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爆发。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及华北广袤领土的相继沦陷,沦陷区各阶层仁人志士云集陕甘两地。后来部分到西安的爱国人士又分批辗转来到天水县,使得地处大后方的天水县(今秦州区),在文化生活方面,一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在辗转天水的行列中,便有我国著名教育家查良钊率领的西安收容战区中学师生1700余人,由陕西凤翔县步行至甘肃天水县,到达天水县后择陇东南道教圣地玉泉观为校本部,创办国立甘肃中学(后改名为国立第五中学),设甘谷、秦安、礼县三个分校,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开学,教师殚思极虑,学生奋发报国,屡以优异成绩名列全陇前茅并竭力传播进步思想、科学文化,中共陇南地下工委即创建于此,其后学业有成的师生积极投奔延安者不乏其数。据《天水市志.教育志》记载:“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人口大量涌入天水,焦作工学院、国立五中、国立十中等沦陷区学校相继迁入或成立于天水,天水各级各类中学得到空前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五中停办,国立十中、河北中学陆续外迁,省立、县立中学得到充实”。另在《教育志.民国以前的学校教育篇》中更有详细记载:“抗日战争时期,东部沦陷区大批流亡师生西进到天水。民国27年10月和12月,中央教育部在天水县城和清水县城创办国立甘肃中学和国立甘肃第二中学。民国28年,甘肃省在天水设立中学教育第三区,负责辅导秦安、清水、两当、徽县、西和、礼县6县的中学教育。随后,国立甘肃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五中学,国立五中先后在甘谷和秦安县成设立初中分校。民国33年春,流亡于陕西的河北中学迁往秦安。民国35年,国立五中停办,国立十中迁出。次年,天水县开办私立天水第五中学。河北中学迁往北平... ...”。而据《秦城区志》记载:“1938年5月(民国2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从天水县玉泉观设立国立甘肃临时第一中学,收容战区失业的教师学生,不久改为国立第五中学。7月7日 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天水设立陇豫中学,收容流亡学生。1939年夏,陇豫中学迁往清水,改名国立十中。同月,国立五中学生在天水城南公园集会,宣布成立民先队天水区队。之后队员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学校宣传抗日。8月,战区中小学教师甘肃服务团天水分团成立。同月,焦作工学院搬迁天水。天水民先队、教师服务团、国立五中及焦作工学院学生联合组织抗日宣传队,宣传抗日。”由此可知,当时国立五中成立后,一方面教书育人,教授新科技、新科学,努力培养国家栋梁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宣传抗日,传播革命进步思想,培育和发展我党革命事业的骨干力量,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培养出了大批的精英人才,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卓越的贡献。
查良钊 (1897—1982),字勉仲,祖籍袁花,生于天津,早年就读于南开、清华等校,学业优异。与现代著名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铺)同为海宁查氏良字辈之二十二世后裔(笔者近日查阅资料,接触到有关海宁查氏的族谱记载,根据《海宁查氏族谱》偶然得知)。民国七年(1918)赴美,留学于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部。民国十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时,他联合留美同学,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被推为执行干事长,与国内民众团体和海外华侨相呼应,支援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十一年回国,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长。曾参加蔡元培等领导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并与人合办《教育评论》。十九年陕西大旱,随朱庆澜从事赈济,任华北慈善联合会总干事,深入灾区访问,发起“三元钱救一命”运动,向各地募款救灾,并联合华洋义赈会修建泾渭渠。后代理陕西省教育厅长,赴灾区工作时遭土匪绑架,被囚8l天始告脱险。二十年秋长江大水灾,他出任长江水灾赈济委员会常委兼灾区工作组总于事。“九·一八”事变后,协助朱庆澜组织“抗日后援会”,运输军需武器支持东北义勇军。此后,又任北平艺文实验学校校长,积极从事普通教育的改革,深受学生的爱戴,被亲昵地称为“孩子头”。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军兴,代表教育部在西安办理战区青年的救济工作,率领一千七百余名来自战区的中学师生,由陕西凤翔县步行至甘肃天水县,创办了国立甘肃中学(后改名为国立五中)。同年十一月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二十八年兼任西南联大训导长,为西南联大的建设出尽全力。三十四年抗战胜利,任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院长。同年(1949)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香港抵印度。1950年春,应印度政府之聘,任德里大学中央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并参加印度乡村教育运动。1954年五月,由印度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兼训导长。1982年12月20日凌晨因病逝世,享年八十有七。查良钊一生服务于教育界近六十年,桃李满天下,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
国立五中在天水的八载办学期间,在天水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培育专家英才逾千,遍布海内外。这其中便有天水名人、当代诗宗霍松林、著名作家、诗人牛汉、现代美术大师吴绍庸等一大批享誉学术界的老一辈专家学者。霍松林,甘肃天水人,1921年生,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书法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导,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陕西诗词学会会长。1941年至1944年期间,霍老曾就读于国立第五中学高中部。《天水名人.霍松林》里有霍老的回忆录:“高中三年匆匆而过,1944年冬,我毕业于国立五中高中部。在此期间,我十分幸运地遇到了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吴梅、黄侃诸大师的高足”薄坚石先生和学识渊博的陈前三先生,使我在国学方面“有了较系统的知识”,特别是王新令先生,学识渊雅,尤擅长书法,教导治学之道... ...”。二十一世纪初,霍老曾在《怀念天水》一文中写到:“怀念天水,经常想起省立天水中学和国立第五中学。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我在这里读完初中和高中,奠定了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怀念天水,经常想起天水的名胜古迹,想起诗圣杜甫吟咏过的许多地方。国立五中的校址,便是天水城北天靖山麓的玉泉观。楼殿宏开,亭台巧构,曲径通幽,古柏参天,我和另一位同窗好友的宿舍,就是雕梁画栋的无量殿。每当皓月临空,萧萧的秋意洋溢于心田的时候,我徜徉于竹楼婆娑的殿阶之前,俯视万家灯火的古城,总会哼起杜甫的诗句:‘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吴绍庸,字绍蝉,满族,1895年生,辽宁沈阳人,现代著名美术大师,“九·一八”东北沦陷后到国立五中任美术教员,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牛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在《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一书中有记述:“早年,他是一个热血青年。1938年春季考入国民政府为战区流亡学生办的免费读书的甘肃国立五中,冬季即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 ... 1955年到1979年壮岁衔冤做了25年“钦犯”的惨痛,任是风刀霜剑严相逼,他从未改变救国救民的初衷,到晚年更为改善“新生代”作家的成长条件,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而大声疾呼,到现在还是忧国忧民,还是期盼着国家有彻底的、体制上有革命性的变革... ...”。
天水县志在评价查良钊创办的国立五中时,称它为“甘肃教育史上的独特一章”。2003年5月1日,国立第五中学迎来六十五周年校庆,虽然当年在天靖山玉泉观创办的国立五中已经不复存在,但曾在这里就读过的师生,还念念不忘母校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他们组织原就读于国立五中的校友,在今玉泉观入口旁的天靖山岱庙脚下,立“国立第五中学纪念碑(1938.5.1——1946.6.30)”一块,纪念碑正面简单介绍了国立五中创办的历史原由、经历,以及在天水办学期间的丰功伟绩。背面左边镌刻“一九三八年,查良钊由陕入甘途中联语:
关山万重为国为民的同志来此锻炼自己
途径多端自私自利的人们去吧免累他人
背面右边镌刻校友撰文一篇,全文抄录如下:
一九三七年,芦沟起烽烟
平津宁沪失,半壁河山陷
人民遭涂炭,全民齐抗战
晋冀豫师生,负芨聚西安
校长查良钊,亲率度关山
辗转行千里,分批抵陇南
总校设天靖,国立五中建
本部在玉泉,分校设三县
甘谷大象山,孔庙大成殿
秦安泰山庙,礼县北后牌
原本是庙宇,权且作杏坛
三八年五一,开班续歌弦
树林作课堂,马扎是伙伴
共读油灯下,席地抵足眠
师长椿萱爱,同窗棠棣贤
相濡以沫存,痛痒切肤关
八年堪短暂,育才逾一千
抗战得胜利,天南地北还
遍布海内外,为国做贡献
卓有成就者,要以百位算
陇渭父老恩,切切心中念
白发耄耋年,日夜思玉泉
往事忆犹新,友谊愿永绵
寄望后来者,奋发更向前
纪念碑左侧正中镌刻:“抗战期间国立五中故址”十个粗墨楷字,右下角附刻:“陕西陇县张真管镌刻”一行正楷小字。如今,天靖山麓岱庙门前广阔的草地上,那块庄严肃穆、威严耸立的“国立第五中学纪念碑”林茵掩映,挺立殿左,成为天水难得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玉泉观难得的一处风景名胜。
“战火烽烟今已去,美好山河谱新篇”。历史悠悠,时过境迁,昔日那座书声琅琅,育才数千的国立五中已经成为历史。曾今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金戈铁马的年代,在祖国的大西北,抗日战争的大后方,饱受欺辱、蹂躏的广大仁人志士,捧着满腔的热血和激情,誓守救国救民的爱国信念,致力于伟大光荣的教育事业,那段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随着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将永远铭记在全国人民和天水人民的心中,成为一段永远的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2008年10月5日写于秦州
附录:纪念碑正面内容:
国立第五中学纪念碑
1938.5.1——1946.6.30
抗战爆发,沦陷区爱国师生云集西安,由著名教育家查良钊率领辗转来天水,择玉泉观为校本部,成立国立第五中学,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开学。教师殚思极虑,学生奋发报国,屡以优异成绩名列全陇前茅并竭力传播进步思想、科学文化,中共陇南地下工委即创建于此,师生投奔延安者不乏其数。在各界鼎力支持下,举办八载培育专家英才逾千,遍布海内外,为新中国建立和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天水县志评国立五中在甘肃教育史上占独特一章。为纪念母校六十五周年校庆,感谢天水乡亲父老及全国人名教育之恩,谨铭于此。
国立五中校友谨立于二零零三年五月一日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5-08 11:38: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立第五中学简介
下一篇:国立五中校长——查良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