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岳阳市一中百年风雨育英才
2017-05-12 10:39:56  来源: 岳阳市一中校园网站  点击:  复制链接

  序 言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八百里洞庭湖畔,耸立着一座历经了千年风雨的岳阳楼;在岳阳楼北侧,座落着一所走过了百年坎坷、闻名全国的学校——岳阳市一中。

  公元2003年11月21日,是岳阳市一中建校一百周年的大喜日子。

  回首百年,身沐风雨,脚履坎坷,它历尽了世间沧桑;品味百年,心忧天下,情系苍生,它写下了风流篇章。

  风风雨雨一百年,坎坎坷坷一百年,求索奋进一百年,无私奉献一百年。岳阳市一中的历史,除了探索民族教育的进步与振兴,更与民族解放,祖国繁荣,民族团结,人类文明进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血肉相连。

  第1章 火 种

  ——黑暗中的曙光

  1、9个名字,19个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月),乘废科举、兴公学之风,岳州府所属岳阳、平江、临湘、华容等四县知名人士吴獬、李定勋、方荣毅、张尚鹤、李松州、方荣秉等先生发起改岳阳书院、慎修书院为岳州府中学堂,公举皮宗义为学监,招入第一班学生17人。

  岳州府中学堂就如一粒种子,种在了古城岳阳。这是开放现出的一缕曙光,这是文明蹒跚的又一次起步。

  1913年,岳州府中学堂改名为“湖南第三联合县立中学”;1931年,改名为“湖南岳郡联立初级中学”;1943年2月,改名为“湖南省岳郡联立中学”。1949年11月,岳阳和平解放,当时在今天的校址上组建了“新湖南建设中学”,它实际由三校合并而成,即:“湖南省岳郡联立中学”、“国立第十一中学”、“岳郡联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当时三校中数“国立十一中”规模最大,影响最盛,是“新湖南建设中学”的主体,其后又相继改名为 “湖南省岳阳一中”、“湖南省岳阳县一中”;1976年至今,学校定名为“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1978年8月,学校被确定为岳阳地区重点中学;1980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1992年11月,学校被授予湖南省首批8所挂牌重点中学之一。

  1903年创办到后来的三校合并,经历了7任学监,先后有20任校长执掌门庭,这方面的历史校志均有较为完整的记载。但岳阳市一中诞生于国势衰微的晚清,成长于战乱频仍的年代,被迫数度迁徙,其艰苦卓绝的场景已经不可能重现了,我们仅仅只能从地名上一一历数:学道岭遗迹、画眉湾、平江钟洞杨源洞、平江县土龙源、岳阳县渭洞、岳阳县渭洞延寿庄、平江县夹山金窝、岳阳县康王、武岗县竹篙塘、溆浦县龙潭镇、辰溪县松溪口、辰溪县潭湾、辰溪县龙头脑、岳阳县黄沙街平桥河、平江县濯水、狮子岩、岳阳县康王落马桥、岳阳乾明寺、岳阳城北门春华山。

  纵然道路曲折、坎坷、漫长,但“岳州府中学堂”开启民智,为民为国的这根“血脉”却传承百年,弦歌未辍,薪火不熄。

  第2章 热 血

  ——炮火中的呐喊

  2、天作帐,地作床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开始。中国,已经不能平静地安放一张书桌。1938年11月,岳阳城沦陷。岳郡联中校长李航寰率全校师生员工迁徙岳阳县龙湾画眉湾。从此,学校师生员工在炮火纷飞的战乱年代经历了长达10年的辗转奔波,他们心怀信念,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打不散、拖不垮,顽强生存,直至解放。“国立十一中”及其2000多名师生,在炮火中规模迁徒至溆浦、平桥河等地,风餐露宿,天作帐,地作床,她是搬着课桌椅流动教学的特殊学校。

  3、“一寸河山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在烽烟弥漫的岁月里,广大师生胸怀国家,为民族存亡呐喊抗争。早在1923年,岳阳各校就以岳郡联中为中心,秘密成立了岳阳学生联合会,开展反英、反日斗争。学生任重、曹根深、王养直等人创办平民教育促进会,举办平民夜校,教民识字,传播革命思想。1938年11月,学生彭泽棠、姚忠农、王国雄、冯治生等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王国雄于1941年回到岳阳从事抗日工作,惨遭国民党暗杀。1942年1月,在38班学生胡建国、谭汉洲等人的发动下,国立十一中掀起学潮,高喊“反饥饿,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唤起民众。1943年寒假,学生自发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揭露日寇和汉奸的暴行,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战。1944年冬,在“一寸河山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召唤下,国立十一中96名学生参军上前线。1949年5月,成立“学生解放社”,积极迎接解放。1950年11月29日,学校召开抗美援朝、志愿应征动员大会, 600余名学生报名参军,占在校学生的90%。1951年10月12日,学校为抗美援朝捐钱献物,其中18名工友就捐旧币682800元。

  经过20余年的战火洗礼,岳阳市一中顽强地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并为民族独立、祖国解放贡献了鲜血和生命。

  岳阳市一中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殚精竭虑的创业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读着校史上这些浸着血泪、透着沧桑的文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岳阳市一中,就像一棵虽然数度迁植而不死,虽沐血雨腥风更葱茏的大树。它的根越扎越深,干越长越粗,枝叶越来越繁茂,立洞庭湖畔,吸名楼灵气,顶天立地于一隅,百年年轮记满岁月风霜,树高千尺荫庇后代子孙。

  第3章 铁 肩

  ——风雨中的脊梁

  4、在黑暗中播撒光明

  历史远去的脚步一刻也不会停止。对岳阳市一中的创始人,我们只能在文献里同他们晤面了,我们只能默念他们的芳名,缅怀他们的伟绩。好在从杨宙康先生始,还有了留影,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钢铁般的肩膀便留在了这世界上,留在了生生不息的后人们心里。

  “力争上游,完成人格”。这是1939年9月,国立十一中学首任校长杨宙康先生的题词。“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八方子弟,萃集一堂。忠义、切实、勤劳,悬为圭臬;生产训练,人格教育,精神贵发扬;我们责任綦重,年富力强,大家进德修业,期作国家栋梁,中华民族前途无量,国十一中万丈光芒。”这铿锵有力、悲壮激昂的校歌,是历届国十一中师生员工耳熟能详的,它就出自杨宙康先生和郑泽先生之手。他们把号召、期盼与憧憬寄托在这血写的文字之中,他的“不做假”的精神,“忠义、切实、勤劳”的校训直到今天,还在被后来者继承和发扬光大;他的“中华民族前途无量”既是伟大的、又是激励的战鼓!

  继任校长李际闾先生曾为1947年国立十一中学校友录作序。序中说:“夫我国积弱积贫之原因虽多,而科学不昌,道德沦丧,厥为两大病源。……教育者,转移风气,振奋人心,而陶铸人才兴盛国家之原动力也,是故本校训育目标,重在人格教育,陶养忠义之气,切实之风。”这不只是表面上的萧规曹随,这是一种风格的延续与升华,一项事业的进取与开掘。1939年初,日寇下乡扫荡,学校设备损失殆尽,岳郡联中校长李航寰仅携校印一枚,乔装回到平江。数月后,联中在平江钟洞杨源洞复办开课。他们的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作育英才,致国富强”。

  5、吴晓霞苦撑33年

  1949年11月,岳阳和平解放。吴晓霞走上“新湖南建设中学”校长的岗位,尔后,他一连在“湖南省岳阳一中,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这个岗位埋头苦干了33年,直到1982年11月当选为岳阳市政协主席。

  他求贤若渴,坚持“用人不限资历,但择有才”。对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的老教师,他敢于委以重任;对勇于进取、刻苦攻读的青年教师,他乐于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发挥专长和聪明才智创造条件,为后来岳阳市一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爱生如子,在上世纪60年代过苦日子时期,尽管学校经费缺乏,仍开辟了学校临时疗养室,让患了水肿病的学生住进来,适当改善其伙食,并安排校医为他们及时治疗。他每天还都要去看一两次,一个一个地询问病情,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文革”中,吴校长饱受冲击,甚至被剥夺了工作权力。1977年,吴晓霞重新主持学校工作。百废待兴,他领导学校制定了《关于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意见》,发动教师制订3至5年发展计划,加强双基教学,开展电化教学,这在当时是一种目光长远、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因而使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1978年2月,一中被定为岳阳市重点中学并被评为湖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吴校长第一次出席全省重点中学校长会议。从此开始,学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6、单方面“裁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视考大学为跳“农门”,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1984年下学期,刘建中接任校长,本着自己“教育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理念,不为升学率而牺牲德育、体育,不造成学生残缺的人生,他制定了以"面向全体学生、不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四全六不"的办学指导思想,这在现在也许不算新鲜,但在当时却是冒着升学率下降的危险,在搞单方面的“裁军”。这既要思想,更要勇气。90年代教育部指令全国中小学实行“减负”。刘建中的认识和措施比这早了10年。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为岳阳市一中赢得了持续发展的先机和动力。

  7、“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1987年,刘建中校长改任党总支书记,接任的是原副校长刘昆壁。在任12年,刘昆壁校长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他力主"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他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光靠学校这个小天地是不行的,必须动员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才能凑效;而充分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是保证学校教育主渠道发挥作用的关键。他提出过许多针对学校实际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1992年他提出“两全五学会”的办学思想,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10多年来,“两全五学会”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思想,实践证明它是符合素质教育规律和要求的。

  至今仍为老师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倡导的德育工作"四改四看":改拿来式为引导式,去掉一个"罚"字;改单一式为多样式,去掉一个"呆"字;改封闭式为开放式,去掉一个"堵"字;改一把钥匙开万把锁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丢掉一个"规"字。1988年,他率先在全省中小学开设了《中学生学习心理学》课,并开展了《中学生心理教育与主动发展》试验,这项教改试验1993年获中国学习科学学会、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成果一等奖。1994年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岳阳市一中召开,专家们一致赞扬岳阳市一中的心理教育试验是全国中学界心理教育实验园地的一朵奇葩。

  8、承先启后,风华百代

  在即将跨入新世纪时,岳阳市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担负起新的神圣使命。1999年4月,游庆福出任校长,2000年11月,陈荣华调任一中党委书记。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承先启后,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构想,强调"全心全意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真心实意促进全体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一心一意谋求百年老校的稳健发展",要用全新的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走科研兴校的现代化教育之路,办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品位的学校,把岳阳市一中建成闻名全国的示范性高中。

  百年来,学校集纳着代代良师。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气度超凡,驰名全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实施了以“青蓝工程、继续教育工程、中坚工程、名师工程”等四大工程,“青蓝工程”即师徒带教制度,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先后建立师徒关系的教师有60多对,目前有新对子21对。“继续教育工程”,即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师德规范,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一手抓教育观念转变、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170多人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有130多人获得普通话、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级证书。“中坚工程”和“名师工程”,是通过建立动态的激励机制,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先后有27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学成归来后,学校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利用公开课、教学比武等机会,在全市、全省推出一批教师,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目前,一中现有专任教师162人,其中高级教师有103人,占50.5%,中级教师72人,占35.3%,在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4人,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2名,省级骨干教师15名。有13人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业,学校先后评了特级教师15名 ,先后有17人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有10人获得省级劳模及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岳阳市一中是一棵参天大树。它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小苗,茁壮成长到今天,这一位位德高才高的先生便是这棵树的园丁和守护神。他们把青春、才智、汗水乃至一生都奉献给了一中。他们的名字与一中不可分割。

  第4章 圣 殿

  ——生命里的乐园

  9、沧海淌过桑田

  沐浴着新世纪灿烂阳光的一中校园,校门巍峨,展示着百年名校的气派;校内设施典雅别致,洋溢着百年名校的书卷气息;通道宽展蜿蜒,绿树亭亭如盖,草坪生机盎然,显示着这所百年名校的从容、宁静与美丽。

  而1938年何等窘迫:“仅校印一,时钟一”。岳阳市一中的师生不会忘记:1951年2月19日,湖南省政府在收音员培训班上,拨给学校一台收音机。这在当时是多大一份财富呀!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如今的岳阳市一中,已有校园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有46个教学班(其中汉班37个,西藏班9个),学生2526人(其中藏族学生467人),教师274人。近两年,学校投资4000多万元,进行了校园整体调整布局改造和设备添置,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改造了食堂、体艺馆、运动场地,新建了6个花园、校门和文化广场,形成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三大区域合理的布局;学生用房达到要求,教学楼总面积12433.38平方米,科教馆、体艺馆、图书馆合计面积14860平方米,生均教学用房达到11.75平方米。学校绿化覆盖达到了40.8%,生均校园面积达到32.86平方米。校藏图书资料140176册。生均60册。绿化覆盖达到了40.8%;校藏图书资料137900册。通过外迁内调、功能置换、整体改造,形成了合理分区和凸显人文、高品位的校园氛围,成为湘北学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求学之地,孩子们生命里的乐园。

  第5章 雪 莲

  ——长河畔的鲜花

  10、一个亮点,10万奖金

  2003年9月10日,岳阳市一中获得了一份珍贵的荣誉。省教育厅副厅长朱俊杰专程来到学校,宣读了省教育厅的表彰决定,颁发了10万元奖金,以表彰他们在西藏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据悉,省教育部门对一个学校单项进行表彰和奖励,尚属首次。

  荣誉的背后,凝结了岳阳市一中教职员工辛勤的耕耘。1985年秋,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派,开办了西藏初中班,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办西藏班的学校之一。18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西藏班无小事,事事关全局,事事要办好",围绕把西藏孩子培养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祖国统一的忠诚之士;西藏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振兴西藏、繁荣祖国边陲的栋梁之才"这一办学目标,探索形成了西藏班与汉族部"统一管理,统一要求,考虑特殊,办出特色"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组织保证、人员保证、经费保证、服务保证"等过硬措施,西藏班越办越红火,已经成为岳阳市一中的一大亮点。

  为了让藏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岳阳市一中把最好的教学楼、最好的宿舍、最好的食堂全部给了西藏部学生。学校打破封闭式管理,实行开放式、大年级运作。在学校里,藏生与同年级汉生一起学习和生活,一起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一起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各年级"爱心社",从汉族学生志愿者中挑选品学兼优者与藏族学生组成"一对一"朋友关系,节假日,汉族学生接藏族学生到家中做客,一起感受家庭温暖,一起参加社会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

  针对藏生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学校选派了一支政治素质高、学历结构合理、老中青比例合适、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师资队伍,制订了"研究对象、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启发自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原则,开展了"以调整课程体系为关键,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改革。18年来,该校共为西藏培养了合格初中毕业生1126人;所有学生均通过一年的预科学习,顺利升入初中,初中毕业班学生合格率达99%,升学率97.1%,优秀率为70%以上。2001届政治学科获全国第一名,2002届毕业的两个班学生回西藏参加统考,总成绩名名列全国内地西藏班(校)第三名。2003年首届高三毕业生参加全国统考,81名学生参考,分数全部上重点本科线,次吉卓嘎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学校还开展系列创新教育活动,培养西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西藏班先后有434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岳阳市援藏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智力援藏先进单位、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到学校看望慰问藏族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获悉岳阳市一中的办学情况后,写信祝贺,号召全国内地西藏班向岳阳市一中西藏班学习。近年来,西藏地区各级领导来校考察,都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第6章 精 神

  ——阳光下的壮歌

  从岳州府中学堂到岳阳市一中,百年锤炼,百年磨砺。在贫困中坚强拼搏,在苦难中砥砺自强,在逆境中矢志开拓,在顺境中刻苦自励。百折不挠,昂然进击!这就是一脉相承的"百年一中精神"。今日之岳阳市一中,正秉承这一精神,与时俱进,再谱新篇。

  11、梅开二度,全国唯一

  校党委书记陈荣华说,岳阳市一中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树立了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大德育观念,在实践中形成了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渠道网络化、德育方法科学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了一支热爱德育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都较强的教师德育工作队伍;制订了《岳阳市一中各年级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安排意见》;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为基础的道德养成教育、以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并由此衍化为德育工作的八大教育系列(爱国主义、"两史一情"、环境保护、学雷锋优抚助残、民族团结、民主与法制、艰苦奋斗和"希望工程"教育);形成了校内、校外相结合,社区、学校、家庭紧密联系的立体网络;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该校的优抚助残学雷锋活动、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手拉手"献爱心"希望工程"教育活动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全校师生通过义演、节约零花钱等形式积攒了15万元,为平江县大洲乡龙洞村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1988年、2000年学校分别被国家教委和教育部授予"全国德育先进校"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两度获此殊荣的中学。

  12、素质教育,200殊荣

  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落实在课堂。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孟纯初介绍说,学校大力改革课程结构,把创新教育、研究型课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重点,开展了"以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前提,以调整课程体系为关键,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学校做到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显性课与隐性课结合的"四个结合"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四个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形成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教师们把创新教育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重点,确立了在学科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要能力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学校创新教育研究推动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有20名学生在省市奥赛中获奖,梁晋阳等同学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奖。

  科研之风激活了教师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科研成果。1992年10月,学校被定为全国八五教育科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科研课题《中学整体优化改革》课题成员校;1993年10月,主导课题获"全国中等学校学生学习心理与创造力开发现场会"一等奖;1995年8月,《中学生心理教育与主动发展实验"班级心理教育实验探讨"阶段实验报告》在全国《中学整体优化改革》科研成果交流会上被评为二等科研成果;1996年5月,被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青少年劳技教育发明创造实验学校;《"高中学习困难学生辅导探讨"实验报告》在1997年学习指导实验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学校报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义务教育音像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度阶段研究成果"地理音像教材的组编与使用"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有20多部教师专著公开出版,300多篇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论文见诸报刊和获奖。1999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1999年8月10日授予岳阳市一中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单位。

  经过全校教师不懈努力,岳阳市一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近年来,学校一次性本科上线率均在70%以上,本、专科录取率 90%以上。无论是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还是高考升学率都名列重点中学前茅,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被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校录取。

  出色的办学业绩,为岳阳市一中赢得了诸多殊荣。学校先后被上级授予"湖南省基层先进党组织"、"湖南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助残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环保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200多项荣誉称号。

  原校党委书记、现一中弘毅中学校长文励文告诉我们:我在一中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在亲身感受了一中的壮大之外,还目睹并参与了“名校办民校”的工作。2000年6月25日创办至今的弘毅中学,很受社会器重和欢迎,目前的在校生达1812名。办学思想、教育体系与一中是一脉相承的。

  第7章 英 才

  ——舞台上的强音

  13、学子6万,贪官为零

  名师出高徒,名师育英才。据校志记载,岳阳市一中办学100年,有近6万名学生从这里毕业,平均每年有近600名学生走出校门。这些人才走向社会之后,都能发愤图强,清廉自守,真可谓“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至今没出现一个贪官。学校高147班是全国先进班集体,全班学生走出学校20年,至今没有一个学生违法乱纪。据统计,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岳阳市一中的校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都有这里走出的人才。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何长工、委员曹瑛,原湖南省政府省长刘正,原湖南省政协主席王克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龙瑞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康右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余博,台湾前“副总统”李元簇先生,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卢滨峰先生等均为一中校友。

  故土因生之养之而增辉,母校因培之育之而添彩。岳阳市一中因之而被人们比作岳阳市培育人才的摇篮。校长游庆福告诉我们:岳阳市一中从1983年以来,在总结前80年办学思想的基础上,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实行“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是这百年学子中的佼佼者,他们践行了一中的校训,为民族解放,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民族团结,为人类文明进步,为岳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为一中学子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他们,以及他们的未来校友们,人生将会更加精彩。

  尾 声

  百年沧桑,世纪跨越。造名校,兴新校,启文明,倡科学,一百年的奋斗,成就了岳阳市一中光环闪烁的荣耀,同时,也给了岳阳市一中面向未来发展振兴更大的责任。智慧,绘成百年画卷,汗水,凝成千古丰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怀抱“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岳阳市一中人,必将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再谱新篇!

  人生易老天难老,斗转星移情不移。在岳阳市一中百岁华诞来临之际,我们粗略地回顾了她的光荣历史,多少平凡而伟大的前辈、师长芳名永驻;多少聪慧而拔萃的校友学子熠熠生辉。让我们在庆祝岳阳市一中百年华诞的美好时刻,一齐翻开历史画卷,共享今日荣光,憧憬明朝辉煌!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5-12 10:40: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立十一中学校歌

下一篇:《国立第十一中学校友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