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回忆·薪尽火传〗北京的怀念——纪念母校建校70周年
2019-08-21 16:25:28  来源:潘植庵 邓福秋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时期,烽火连天,大半个中国失守。政府为了收容、培养沦陷区和战区青年,在大后方先后兴办了一批国立中学,我们的母校国十一中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这一群就是在那个年代在母校成长起来的。70年过去了,离开母校以后,我们经历了不同的生活道路,现在的生活处境也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母校,却始终有着共同的感情——无限怀念,无限崇敬。这种感情,已真实地记载在全校的集体著作厚厚的十辑《母校情思》内。这里往事重提,旧话重说,只不过在纪念建校70周年之际,即景生情,聊表寸心而已。

  我们都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1939年母校建校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就进入母校,从初一读到1945年高中毕业离校,既经历建校初年艰苦生活的磨练,又经历了因逃避日寇而几度迁校的危难。我们是国十一中从初一到高三,完完整整培养出来的第一届,整整六年,有五年生活在竹篙塘。是母校培养教育了我们,是竹篙塘哺育了我们。我们热爱母校,对母校的感情极深,经常怀念母校;在怀念母校的同时,也同样怀念竹篙塘。在母校,仅管生活上有过吃不饱的日子,但全校师生员工,团结进取、互尊互爱,大家都心情愉快。老师认真教学,学生勤奋学习,做行政和后勤工作的,全心全意为教育学习服务。校舍虽然很分散,但在校部的统一指挥下,到处都是同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我们相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对自己和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信心。我们母校迅速发展壮大,教学成绩突出,短短三年内,获得1942年湖南省高中毕业班学生会考总成绩第一,一直到1945年我们高中毕业,历届毕业班都保持了如此优异成绩。“国十一中”的好学风、好校风到处频传。新中国成立后,“国十一中”被誉为解放前四大中学名校之一。

  我们敬爱的杨宙康校长、李际间校长和以他们为首的校领导班子—教导主任郑泽、高中部主任廖镛、初中部主任阮湘、师范部主任吴学增、女生部主任朱汉,都是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立志教育救国,所以能齐心协力办好国十一中。他们制定“忠义、切实、勤劳”的校训,提倡尊师重道,德智体全面发展,言行一致“不做假”。他们办校的宗旨,是为国家培养优秀建设人才,所以特别强调“人格教育”,聘请老师的首要条件是能“为人师表”者。建校之初,国难当头,有的学校停办,有的学校内迁他们利用这个机会,精选了一批学有专长、人品端正的教师和精干的后勤骨干。我们在校时,教师如:国文老师彭员、杨敬时、刘永湘、郑业霁何兆先、周淑华、羊牧之、章寿衡、侯恨生、黄鉴清、汤铮训,数学老师李澹村、易钟瑛、傅洁秋、杨子靖、杨浩生,英文老师廖六如、蒋光曾、杨秩彝、丁饶生、黄荣光、姚慎,历史老师李作华、刘朴、吴相湘、李鸣飞、李治,地理老师谢国度、欧阳缨、龚耀南、股日炎、唐镜光,物理老师彭汉涛、刘大栋,化学老师郭德垂、李静、李颖生、李令娴,公民老师彭一湖、阮湘、刘庸中、刘子长,生物老师刘元定、黎升洲,美术老师杜亦华,音乐老师沈建平、魏开泰、李崇久、謝维桢,体育老师宗嘉谋、罗介如、陈彬,童子军老师徐廷熙、祝桂芬、徐篪、汪薏荪,军训教官杜显振、肖学良…这些老师,大多数是经验丰富的知名老教师,年轻的则多为大学的高材生;还有好几位是大学教授。后勤骨干如陈鸿年、易子通两位总务主任,易鹤年、刘崇州两位干事,工作能力极强,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为学校的建设尽心竭力,令人崇敬。国十一中的老师是为国家培养优秀建设人才而来,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爱生如子,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就是他们的言行准则。

  我们就在这样的校训、办校宗旨和高水平的老师群体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步成长起来,所以在我们身上,形成了“国十一中”人共有的特色,即“国十一中精神”。国十一中精神一般表现为:为人真诚、清廉、俭朴、工作踏实、认真负责、顾全大局、充满爱国激情和刻苦钻研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十一中同学在复兴中华民族的各条战线上施展才华,如: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陈文新院士、探索发现了与组合数学相关的“幻环”内部规律,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幻环专著《幻环探密》,并在机床电器教学与研究和撰写科普读物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的杨高石教授、国际知名的激光医学家顾锡荣教授、药学家协和医科大学博导谢晶曦教授、隧道专家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前局长刘大椿总工程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前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王著谦教授、国家测绘局前局长喻沧教授、著名妇产科专家空军总院妇产科主任陆韵华大夫、环保科普作家、大学生营的始创人麦格塞塞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获得者、前《大自然》杂志主编唐锡阳、湖南省前省长刘正、前驻匈牙利大使刘铁生、辽宁省前副省长彭祥松、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铌钢专家、鞍钢研究所前副所长、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学院兼职教授曹荫之、国内外知名的金相专家、鞍钢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大学教授姚卫薰、新华社资深驻外记者杨翊、辽宁省第三届和第五届人大代表队197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本钢高级工程师杨碧三、曾任职于全国人大政法委员会担任湖南大学博导,《中国法学》总编,现任北大宪法行政法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职的郭道晖,是享有盛誉的法学家…真是群星灿烂,举不胜举还有更多的国家干部和各行各业的一般工作者,无不恪尽职守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添砖加瓦。在旧中国人谓无官不贪,但我们的校领导不仅两袖清风,而且毁家纾难如194年学校在迁校途中遭土匪抢劫,全校师生面临断炊时,李际国校长将自家祖传珍宝和夫人首饰全盘献出,解决了学校燃眉之急。他们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呕心沥血,培养出这许多优秀建国人才,真是功德无量,精神崇高伟大!

  随着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十一中完成了收容、培养沦陷区和战区学生的历史使命,但是她们并没有停办,而是名亡实存并且有新的发展。由于她成绩卓著名声显赫,1946年7月,湖南省教育厅将她完整地接收,改名为湖南省立第十一中学校长仍然是李际先生,师生员工,行政组织,教学班次,一律仍旧。同年8月,学校由辰溪迁往岳阳。1949年8月,岳阳和平解放,学校改名为“新湖南建设中学”,当年11月21日,岳郡联中和岳郡联师并入,更名为“岳阳县立一中”,岳阳建市以后为“岳阳市立一中”,现在是湖南省有名的重点中学。更有值得欣慰者,在母校高中部原址,兴起了一所中学—竹市镇中学。她深受国十一中办学精神的影响,十分景仰国十一中,爱慕国十一中,立意学习国十一中。她以国十一中的校训“忠义、切实、勤劳”为校训,继承和发扬“国十一中精神”。国十一中校友怀着对竹篙塘父老感恩的旧情,对这所中学倍感亲切,以杨高石为代表的老校友,不断向她输送国十一中的感情和实质性支援,如:设立金龙励学奖、钟英数学奖,在她的校园内竖立国十一中纪念碑、设立国十一中纪念室。改革开放以来,国十一中人与竹市镇中学你来我往,相互结下了解不开的国十一中情结。邵阳地区尊重事实,以国十一中的旧址为历史依据,确认这所中学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国十一中的种子已在她的旧址生根发芽,竹市镇中学正高唱着“中华民族,前途无量;国十一中,万丈光芒!”的校歌大步前进。

  当此隆重纪念国十一中建校70周年之际,让我们满怀激情对已故的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表示无限怀念和崇敬!

  对在国难时期哺育了我们的竹篙塘和继承了国十一国精神的竹市镇中学表示无限感激和崇敬!

  对无私付出,创办《母校情思》和帮助竹市镇中学发展的杨高石校友,表示最衷心的崇敬;对他的不幸离世表示深切痛惜和怀念!

  (作者:高15、16、17班在京校友潘植庵、邓福秋、兰荫华、谢晶曦、曾自强、喻沧、郑兆英、郭道一、陆韵华、鲍完武)
摘自《雪峰山下谱春秋》


原国十一中旧址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8-21 16:27: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忆·薪尽火传〗附:祭先贤杨宙康校长文

下一篇:〖回忆·薪尽火传〗弘扬传统的岳阳市一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