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曾深情回忆在四川读书情景
扬中46名院士中,国立二中就有15人
国立二中校门
周厚枢校长
扬州中学校友、两院院士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前,扬州中学校友吴征镒获得同样殊荣。一所中学培养出两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目前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正像扬州中学陈国林主任所说:“国立二中是扬州中学办学史上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
1
扬州中学就是我的母校
2002年扬中百年校庆时,吴良镛曾深情回忆在国立二中读书的情景。他说:“国立二中真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从自然科学来说,不少院士都出自国立二中,就社会科学领域来说,也是人才辈出,国立二中是扬州中学创办的,扬州中学就是我的母校。”
扬州中学陈国林主任介绍,从扬中走出的46名院士中,国立二中就有15人,他们分别是汤定元、杨立铭、陶诗言、张效祥、吴良镛、黄宏嘉、徐皆苏、李德平、盛金章、尹文英、童志鹏、鲍亦兴、戴元本、高攸纲、王元等。前教育部长何东昌也是国立二中毕业的,近日他给扬中题词:扬州中学是我国中等教育的持久名校。
抗战期间,扬州中学的师生或留扬州,或赴四川、上海、泰州农村,多处办学,屡易校址。特别是四川国立二中,几成中学界的“西南联大”。
原来,1937年12月,扬州沦陷,此前,时任扬州中学校长的周厚枢先生带领扬州中学的大部分骨干教师和学生西迁到四川合川县(现在合川县属重庆市),在那里新建了四川中学,继续为学生们上课。由于当时全国各地的“流亡教师”和“流亡学生”纷纷到了四川,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把周厚枢兴办的四川中学更名为国立二中。扬州中学曾先后在扬州、上海、泰州农村、四川等5地办学。
原国立二中校友李维均回忆:国立二中多为原扬州中学老师执教,所以二中在教育体制、教材编选、教学等方面,长期保持了“扬中模式”,体现出两者之间深远的历史渊源。
2
要从事建筑行业,重整山河
扬州中学张铨老师说,1937年南京沦陷前,吴良镛随兄长匆匆离开南京,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
“刚刚交完大学入学考试最后一科的考卷,就听到防空警报响起,日本人的战机突然来袭,”吴良镛曾回忆1940年7月在母校参加高考的情景,“当时我们赶紧躲到防空洞里,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瓦砾碎片、灰土不断在身边落下来。当我们从防空洞出来时,发现大街小巷狼藉一片,合川的大半座城都被大火吞噬。”在这场轰炸中,吴良镛非常敬重的江苏省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不幸遇难,戴劲沉正是扬州中学的骨干教师。
国破家亡的民族血泪,使吴良镛早早树立了“谋万人居”的伟大理想。他告别合川,临行前默默许下宏愿,“将来要从事建筑行业,重新修整惨遭蹂躏的城乡”。他在画集自序中写道:国立二中艺术教育,培养了他对“城市这个巨大的艺术品”的兴趣,这跟扬州中学一以贯之“健全人格,全面教育”是分不开的。 记者 姜涛
【资料链接】
国立二中建在破旧寺庙里
国立二中成立是艰难的,扬州中学校长周厚枢开学训词让人倍感艰辛,他曾在第一期《川中校刊》上写道:
……在一月初的时候,教部命令我来筹备这个学校。第一件事情是代表教部办理登记事宜……第二件事情是运输员生,因为军事关系同着船只太少、冬季江水枯浅的原因,所以把时间拉得很长,费了许多的力量和时间。同着各位的校委各方奔走接洽,把全部员生输送入川,真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运输之后,即寻找校址和校舍,因为交通不便,或者地方不安全的种种关系,使我们不易寻找适当的校址和校舍;经过许多时间和地方的奔走和接洽,才找到四个地方:就是合川、白庙子和北碚的两个地方,但因事实不许,只好暂时分开,将来新校舍落成之后,一定要集合在一处的。
找好了校舍,又要修理,例如濮岩寺本来是非常破旧的大门,房屋破的破,塌的塌,简直不堪收拾。因此我又跑了好多地方去找,有一次在北碚乡村适逢大雨,又在深夜,从一个山坡跌下,几乎跌死,后来还因为此地环境很好,于是决定在此地……
现在筹备已过,然而还有许多学生正在宫墙外,仰望着想进我们这学校,已进校的同学,因现在国家经费及其他种种关系,所以有一部分另须收费。我们知道现在有一分钱,也须接济前方,不允许我们多在后方用的,故有钱的人要出钱……
各位因战事,数月或半年来未读书,现在到此,简直得着山景优美的世外桃源,真是理想的读书环境。我们是十分庆幸的,诸位现在就如农夫要收获稻子麦子一样,必须磨镰准备,我看到不少同学已很用功,今日从路上到校的时候,有许多同学分散在田间读书,我觉得很愉快,我相信开学以后各位同学的功课,成绩定进展得神速……
我还感觉我们师生要互相勖勉的,我们这次大家出来受了刺激很大,因为国家受敌人欺侮而颠沛流离,可知无国家即无个人,无个人的一切,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我们今后的精神,当寄托在民族利益方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当向那个方面奋发而努力!无疑的,就是为民族前途而奋发努力,这次我们受的刺激太大,所以我更感觉这里是培养民族复兴的种子的地方,将来种子发芽,长成而开花结果放出灿烂的光辉。诸位是复兴民族的种子,一面由我们来培养,一面还要靠诸位自己培养。各位的地位,自己想一想,比任何人都重要,都重大,将来诸位要为民族做一点事才不负国家在此万难之中培养的一番苦心……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5-07 09:09: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遗迹 · 国立第二中学旧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