来都成为历史学家。清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绳武是山东枣庄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当时在国立六中的同学还有漆侠、戚其章。漆侠是山东巨野人,后来成为宋史名家、河北大学教授;戚其章是山东威海人,后来成为近代史研究名家、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国立中学也招收部分当地的青年学子,为西部学子提供了较好的教育机会,促进了所在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是甘肃天水人,他进入甘肃天水的国立五中读书,奠定了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优美的校园和优良的师资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国立五中的训练“使我由广泛阅读得来的知识逐渐条理化,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铭记这段历史,14个国立中学旧址已经建立了纪念碑等形式的纪念物,但多数旧址保护不甚理想。抗战时期国立中学旧址不但承载了流亡学子的美好记忆,也应是国家和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应该对其加强保护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曾江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5-18 11:25: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学

下一篇:“文军”西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