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培育我十年的国立十中
2017-05-11 08:56:33  来源:马道聚 作者:马道聚  点击:  复制链接

培育我十年的国立十中

马道聚

  “渭水之湄,关山之阳;是伏羲的故里,黄帝的家乡。肇汉族五千年文明,开中华九万里边疆。我来自东,负笈此方,缅怀先贤,追念前王。齐努力,莫彷惶;和平奋斗,自立自强;融三育以并进,合文武而兼长;担当起抗战救国的责任,泱泱乎为国家民族之荣光。”(《国立十中校歌》)

  国立十中的全称是“国立第十中学校”。它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教育部为免流亡青年失学,在甘肃清水设立的一所招收河南流亡学生,内含小学、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和培养师资的师范部的普通学校。1938年在甘肃天水时,曾叫“陇豫公学”和“甘肃二中”。1938年底迁至清水,始名“国立第十中学校”。我从1939年元月至1948年12月,在这个学校度过了漫长的十个春秋。其中1939年元月至1946年12月,在高小二年、初中三年、师范三年,这八年是上学阶段;1947年元月至1948年12月,师范毕业留校任附小教员和校部教导干事,这两年为工作阶段。悠悠十年,我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迎来了全国性的解放。我所在的国立十中也经历了“三迁校址”——抗日胜利后,1946年学校由甘肃清水迁到豫北新乡的城南庄,住在日军留下的兵营。1947年春新乡解放前夕,学校又迁到郑州市西北郊区,校部(高中部)设在孙庄,师范住在薛岗,初中住在须水,校领导和教师有的住在城里。“四易校长”——首任校长为河南鲁山县留美硕士、教育部督学许逢熙(字季康);第二任校长为豫南邓县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的高维昌(字士亭);第三任校长为豫北修武县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翟韶武;第四任校长为修武县曾任兰州西北大学教职的韩瑞堂(翟韶武的学生)。此皆为河南教育界的名流。“一改校名”——1946年秋迁至新乡,正值蒋中正60寿辰,向蒋献校,改名“河南省中正学校”,但在新校名下仍冠以“原国立十中”字样。直至1948年10月23日郑州解放,26日该校为郑州市军管会接收,接收时学校仅有晁敬孚、段宗三、曾俊湖、曹xx和我等七人。接收后不久改名为郑州市第一高中,原国立十中高中部历史教师段宗三担任校长。我于1948年底回洛阳。拜别了培育我十年的国立十中。

  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华北、豫东大部失陷。洛阳上空时有敌机空袭,黄河北岸日军不断炮击。大批流亡民众与青年学生云集洛阳待机西逃。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朱子桥(庆澜)与赈济委员郭芳五,在洛阳行都慈幼院设立收容站,收容河南流亡学生到甘肃上学。我因堂叔世楷、堂兄道崇、道成在慈幼院工作,参与收容事宜,得此信息,我们族下有12人报名,决定西行。这12人是:世公、道浩、道顺、道聚、道仕、道果、道述、宣昭、世锦、世俊、世风、万卷。

  1938年12月中旬我们12人冒着“巧招兵”的危险,在家人的护送下,离开了不曾离开过的家乡。下午赶到洛阳,晚上经芳五表伯(姑奶之子)介绍,还有行都慈幼院被选送的两名学生(李友仁、于通遁),乘坐朱子桥将军的专车,于次日中午到达西安。在黄自芳主办的灾童教养院食宿。不久,大批流亡学生齐集西安,过了1939年的元旦节,就向甘肃清水进发。坐火车到宝鸡的虢镇后,开始徒步行军。近两千名十来岁到二十来岁的青少年,由教师和年长的同学带领,使相识者自愿结合,编成大中小队。便于互相照顾。小同学和体质差者由驮骡驮运行李,还可以换着骑骑。途经凤翔、陇县,过关山,入甘肃境清水县的马鹿镇,又西行几十里就到达清水县城。学校住在城内文庙和西关营房。春节后根据自报班级,进行编班考试。

  学校规模庞大,组织严密。除校本部(高中部直属)设有教导处、训育处、总务处外,以部为单位,实行分部管理。各部有主任、教导、总务。校本部的马丙亮、赵××、晁敬孚、韩瑞堂、张卜庥、郜励斋,皆先后的教导、训育、总务主任。开始小学人多,高中人少,形成底大、顶尖的宝塔层次。以后发展为中间大、两头小(初中人多,小学、高中人少)。计有小学三个部、初中五个部、高中两个部、师范一个部。各部人数不等,少则300人,多则500人,全校师生员工最多时近4000人。

  学校重视教学。学风浓重。到国立十中去的教师,大都有学历,有经验,是河南大、中、小学教育上的名流。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全校最负盛名者有语文课的万曼、何晓光,化学课的崔彩臣,物理课的倪文楼,英语课的周震中,历史课的段宗三,地理课的尚世英等等。学生多数是无家可归的流亡者。国难当头,有此学习机会和优越的条件,实属难得。所以大都知道勤奋学习,程度差者尤知加倍努力。用的课本,多是中华、中正、商务书店的版本。不少盖有焦作工学院附中和河南其他公立学校图章的中学课本。中学阶段基本上可以人各一套,或一桌一套,由学校图书馆保存,开学时发下来,放假时收回去,轮番使用。

  教师教学计划性强,考试制度严格。一般小考由教师随进度自定;月考统一安排,随课进行(不停课);期考停课复习,考全期内容。毕业考试三年所学内容。坚持每年评选优秀生的制度,对品学兼优者,评出名次,全校发榜公布,并给以学习用品、奖学金等物质奖励。1946年暑假,学校迁至新乡。

  国立十中学生的生活待遇。开始全部公费,学校供给衣被、伙食和学习用品。曾发过草绿色斜纹服装,黑色细布棉衣,麻鞋和被褥等。寝室是两排双层木架大铺,铺上草包褥子,一个人挨一个人,就是严冬季节,也没冷的感觉。每人每月生活费8元,包括伙食和零花销。开始主要吃白面、大米,很少吃黄面。同学们自愿结合,6人一个吃饭小组。有一段时间学校雇人种菜(不让学生参加劳动),一年四季应时蔬菜应有尽有。另外豆芽、豆腐有固定户供给。每星期改善两次,蒸肉、卤面、包子、油条、胡辣汤、杂烩菜、浆面条等轮番调济。饭不定量,都能吃饱、吃好。每月还可节余一元八角,用于生活和学习。买点牙膏、肥皂、笔墨纸张。两年以后,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下降。衣被停发,粗粮增多。1941年春季上级供不及时,出现“黄馍、黄汤、黄豆芽”的“三黄”时代。1943年以后改公费为贷金,说是抗战胜利后五年内偿还。生活水平基本同前。生活学习用品,主要靠伙食节余和奖学金解决。生活上一斤精盐(代牙膏)、一把牙刷能用大半年。买块肥皂,只洗衣服领子、袖子也很节省。一条毛巾能用一年。文具上:园规、三角板一用几年。作业本是买的白麻纸或毛边纸自己用针线订成的双页线装本,写时套上格格,既规格又防阴湿。我在1946年以前没有用过自来水笔(纪念周上作纪录是借用的),开始习惯用毛笔,但不经济,就改用“半截筷子上绑个五分钱的蘸笔尖”蘸用墨盒的墨汁,就这样完成了几年的学习作业,写成了不少的文字材料。再有节余还买过汗衫、背心、单衣、绒裤,基本上不靠家里捎钱。

  学校爱护学生,关心病痛。聘请河南名医郑颉云、李继业等,实行公费医疗。又开营房西边的药王洞为学校的疗养院,凡重病、慢性病的学生可经批准住院疗养,饮食方面加以优待。

  在生活纪律方面,学校非常重视早操(升旗)、晚集(练唱抗日歌曲)和纪念周会、班会,进行思想品德和纪律教育。集会点名,晚上查寝,坚持不怠。对违犯校纪者常有警告、记过处分。对问题严重者也有开除学籍的。平时同乡、同学不在一部,各守部规,很少见面。星期一上午为纪念周会。全校师生除准假的病号外,都要参加。

  1941年春天国立十中发生了一次学潮。其导火线是因上级供不及时,伙食恐慌,加上前两年有些同学不服水土而病死等因素。高中部学生乘许校长到重庆要钱期间,成立学生自治会,发动学潮。在组织上要求初中三年级以上学生参加行动。提出口号是要民主、要饭吃。风潮一起,许闻讯返校,及至天水,学生代表数百人赴到天水向专署请愿。庄专员急令关闭城门,派兵守卫,不让学生进城。学生由东门转到北门,适有一汽车进城。学生们欲扒车进城,城上开枪打死一个学生。后派代表谈判由庄专员陪同许校长回清水。自治会先是要求许校长与师生见面,后怕许富有说服力的讲话,影响学生的情绪,又不让见面。这时自治会又提出了不适宜的要求。许又回天水。以后天水专员公署庄专员和甘肃省教育厅长杨文全,带领专署的武警与马跑泉的骑兵,对学潮施行武装镇压,武力解决。在营房门口武铭芳同学被枪弹穿伤大腿,失血过多,单架抬至校南太山庙时停止呼吸。全校师生集合在大操场上,周围哨岗森严。庄、许等讲话以后,又派学生代表到城隍庙(县政府办公地)进行谈判。这时学生代表意见分歧,分成两派,成立了与自治会相对立的护校团。当天晚上护校团的同学护卫许校长去到清水县境内120里的张家川(回民区)。清水县县长黄××因解决学潮不力被撤职,县长由教育厅长杨文全接任,历时年余。当时我刚刚升入初中,对学潮内幕蒙然不知。只能说些表面现象。学潮既起,全校停课。老师们虽没人参与,但也上不成课。师生共同感觉所提问题责任不在学校。两月多不能上课,影响学习,损失不小。当年暑假学校发给每生两个月生活费作为探家路费。大多数同学都回家去了。我们村几个人也都回了家。秋季开学听说开除了几个带头闹学潮的同学。以后初中一部搬到张家川一年多。许校长从此感到灰心丧气,不再考虑他在建校一周年校庆时所讲的——在清水城东关建教学楼、办大学的计划了。

  在清水的七年半时间,掌握学校作息时间信号的是文庙和营房的两位司号员(号兵)。营房上的司号员姓徐,东北人,50来岁,是个单身汉。他遵时守事。发号准时不误。在起床、集合、预备、上课、下课、开饭、就寝、熄灯等一整套号谱中,我至今还记得那报道我们一天天的生活之幕,送走我们七、八个寒暑之夜的起床和开饭号谱,唤起我对少年生活的回忆与遐想!

  在清水的七年多时间,我们兴致最高,思想安定活跃而又开朗的时期,是在初中二年级。当时我们入学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老师、同学、周围环境都已熟悉,一年前的风潮已经平息,学校工作一切正常。初二开始由周震中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全班同学,团结上进,热爱班集体荣誉(周为中共地下党员,回河南后到河大任教,后到外交部外事口工作,现在北京、离休)班里办起了《真善美》的月刊壁报,我和张书勤为主编,张英仕负责封面和插图,马道果搞时事评论,刘东都、刘敬森、关育化等为主要撰稿员。当时的想法是,练习文艺写作,认识现实生活,追求美好未来。出了三期,因有人参军,人力不足而停刊。这在当时开了初中学生办月刊的先例。

  国立十中的师生重视体育活动。星期日和每天下午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班与班、部与部、同乡会之间的球类比赛。我们初二甲班的足球队技术力量发展平衡,门卫、锋之间配合得好,全校无敌。

  清水县城是个环山多水、历史悠久的古老山城。它静谧地安居在东西几十里,南北三四里的河谷川地。它的南山上有“伏羲庙”,关山悬崖上有“八卦图”,城的北面有“轩辕洞”、“仓颉庙”、“水帘洞”和汉将“赵充国墓”。城东18华里的温泉浴池,建有亭台、廊房20余间,且有饭铺、旅店,可供洗澡、食宿。星期天我们常去洗澡,患疥疮皮肤病的同学也曾住在那里洗疗。“小华山”又名“花果山”在县城西十余里处,风景幽美,我们曾以童子军组织活动作过几次春游。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往事我还记忆犹新。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5-11 08:59: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立第十中学后来迁到了信阳

下一篇:1943年国立十中同学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