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回忆·恩师难忘〗我心中的典范——忆刘大栋老师
2019-08-05 10:55:02  来源:侯煦光  点击:  复制链接

  曾在国立十一中初中部读过书的同学,我相信谁也不会忘记我们的物理、数学老师刘大栋先生。

刘大栋先生

  我当了一辈子的教师,刘大栋老师始终是我追求的榜样。为了搞好教学,我几乎听遍了我所在系所有老教师的课,我也有意识地听过全校几位在教学方面最有声望的老师的课,他们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他们各人的独特之处,我一辈子都在学习仿效。然而,相比之下,他们对我在教学上的教益和影响,都没有超过我心目中的最高的教学典范——刘大栋老师。

  刘大栋老师是湖南岳阳人,武汉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从国立十一中成立直复员,一直任初中的物理数学老师。刘老师以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严谨的逻辑思维,巧妙的课堂设计,再加上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他在学生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生的福分,是一种享受。

  刘老师讲课,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引发问题,激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惯性问题时,他从讲堂上走下来,用两个手掌抱着教室里的木头柱子,说“譬如这是一棵梨树,有个伢(小孩)想吃梨子,树高够不着,怎么办?他就抱着梨树拼命摇,梨子就掉下来了。为什么一摇就会掉下来呢?这是什么道理?”从这么一件常见的事情中引起疑问,从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希望求得解答的渴望。又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问题时,他先讲一个故事:说有两个爱吹牛的人在一起吹牛,一个说我家乡的南瓜特别大,三国时曹操带了83万人马打吴国,路过我的家乡,买了一个南瓜,83万人一顿也没能将南瓜吃完。另一个人说这算什么,我们家乡有一座高桥,桥太高了,谁也量不出有多高。只是有一年端午节看划龙船,在正午时,一个小孩被挤得掉下桥去,直到第二天中午有一只船走至桥下,掉下的小孩刚好落到船上。旁边还有另一个人,他说这不足为奇,我们家乡有一尊特别的大炮由两人在前面用绳子扯着打炮轰的一声炮打出去了,惊天动地。那两个吹牛的人同声说:“这样不把两个扯炮的打死了吗?”“对,就是要打死这两个扯炮的”。当地乡下土话,“扯炮的”就是吹牛的。讲了这个故事,引起同学哄堂大笑,笑过之后,刘老师说,如果真有那么高的桥,过去是没有办法测量有多高的,但今天我们学了物理,我们能不能算出这座桥有多高呢,就这样引出了问题,也引起了同学的悬念:这怎么算?这桥究竟有多高呢?于是刘老师就从这个小孩掉下去说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一步一步得出结论。他在讲述中十分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反映,例如讲到某一阶段性的结论或看法时,他说,有的伢他想得怪,他认为不是这样的,应该是…样的,接着他就说xxx就是这样想的,还有x×x也有这种想法,被指名的同学,都默默地点头,老师接着又问: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又是什么地方想错了呢?他说着又点出一个同学,请他说,说完了又请一个同学来评论这种说法是否对,有时刘老师又说,还有一个同学,想得更怪,他认为应该是怎么怎么样的,常常他又点名了,说xxx就是这样想的。接着指出这种想法的由来和不对之处。就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同学共同思维,最后很自然地会导出正确的结论,而这个正确的结论,很多时候都是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我曾不止一次听同学讲过:刘老师怎么会知道我的想法呢?可见刘老师对各个同学的了解、观察细致,经验丰富。

  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老师与同学水乳交融,学生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的讲授一步一步不断前进,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思路清楚,印象深刻。这种教学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例如由我国陶行知、华罗庚等人提倡的思路教学,由杜威提出达尼诺夫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教学法,布鲁纳提出的暗示教学法等,很多想法和实施办法,在刘大栋老师的教学中都可以看到。

  刘老师不仅物理数学方面是我的老师,而且他也是我的京剧启蒙老师。当时,每当连日阴雨,学生因为没有场地活动,只好仍然呆在教室,无事可干。在这种情况下,刘老师常到班上来教我们唱京戏。他将京戏唱段的词谱抄在黑板上,然后按谱来教。首先遇到的是什么西皮,二簧之类,刘老师先整体论述一下京戏的唱腔,然后讲起京戏的“板”、“眼”,什么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等,而且将左手掌心向上,在掌上一拍叫板,用手指在左掌上一点表示为眼按谱教我们唱,他就在左掌上用右手一板一眼,或一板三眼地打起拍子来,还真有点意思。教我们的第一个唱段叫“八大锤”,至今我还记得。正由于他的教导使我也有些喜欢京剧,还能注意唱腔的板眼。

  我离开刘老师已经半个多世纪,他早已作古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课堂风采他那诙谐生动的语言,却仍然十分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在我几十年的粉笔生涯中,刘老师始终是我追求的榜样,是我教学上最高的典范。他对我的教诲之恩,榜样有力,我无以为报,谨以这篇短文,聊表一个学生的怀念。

  (作者:高29班校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中央文献出版社:《雪峰山下谱春秋》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8-09 09:22: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忆·恩师难忘〗见地非凡的易钟瑛老师

下一篇:〖回忆·恩师难忘〗循循善诱的李詹村老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