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1)
2017-11-06 14:17:20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复制链接

  (三)国统区回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成立

  在国统区,随着抗战全面展开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回族同胞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支援前线,救济难民,1937年9月,在南京成立了以白崇禧为主任的中国回教劝募总会,并在各地设立分会,开展工作。为了普遍动员全体回胞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粉碎日寇对回族同胞的分化阴谋,成立全国性的抗日民间团体成为回教界的愿望。于是,国民政府与回教领袖对此取得共识,决定在郑州发起组织全国统一的回民救国协会。1938年3月,白崇禧在《回教大众》上撰文指出:"动员广大的民众来参加战争,是当前救亡工作的中心任务。可是怎样去动员广大的民众呢?特别是怎样去动员我们的回教大众呢?首先,我们要提高我们回胞大众的政治觉醒。为此要做的,第一是,消除回汉隔阂,第二是消除教内派别,要达到上述目的,还要普及教育,才能履行和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便应运而牛了。1938年,白崇禧等人在汉口以时子周已经组建备案的"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为基础,以原名称成立全国性的回民抗日团体。推举白崇禧为理事长,时子周、唐柯三为副理事长,后武汉陷落,协会迁往重庆,由唐柯三入川主持会务,后"协会"更名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协会宣言称:"全国一致抗日之际,我教胞忝为中华国民,爱国怎肯后人;趁此机会,若不团结奋起,以表现我回教之精神,保持我回教之荣誉,不特为人格之污,抑且为宗教之辱。"并提出要发扬回民"勇于牺牲,坚于团结"的精神,与日寇斗争到底,"在教为教中基础,在国为国家干城。"号召回胞发扬爱国与爱教相一致的品德,积极投身抗战救国工作。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领导回民进行抗日救亡的民间团体,协会总部下设三大职权组和五种业务项,组建了"伊斯兰世界问题研究会"及"西北问题研究会"、"甘宁青抗敌救国宣传团"、"青年服务团"、南北两路抗敌"巡回工作团"、"编译委员会"等组织。并在各省设有"协会"分会,各县设立支会。协会组织发展很快,到1940年时,已在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康、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绥远、山西、河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安徽、重庆、香港等20个省市成立了分会,在各省市所属各县镇成立支区会已达300余处。另外,当年10月陕甘宁边区也成立了"协会"的分会;而其它如河北、广东等沦陷区各省分会亦正在筹备之中。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初期的抗日救亡工作主要从组织、调查、宣传、教育、救济等方面开展。组织就是联络团结全国回民,建立各省市分会及各县支会。调查集中于回胞人口及分布状况。当时一般通行的说法是教胞人数有5000万,但此数确否无法肯定。而弄清回族人121的数量及分布,是了解回族力量、开展抗日救亡的基础。当时,制出回族人171调查表,由各分会、支会通过各地清真寺详为调查登记,内容包括户口、清真寺、学校、回民经济状况、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宣传工作围绕抗日救亡和揭露日寇分化阴谋展开,在国外就是派遣访问团,如近东访问团和南洋访问团(详见外交篇);在国内通过办刊物,如协会办有《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回教文化》和《回教妇女》(1945年创刊)外,陕西、云南、福建、宁夏、湖北、安徽等省分会亦发行战时刊物展开普遍宣传。同时开展的日常宣传,主要是利用国家及宗教节日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编制壁报,组建歌咏团,演出救亡剧如《国家至上》等。此外还曾组织"甘宁青抗敌救国宣传团"赴西北回民聚居区开展工作。教育方面为改变回族教育落后状态,造就抗战建国人才,大力扶持现有中小学,同时又发动各分支会,普遍成立回民小学校,计划每一个清真寺设立小学一所,1940年时已建有此类小学60处。并且特别重视成人教育,商请复旦大学成立垦殖专修班,以造就回族技术人才;设专科以上回族学生奖助金,以扶助回族大学生免失学业,每期资助50名,每名资助40元;对全国各教长、学经生分期进行短期训练,由达浦生在甘肃平凉筹办进行。另外,"协会"还从敌人炮火下把北平的成达师范学校迁移到桂林,把西北公学迁到兰州与成都,以继续发展回民教育。救济工作包括战地服务和难民救济。战地服务如组织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和南北两路战地巡回工作团,在前线进行宣传、慰问、劝募及侦探敌情,破坏敌人交通等;难民救济如"协会"极力请求政府筹款施赈。"协会"还制定主办难民工厂办法,颁布实施,并在桂林、邵阳及成都设厂,拨给一定款项进行生产救济。又在湖南、广西、甘肃等省创设义民工厂,在各省举办小本贷款,以扶助回族难民生活并开展生产;在西南各省公路大站委托设办清真食堂,便利回民行旅;在西昌设牧织生产社,在各省分支会倡导消费合作社,以裕回民生计;在重庆创办永济医院,救济抗战家属及回汉赤贫。亦曾对各地受敌轰炸或坚决不同日寇发生联系的回族义民进行救济。新疆事变时,万余哈萨克同胞举家携妻子儿女和牛马迁到甘青边界,除两省进行赈济外,协会理事程增光,曾携募赈会20万元前往慰问赈济。

  此外,"协会"还积极开展青年训练和妇女工作,青年训练主要是组织青年小组讨论会,借以集中各地回民青年力量,初期即成立40余组;举行国民月会,由各省分支会自动召集回民,以配合抗战精神,激励回胞抗战情绪。组织战时服务队,指导接近前线各省及后方各分支会,召集回教青年及民众,进行慰劳、救护、劝募、宣传、运输等训练,在前线参加抗战。在河南、山西已多处成立服务队,河南南阳沈邱、周口,山西晋城等地的服务队。都曾协助军队作战,收效甚佳。"协会"为推动妇女参加抗战和解决妇女问题,特设第五组开展工作,先行调查各地妇女人数及生活、教育等各方面情况,并协助各分会成立妇女组,以推动各地工作,并与重庆妇女团体建立联系,互相协助,又召集回族知识妇女座谈,讨论妇女工作,研究回族妇女问题。"协会"还计划设回教妇女家庭访问队,办回教妇女识字班.调查登记回族抗日军人家属,办小规模女工厂。救济流亡教胞,保育儿童等。还设妇女工作队,登报招考队员,经考核录取丁祯群、白云山、郭桂贞、冶义容、杨淑贞、苏端珍、陈惠雯等7人,经过两周训练后,即开始工作。她们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回族妇女,训练回族妇女,来担负起兴教救国的使命,为抗日救亡服务。

  抗战军兴以后,人们视大后方西北为"国家的生命线","回族生力军的大本营"。"协会"一方面是要唤醒西北教胞参与抗战,一方面还负有联络回汉同胞的情感,打破历史传统的隔阂,以求全中华民族精诚团结一致抗战的使命。于1938年春组成"甘宁青抗敌救国宣传团",由王月波任团长,章泽群为副团长.团员有杨敬之、张文正、马裕甫、于龙祥、李荣昌、马金鹃、金殿桂、金子厚、马桐轩、杨同璞等,共13位回族青年组成,从武汉出发赴陕西、青海、甘肃、宁夏、绥远各省各重要县份。宣传团出发时发布《告全国回教同胞书》:"过去日本所抱的阴谋,像大陆政策等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他们侵略的目标,不但要灭亡我整个中华,并且要并吞东亚一切的弱小民族!"指出西北回胞"如能与国内全体教胞,同心协力团结起来,发挥我们固有的勇敢精神,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不难扫灭我们的敌人,援救被难同胞于水火"。希望回族同胞:"(一)决不与日本人妥协!(二)决不向敌人投降!(三)决心铲除一切伪组织!(四)联会回教同胞共同杀敌,宣传团在西北各地开展工作历 时将近一年,发动回民捐输财物,踊跃入伍参战,推动西北回民的抗日救亡热情进一步高涨。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开展的抗日救亡工作广泛而深入,其所组织的"青年服务团"的抗日救亡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中国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的前身是汉口市回民战地服务团。约在1938年4月,湖北回民为了更有效地投入抗日斗争,参加"保卫大武汉"的战斗,组织了汉日市回民战地服务团。该团成立初期,即在武汉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和救亡工作,经过短期准备,于6月初开赴抗日前线,在豫东、豫南各县为难民服务。该团原由李剑霜任团长,后由马承霖继任。在当地抗日救国团体的支持和配合下,他们不仅运送安置难民,收容难童,还于6月25日和28日,两次在信阳胜利影院举行抗日宣传大会,当地回汉市民参加者数千人,扩大了抗日宣传。当年8月,汉口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奉命改组为中国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们以郑州为基地,经常深入前线和各地进行慰劳、劝募、侦探敌情和破坏敌人交通等工作。他们曾奔赴淮阳前线慰劳第三集一师抗敌将士。骑一师师长马秉忠在豫东战役中身先士卒,壮烈殉国,服务团召集郑州市回胞举行追悼会,以告慰忠魂、激发民众。1938年10月,郑州市屡遭敌机轰炸,服务团及时报告受灾情况,进行抚恤。9月,服务团在豫北孟县桑坡村等地慰劳被炸和受灾回胞。孟县、沁阳之敌被歼后,"敌势顿挫,隆隆炮声"尤掀动大部青年杀敌情绪。"服务团《新华日报》1938年6月24日、29日。组织分团预备开赴前线服务,"他们要为祖国争生存,为民族争解放,为世界争和平"。1938年12日,汪精卫叛国投敌,全国同胞一致声讨,中国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及河南省回教青年救国会于1939年2月2 日致电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要求明令通缉汪精卫。白崇禧在复电中说:"抗战到底,为我国既定国策,决非少数奸宄所能动摇愿我同胞,再接再厉,奋斗不懈,以争取最后胜利。"服务团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战地服务和救亡宣传之外,还寻找机会,进行战斗直接打击敌人。1940年12月4日晚,服务团十名团员在开封南关与驻铜元局敌军巡逻哨兵相遇,团员们英勇杀敌,当场毙敌三名。余敌仓皇逃散;1941年1月6下1早晨,在汴新路夸武境列车庄一列由徐州开往彰德的军车,被服务团团员设伏爆炸,炸毁军车3节,倾翻一节,炸死敌寇90余名,伤敌10人。充分显示了回族爱国青年勇斗敌寇、机智果敢的坚强精神和英雄气概1

  1940年3月12日,由重庆几十个回族青年发起成立了中国伊斯兰青年会,下设文书、总务、组织、宣传、调查、研究、社会服务七组,以作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领导下的回族青年统一组织,加强回族青年的团结,集中力量开展抗日宣传和救亡工作。该会在《成立大会宣言》中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回族青年:"我们应当加强我们的国家观念,并普遍使回教大众具有浓厚的国家意识。在抗战期间,为求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而抵抗侵略者势力,止是良好国民和忠实宗教信徒尽到天职的时候,我们当本着社会服务和为群众牺牲的精神,致力一切神圣的工作。"《宣言》还强调:"以后应发挥我们未曾磨灭的民族的力 量,努力建筑我们的前途,完成抗战建国之使命,达到一切理想的目的。"青年会以团结回族青年促进抗日救亡为己任,因而深得回族青年的拥护和响应,青年会成立不久,登记参加青年会的回族青年即达1000余人,使该会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青年抗日救亡组织。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为了策动战区民众,直接参加抗战救亡工作,曾发起成立北路战区巡回工作团,前往豫、鄂、皖战区等省从事组织、训练、调查、宣传等工作,以发动和组织各省战区回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该团初成立时由李剑霜任团长、马学仁、何玉良为团员。回教协会后又筹备成立南路战区巡回工作团,在南方战区开展回民抗日救亡工作。此外,奉国民党政府之命,1939年杨敬之等人曾赴华北各省宣慰回胞,杨敬之亲往北平、天津、济南、太原、张家口、青岛等地秘密开展宣慰工作。亦有人前往西北甘肃、青海等地慰劳回族抗战军民,考察教育及军事训1练工作,以增强西北回民的抗日决心。类似这样的宣传发动工作,无疑对团结和推动各地回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40年,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发起成立了"回教文化研究会",聘请回汉文化名流为会员,以发扬伊斯兰文化,融会回汉文化精神,消除回汉隔膜,加强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抗日救亡和反侵略的任务为宗旨。该会由马宗融任主席委员,这一组织的成立,对于弘扬回族伊斯兰文化和推动回汉人民抗日救亡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为了推动各地回民广泛参加抗日救亡斗争,亦曾响应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的号召,向回教协会各省分会及区支会发出通告,要求各分会及区支会参加当地反侵略运动大会,并成为团体会员,"协助工作,以符本会救国之旨"。以期进一步激发回胞的抗战救国热情,推动回胞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

  2."回协"各省分会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各省分会及支区会相继建立后,各地回胞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抗日救亡斗争,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七"事变不久,"八三"战火又在上海燃起。在谢晋元团坚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的战斗中,回族士兵张秋明是八百壮士中的幸存者之一,当时他藏在麻袋包中,用机枪和手榴弹伏击围攻上来的日寇,打死敌人多名。日军的一颗炮弹在他前方爆炸,将他手臂炸断、面部炸伤而昏死过去。后被救护队送到国际红十字医院抢救治疗,并在医院认识了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路易?艾黎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两人遂成至交,张秋明当时被誉为"独臂勇士"。在战争期间,上海回民教长哈德成、达浦生等人领导伊斯兰教胞从事敌后校园工作,经常向回胞宣讲抗日救国的意义。达浦生教长曾前往埃及、中东诸国,揭露日寇侵略中国真相和制造分化的阴谋。哈德成教长看到难民避往租界又无处安身,便四处奔走组织人力,成立上海浙江路回教难民收容所,以后,又在太仓路清真寺设立第二所回教难民收容所,使大批难民得以暂且安身。同时,他还努力为难民筹集粮食、被服及其他生活用品,以解决难民们的生活困难。上海租界沦陷后,哈德成阿訇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一边救济难民,一边坚持宗教活动,以香港中国回教学会的名义翻印1000本《古兰经》,进行宗教和爱国宣传。鉴于哈德成在国内伊斯兰教内的声望地位,日寇企图请他出任伪回教联合总会的顾问。得此消息,哈德成表示决不屈从于日寇,遂于1942年3月18 日,毅然离开上海,经安徽至陕西,后赴重庆。途中在西安、重庆等地应邀多次发表演说和广播讲话,揭发、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残暴罪行,同时号召国内回胞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哈德成最后在1942年底到云南蒙自沙甸,与他的学生马坚等致力于《古兰经》的翻译和伊斯兰文化事业。上海另一位回族著名人士伍特公,时任《申报》代理总编辑,面对日寇的骄横残暴,撰写了多篇有关抗战的社论,抨击日寇的侵略及伪南京政府的卖国活动。以伸张正义,一度遭到日伪的通缉而无所畏惧。当时,上海回族青年约有15000人以上,他们虽与内地隔离,"反而因环境的刺激而益发振作,并积极组织起来,担负救国兴教的工作。"上海回教会为此特设青年部并扩大征求会员,其宗旨为:(一)联络青年教友情感;(二)解除青年教友之烦闷与困苦;(三)发扬回教互助精神与合作精神;(四)引起青年教友为宗教社会国家服务之兴趣。他们还制订初步工作项目及会员戒条纪律,以组织和推动抗日救亡斗争的深入。

  日寇攻陷南京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然而不屈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敌人的暴行所吓倒。1938年11月23日,敌机对西安清真寺狂轰滥炸,齐集清真寺开斋的回民被炸死炸伤130多名。这一屠杀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回民纷纷起来声讨日寇罪行,南京市回民4万多人集会游行,并发表《告全世界伊斯兰兄弟书》。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也发表了《为暴敌惨炸回民区西安同胞告世界伊斯兰兄弟书》。指出日寇"高唱的扶植回教等政策,只是用以掩蔽其屠杀中华民族组成的一分子伊斯兰兄弟和毁坏真宰的朝堂麦斯之像(即清真寺)的烟幕。"并向全世界的穆斯林兄弟提出"抵制日德","扩大援华",揭露日寇阴谋,"加强世界伊斯兰兄弟之间团结"等希望。

  1937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政府机关随后搬往武汉,这里一时成为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在湖北,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钟祥县回汉群众的抗日斗争之外,各地回胞的抗日救亡斗争非常广泛。1938年2月,为配合中国国民外交协会、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所举行的反侵略运动宣传周活动,武汉市回民进行了总动员,"为国难祈祷,并愿求全世界同道一致援助,以期正义伸张,和平实现"。并决定于6月在各清真寺念经祈祷。14日下午,武汉及全国各地回民又在汉口民权路礼拜堂举行反侵略祈祷大会,到会全国各地教徒及代表来宾有千余人,"分别由马教长领导为阵亡将士祈祷,李教长领导为抗敌将士祈祷,王教长为抗战胜利与世界和平祈祷"。之后,全体教徒又整队游行,充分体现了回族人民抗敌救国、热爱和平的爱国热情与坚强决心。

  在"保卫大武汉"战斗前后。湖北回民先后组织了汉13市回民战地服务团和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青年服务团。两个组织不仅在武汉、宜昌等地广泛开展救亡工作,而且,战地服务团也开赴豫、皖抗13前线进行救亡和宣传工作。青年服务团还在宜昌筹备组建了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湖北省分会。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湖北襄阳、江陵、石首、老河口、竹溪、光化、宜昌、松滋、南樟、房县、竹山、谷城、郧县等地回民,都建立了抗日救国团体。他们不仅对前方抗敌将士致电慰问。对汪精卫投敌叛国进行声讨谴责,响应献金和捐献棉衣的号召,积极支援前线,救护伤员,抢救遭敌机轰炸而受难的同胞生命财产,而且直接开展多种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回民战地服务团在张文陶阿訇带领下,在街头巷尾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宣传抗日救国意义,报道、张贴我抗日前线胜利消息,慰问过路伤病员和上前线的将士。回教协会湖北省分会还将所在地老河口年龄在45岁以下的回民组织起来,以10人为一小队,三四个小队为一大队,组成战地服务团,通过办《回声报》,鼓励抗战士气,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写标语、画漫画,揭露日寇蓄意灭亡中国的阴谋,组织担架队配合防空单位救护受伤战士,护理伤残同胞.掩埋阵亡将士,抚恤其家属子女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日寇占领武汉后,积极物色汉奸成立维持会,借以维系其殖民统治。回族辛亥老人马骥云,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1929年他离开政界后定居武汉以行医为业,日寇极欲让马骥云出面负责组织汉口一维持会,当即遭老人坚辞拒绝。武汉陷落前夕,回族爱国实业家、前汉口总商会主席陈经禽,看到战区难民纷纷来汉,"办了难民救济所六处,并且每天都巡视,以免有措理不善的地方"。武汉民族资产阶级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寇掠夺,纷纷将工厂迁入内地。日本商人曾托人劝陈经畲不要迁厂,以便日后"合作"。他坚定地回答:"我陈某决不资敌,不当汉奸,也不脚踏两只船。"毅然于1938年9月,将"汉昌肥皂厂"的原材料及部分设备搬往重庆。1939年,陈经畲战前向德商购买的甘油机运抵上海,该设备能生产高纯度甘油,是制造烈性炸药的原料,陈赴上海处理设备时,日寇又托人劝其与日方合作,陈依然坚定表示:"宁可让它锈为废铁,也决不资敌,将它起存于英商洋行栈内,以策安全。"日伪机构又派宪兵、特务在夜间潜入法租界捕陈,威胁利诱要求合作,"陈不为所动,坚予拒绝"。他被捕后也没有向敌人屈服,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回教协会安徽省分会成立后,即发起组织宣传团,分赴各县开展抗日宣传和救亡工作。宣传团足迹遍及太和、旧县、涡阳、毫、界首、杨桥、临泉、阜阳、涸溜、留陵、南照、润河、颖上、凤台、正阳、寿县、六安、合肥、舒城、桐城、岳西、霍山、立煌、洪集、霍邱、中村、焦坡等地。宣传团以抗战建国和回教教义为宣传目标,所到之处,写墙标语,召开座谈会,开会进行抗日宣传,说明抗战中回民应有的抗日救国责任。还在清真学校讲解《我抗战最后胜利之把握及国家对小学生之希望》,以唤起回胞及青少年的抗日热情。他们还在合肥、风台、界首、正阳、洄溜、桐城、焦坡、太和、寿县、下临泉、中村、立煌等地筹组了回教协会各县支区会,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如太和县支会即组织服务团,平日进行军事训练,并办有武术学校,强身健体,以组织回民进行救亡工作,推动了安徽各地回民抗日救国斗争的深入。1940年后,我华北、华中各铁路沿线被日寇占领,抗战区物资紧缺。安徽蚌埠、安庆、定远等地回民素有经商特点,善于长途贩运的回民,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盐、布匹、百货、西药、土硝等紧缺物资运往游击区,转手于抗日战区,为前线抗战提供了方便和支援。

  江西省分会于1939年10月25日在吉安县成立,成立大会上即发电慰问抗日将士:"倭寇肆毒中原,赖我前方将士,栉风沐雨,予打击者以打击,气吞河岳,血作长城,陷顽敌于泥沼,屡操胜算之谋,歼强敌于赣湘,弥坚必成之念.举国钦迟,兆民永赖。"并向全国同胞及各报社发出通电,痛斥汪精卫叛国投敌,"祸我中华,近复包藏祸心,甘为傀儡,召集伪会,肆厥口言,卑污可耻,罪行昭彰,凡我同胞,稍具血性之伦,莫不同深发指"。表示:"本会救国锄奸,义无反顾,誓率全体同胞,为我国人后盾,灭此朝食,奠我邦基"。江西省分会成立后,致力于回胞难民救济工作,曾在吉安组织教民难胞临时招待所,对难胞过吉安者,分别予以招待和接济,"流赣教胞,全活甚众"。分会又借吉安谢家祠堂办理难胞栖留所,收留救济难胞。

  福建省分会于1939年10月1日在泉州成立.由张玉光任干事长。该会成立之际,亦通电讨汪:"际兹严重关头,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时,汪逆精卫丧心病狂,罪恶滔天,本会代表福建全省数万回民,共伸挞讨,务请严处,治其死罪,以正国法。"到1940年夏,福建省已建立了檀江(晋江陈埭强房)、陈江(晋江陈埭弱房)两个直属区会,以及惠安白奇、绍武、永安、福州等支会。该会排除伪政府干扰,创办《正源半月刊》,输送回族青年就学成达师范或入军校学习,创办"清真国民学校",开办讲习班给妇女传授伊斯兰教义,解决禁止宰牛问题,为回民谋生活出路。1940年冬福建省分会为了慰劳前线抗日将士,发动各支会及直属区会所属回民捐献寒衣和代金,当时回民大多贫困,但抗日情绪高涨,踊跃捐输。如泉州回民仅居住在清真寺内的10余户就捐募寒(棉)衣40件,代金60元,为抗日救亡贡献了力量。

  湖南省分会成立后,积极着手进行全省回民人口调查,分区委派专人具体负责实施,以作为开展抗日救亡和其它工作的基础。同时,先后在邵阳、武冈、常德、益阳、桃源、澧县等地成立支会,组织和领导回胞进行救亡工作。在湖南城步县有马姓回胞百余户,是从邵阳县马家冲迁来者,因生活困难和年久而教义失传,湖南省分会奉回教协会之命派人前往调查,设法救济并宣扬教义。在祁阳有自安徽凤阳沦陷而不愿做亡国奴的回民49人流寓至此,祁阳既无回胞,又无清真寺,致使流寓回胞"生计日趋困难",湖南省分会及回教协会特援助国币170元予以救济。

  广西省分会成立后,最早建立支会的县份有南宁、六塘、柳 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兰州会议) 苏桥、山尾、旧城、大墟等。桂林是广西省回民分布较为集中之地,回胞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开展救灾损款,救济难民。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一卷第一期刊登的《桂林回胞救灾捐款人名单》中,桂林回民352人及成达师范共捐款国币741.65元,除成达师范捐款210元外,个人捐款多者50元,少者1角不等。国民党广西军分校召收回民青年受训参加抗战,也得到广西省分会的支持,如1940年第15期学生中即有500余名回族学生毕业。成达师范师生经常深入广西各地开展抗日宣传,在桂林郊外的潜经村,因交通闭寒和年久无人传教,回民信仰几致消失。成达师范师生与广西省分会宣传教义,开发民智,争取拨款予以扶持,终使回民恢复了宗教信仰;同时还办了成达小学第四分校,以推动当地回民文化教育的发展。

  "七·七"事变后,内地的一些工厂企业及居民迁往香港,其中就有一些是回族同胞。特别是1938年10月广州陷落前,大批广东难民涌入香港,尤以广州和肇庆的回民为多。据杨汉光阿訇回忆:"广州沦陷前夕,星散的广州回民,有部分先后转往香港。"香港《博爱社简史》记述说:"由于日寇侵华,穗市回教难民云集港岛。"香港回教博爱社成为临时难民收留所,但因内地难民太多,博爱社经费紧张,且无法安置,遂由萨兆经先生向港府申请,专门在新界元朗锦田内,办了一间回教难民营,由广州周善之阿訇任营长,处理教务,并带领每日五番礼拜,使回族难民逐渐得到妥善安置。

  当时,广州有清真寺五座,分别是光塔寺和小东营、大南路、濠畔街、东郊各一处。广州沦陷前,各寺教长杨瑞生、王正轩、马仁峰等及大批回民纷纷避居港澳。广州教长周善之迁往香港后,即代表广州回胞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揭露日寇实施分化离间毒计,组织伪广州回教自治会的真相。指出广州不幸沦陷,全体回胞遭日寇蹂躏,我们不甘在日寇统治下呻吟,而迁移来港,及逃散各乡者,为数甚多。其现在仍留居广州者,均因仓卒问逃避不及,然为数寥寥。目前在广州的回族报纸系日寇卵翼下的出版物,而其所设"回教自治会",当然系傀儡组织,该会人物,实无代表广东回民的资格;该伪组织实为日寇的御用工具,"我全粤回民,誓死反对,兹闻彼伪会将于五月二十六日宣告成立,但无论其如何活动,当绝对否认之,亦不发生任何效力,更不足以影响分化回民团结抗战之决心"。并表示他们将同全国同胞一道,"咬实牙根,忍耐痛苦,站在同一战线,精诚团结奋斗到底,务求竟取最后胜利,此为我国回民一致的心理期望者"。香港回胞对支援祖国抗日极为积极踊跃。1938年,香港华人穆斯林组织"香港中国回教文化研究会",以响应国内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并作为其一个分会,支持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协会一经成立,即按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各项指示积极展开工作,代将赈济款项分发广东及在港回胞难民;健全组织机构,选举朱介芳为干事长,萨兆经为副干事长;响应国内征募寒衣运动;协助当地回教青年会举办盛大游艺会,联合香港各穆斯林团体,以加强团结,联合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香港回族青年不甘人后,他们以原有的"英兰体育团"的团员为中心,成立"回教青年会",杨永文任主席,该会以联络回族青年,阐扬救义和开展抗日救亡为宗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香港的港口优势和特殊地位,在抗战中发挥了沟通中外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内回胞出外宣传访俱进会四川支部,下辖分部70余处,从事教务与革新运动。杨敬之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回教青年学会则以青年修养、宗教研讨、体育锻炼、意志团结为主旨。全面抗战爆发后,四川回族爱国志士即成立四川回民抗敌后援会。该会在1937年12月向各界发出通电,表示为争取抗战胜利,"誓率全川回民枕戈待命"。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后,四川分会迅即成立,由马德斋教长任干事长,并在各县建立支会组织,"会务工作紧张,抗战情绪热切,气象颇为蓬勃"。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总部迁于重庆后,四川回民抗战救亡工作更加扩大。重庆市1939年5月25日遭日寇轰炸后,三座清真寺中的南寺被毁,但当地回民仍在教长组织下习修宗教功课,砥砺抗战爱国精神。一位须发斑白的老阿訇在临时修整的礼拜殿上慷慨演讲:"在这个残余破碎的寺中,今天还有这些人来礼拜,足见我们爱护宗教、拥戴圣人的诚心,不因遭遇变故环境困难而懈怠,这是我们伊斯兰的精神;但是进一步的,我更希望诸位要拿爱教的心去爱国。"1940年1月21日,是伊斯兰教忠孝节(即宰牲节),亦即朝觐盛典之日。重庆市回胞300多人于当日上午齐集于十八梯清真寺举行忠孝节聚礼,除念经礼拜之外,由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常务理事王曾善讲解抗战时期回胞应牺牲个人、尽忠国家的意义。并由丁岐山阿訇诵经,"为我国抗战最后胜利及土耳其被灾人民举行祈祷"。在成都,因受敌机轰炸,三所回民学校,即西北中学和两所清真男女小学均疏散至成都西郊金泉场一带。各校在克服困难继续开课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宣传。两所清真小学积极参加镇上各团体,创办联合壁报、中山短期小学;开展抗战宣传活动,组织若干歌咏宣传队,经常分赴各乡区宣传抗战形势。元旦时,还在金牛坝新生村举办庆祝大会,由两校学生表演抗日话剧与歌咏,以激发民众抗日情志。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06 14:17: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0)

下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2)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