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进 回族,1925年生,1939年参加回民支队抗战剧社。总政歌剧团原政委,离休。
■为回民支队做武术表演后,就想参军
小时候我练过武术,会耍三节鞭。
1938年春,刘仁圃校长套上三辆大马车,拉着我们近30名会武术的同学,到安平县东西皇城(回民支队驻地)慰问演出。在这里,我们表演了单拳、双拳、三节棍等节目,还集体演唱了昆曲《林冲夜奔》和岳飞的《满江红》。当时来观看我们表演的还有专程前来我国了解八路军在敌后抗战情况的美国记者汉森(瀚德森)等外宾,他们边看边谈论,还拍了许多照片和电影。
吕正操和其他军区首长也看了我们的表演,吕司令看后非常高兴地说:“你们表演得很好,你们的基本功真不错,很有精气神……”他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把这些孩子们的生活照顾好,给他们弄些好吃的,慰劳慰劳他们……第二天又专门派人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小英雄”,落款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赠。
这次我们在部队开了眼界,参观了部队的训练、政治文化课的学习以及铸造地雷、手榴弹和修造枪炮的军工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起了我们想参军的强烈愿望。可是校长虽然看出我们的心思,但是因为事先没有和家长商量,加上我们年龄小,就确定一个不留,把我们全数带回家。
■晚上还尿炕的“小八路”
1939年,日本人占领了我们家乡安国,在我们村的南北都修了炮楼。我们都埋怨,当初还不如留在部队上。这时回民支队派丁溪野阿訇悄悄潜入我们村,来接我们参军。消息传开,我们都很兴奋。因为当夜要开拔,各家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准备。家长们都是含着泪水送我们的,行装破了,妈妈给补一补,换上一双跟脚的布鞋,带上两块路上吃的干粮,再加上一些急需的用品,找一块结实的包袱皮,把这些要带的东西一包缠在腰上,又是行装,又可当腰带。我们30个人,在清真寺前集合,大的十五六岁,小的十二三岁,在50多岁的校长刘仁圃的带领下,来到回民支队,参加了抗战剧社。
支队战士称我们是“咱们的儿童团”,非常喜欢我们这些晚上还尿炕的“小八路”。虽然马本斋平时非常严肃,但只要和剧社里的孩子在一起,立刻温和起来。一些顽皮的小鬼,和司令员打球、逗闹,有时还故意让司令员摘帽子(马是秃头),被纠缠不过,马本斋把军帽一甩,绷着脸说:“你们这些捣蛋鬼,老子秃头有什么好看?”随着,自己大笑,逗得大家也很开心。
那时的冀中,伪军队伍多如牛毛,到处抓丁,因此,老百姓看到村里来了陌生人都把家门关得紧紧的,怎么敲也不开。
由于剧社里都是孩子,因此我们敲老乡家门时,老乡都会开门。到一个地方,就向老乡家借演出用的道具,并通知老乡晚上看戏,一借一还,老乡熟悉了,也就不把我们当外人了。我们通过演戏,宣传抗日的道理和主张。有时,据点里的伪军听说我们晚上要来,就早早吃完饭,衣服一换,从炮楼里带着板凳来看戏。因为都是乡里乡亲,他们也不敢向日本人通风报信,把坏事做绝。
■吃冻白菜就像打强心针一样管用
那时部队发展壮大很快,枪支弹药的供给没有来源,一个班里十几个人只有几支枪,有的战士只能佩带大刀和手榴弹。剧社的同志早出晚归,活动了4个多月,每天步行几十里,到农村宣传动员出枪支一百多支,使部队的武器得到补充。当我们看到这些武器时,心里很高兴。本斋和丁铁石(主任)很高兴地说:小鬼们辛苦了,别看人小,能办大事,就是打个大胜仗,也不一定能搞到这么多枪呀,给小鬼们买点糖和花生吃。
(1941年)那时生活很苦,冬天没有蔬菜,就和群众一块吃点发酸、发臭的腌树叶;粮食紧张,有时原粮运来后来不及加工,就煮麦粒儿和高粱籽、黑豆吃。转移过河时,衣服湿了像铁一样,只能用锤子把冰敲下来。剧社的老炊事员孔宪增背着个冻得硬邦邦的大白菜,看着我们饿得实在可怜,就把白菜分成一个帮一个帮的给我们吃,那时吃上几口,觉得比平时吃的熟肉和馒头还香。冻白菜进肚,像打了强心剂,顿时提高了我们的情绪。
1940年3月底4月初,大扫荡开始了。我们随主力以容城县为轴心,开展了“推磨战”。有时候敌人走了我们到,或者我们刚走敌人到,说不清楚谁在追谁。后来敌人想分兵两路合击我们。马本斋看穿敌人诡计,决定全军躲入白洋淀。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狂风大作,我们乘坐200多只帆船从流通镇钻入白洋淀深深隐蔽起来。鬼子追来追去,以为抓到回支主力,结果又扑了个空。一年后,我们在回民支队大合唱中唱道:避实就虚,出敌不意,我们像海军漂上了白洋淀,千百支帆船在波浪中前进!
我们随部队登上白洋淀芦苇荡里的小岛和渔村时,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正规的八路军。剧社给他们表演节目,举行联欢。他们说,八路军不但能打仗,还能演戏、唱歌、跳舞,真是能文能舞的子弟兵。
有时,敌人拣到我们因转移来不及收拾的道具枪,以为我们回民支队的主力在他们的夹击下已经溃散,可是不久,就又被我们重重地戳了一下,硬是拿我们没办法。
话外音
马本斋病重期间,其子马国超守在他的身边。马本斋教小国超写下“中国”两字,他写得很慢,边写边说:“这国字的四框,是防备敌人的城墙。这城墙不是砖垒的,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肉堆成的。这国字里面的或字,有天地,有房屋,还有大刀长矛,有咱中国人的一切。”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3-30 14:27: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日战争前后的北京满族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