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2)
2017-11-06 14:20:11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复制链接

  都西北中学迁往郊区后,为了改变乡村文化落后和救亡工作发动不足的现状,学校在原有"抗敌宣传团"的基础上,新组织成立战时乡村服务团,以尽最大努力。负起时代的使命,"求抗战建国的工作,很顺利地进行。"服务团下设民教、宣传、壁报、歌咏、戏剧、担架等六股,每股由教师一人领导,同学们根据自己所长参加各股,分别开展抗战宣传和发动工作。民教股利用暑假和每天抽两个小时在乡村开展民众教育,帮助民众读书识字,曾举办问事代笔处,解决农民们的实际困难,并设立民众学校,普及文化教育。宣传股在节假日深入乡村和市镇茶社,进行兵役、献金、农村建设与抗战宣传,启发民众的抗日情绪。壁报股用最通俗的文字,写关于抗战的消息和人们应注意的事项,张贴标语漫画,使识字与不识字者,都能通晓宣传的内容,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歌咏股常随宣传与戏剧股出动,先以歌咏来集聚听众,然后演讲;同时给百姓教唱浅近的抗战歌曲,使其耳熟能详,经常吟唱,进而明白抗日图存的道理。戏剧股利用当地的土语排演剧目,经常在学校和附近市镇演出,"在民众们快乐的情境中,灌输以抗战建国的意义。"担架股则是为准备万一成都及附近市镇遭敌机轰炸,或发生火警时去帮助运输和抢救伤员之用的。在平时,学校内同学生病或戏剧股出外演出时,担架股亦承担运输任务。

  四川回胞还积极参加募捐献金运动。1939年7月7日抗战二周年纪念日,叙永县回民成立了叙永县回教抗日救国促进会,规定每年"七?七"抗战纪念日在清真寺集会,为抗战胜利和抗战阵亡将士举行祈祷,并号召回民开展支援抗战的献金活动。整个抗战期问,叙永县回民共捐献谷米近万石,法币1万元左右。该会还规定回民每宰一头牛,均将牛头捐献出来,支援抗战,仅此一项,该县回民自1939年促进会成立至1945年抗战胜利,共献牛头5100只。叙永县回民在抗战中的突出贡献,得到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肯定和赞扬,理事长白崇禧曾亲往叙永县视察,以资鼓励。此外,懋功县回、汉、藏群众也成立献金委员会,进行抗日募捐,募得资金1万元汇往省府,并派代表前往省城献旗。上述几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后方四川回胞参予抗日救亡运动深入而广泛,也透视出在回胞和民众中潜藏着无穷的爱国抗敌力量,这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坚强后盾。

  贵州回族分布较少,1939年贵州省分会成立,11月5日,该省分会举行改选大会,刘文安任干事长,大会还通过通电讨汪、促成支会、整顿寺务等六项议案。此后,平坝、普安、安顺等县建立了支会。各地回民或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或追随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活动,同样为民族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贵州回民马昆曾任国民党军队师长,参加了娘子关和台儿庄战役;桂灿参加过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的外围战。女大学生张琼瑶(改名高洁)、刘廷福都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兴仁县回民马瑞参加革命后在解放前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在贵阳正谊小学任教的回民杨培根,为追求革命,辗转投奔延安进入抗大,后参加了八路军。他们是抗战期间贵州回胞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杰出代表。

  云南在抗战期间既是大后方,又是抗日前线,云南回族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抗战规模和范围涉及全国或地方的军、政、民各界,也包括工、农、商、学、兵各方面所组织的各种团体和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8月,云南省政府按国民党政府命令,在短期内组建60军、58军和新3军,分赴鲁南、两湖、赣北等前线抗击日寇,部队中回族官兵不少,如60军183师542旅1084团一营二连的130余名回族战士,在台儿庄战役中几乎全部壮烈殉国。徐州会战之后,滇军各部中的回族官兵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南昌战役、长沙会战和衡阳保卫战等大小战斗数百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贡献了力量。在国难当头的紧急时刻,云南回族热血青年纷纷投笔从戎,报考军校和参军,奔赴抗战第一线。从1937年至1944年,每年有不少回族青年学生报考军校或参军。1939年和1942年,云南回族救国会号召全省高二年级以上的回族青年学生报考军校为国效力,大批学生积极响应。分别有150余名和120余名回族学生,被中央军校广西六分校(即南宁分校)招收为第十五期学员和桂林分校第十九期学员;1944年桂林分校第二十期学员中亦有不少云南回族学生报考。1939年11月,日军在钦州登陆,南宁分校十五期学员中的回民大队全体学生即赴疆场,他们订立《爱国抗敌公约》,集体誓师杀敌。第二十期的学员提前上了战场。据载:"民国二十三年,当桂林战局失利时,因大军他调,他们曾参加过有名的虎牢关战役,以较少的人数,枵腹赤足,苦战数日,竟阻住了近万敌军之进攻,直到大军赴援,才扭转了战局写下了军校学生抗战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也充分表现了穆民的忠勇战斗精神"。此外,还有不少回族青年自发报考军校。抗战中后期,回族马聪、马德明、马继武等被委任军职,负责办理云南及昆明、建水、文山等地的征兵工作,许多回族青年为了民族存亡而入伍参战。

  抗战伊始,日本海军封锁了中国沿海。为了沟通后方国际交通线而修筑的滇缅公路,自昆明至大理、永平、保山一带,是回族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动工之初,政府当局增调了一些回族官员参予负责筑路或出任地方长官以亲自领导此项工程。当时省公路总局局长兼工程督办回族杨文清长驻漾濞县主持修路工作,并选任该县县长、回族绅士杨问梅先生为全县民工总指挥,县建设局长回族马崇先为副总指挥,领导和组织漾濞及邻近魏山、永平、下关等地的回族民工修筑了自下关至永平段122公里的路面。而其他地段的工程亦都有回族民工参加。由于回族官员出面组织和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短时期内大批回族民工纷纷响应。他们与其他民工一道,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自带干粮工具,夜以继日挖土劈石,奋力抢修,一条贯穿崇山峻岭、激流险滩,全长1146公路的滇缅公路,自1937年I2月至次年8月仅历时8月即告竣工,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奇迹。云南回族同胞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漾濞县为例,全县165户回族中有青壮年约百余人参加了修路;而魏山民工500人中回族占了一半,风庆民工约500人,回族民工有30多人,永平民工500多人,回族有200余人。回族同胞不仅积极参加修路,而且公路经过的回族村落或房前屋后。回族群众为了抗日深明大义,毫无怨言自动搬迁,这种大力支援和无私贡献对公路的顺利修通无疑至关重要。滇缅公路的修成,粉碎了日军企图孤立和封锁中国的妄想,确保了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的畅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逐渐陷落敌手,日军迅速沿滇缅公路南段北上,占领怒江以西大片地区,中国西南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敌切断。为保障前线军队的军需,只有依靠广大民众组织驿运。而滇西回民的马帮运输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当地回民经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1942年伙,政府委派回族官员马廷璧亲自主持驿运抢运事宜。他于斋月期间,亲往下关、大理、风仪、魏山等回民聚居区,以伊斯兰教义和爱国主义相号召,晓以驿运对抗战的重要意义,"以期唤起回民爱国爱教的思想,并提起对驿运服务精神而踊跃参加。"于是,以人力、畜力--夫马车船为工具的滇西回民驿运壮举开始了。当时迅速组织起板车千余辆(一辆一次可运400公斤)、驮马万余匹(每驮80公斤)的驿运队伍,其中95%为回民驿运员。这次驿运抢运自8月至次年元月,历时半年,回民同胞顶风冒雨,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两次及时、完整地将战略物资安全运抵目的地,"且无短损停滞抛弃盗卖等事情的发生",累计运程达50万公里。如此快速、大量的驿运,正如马廷璧所评价的:"即在历年来西南驿运界中,可称为首屈一指","滇西有志回民,虽在艰难困苦境地,无时不在淬属奋发,竭所有的人力物力,以贡献于国家。此次发动驿运抢运,回民更能发挥绝大力量,完成艰巨任务,克尽’后方流汗’的主旨,在将来抗战史上,实为可歌可颂的史诗"。滇西回民的驿运抢运有力支援了前方将士的浴血抗战,为抗战反攻的最后胜利赢得宝贵时间。

  云南回胞与当地民众积极参加各种战地服务团随军服务,支援抗战。当时许多回族妇女踊跃报名参加战地服务,她们除了做一般战地救护外,还担负宣传鼓动、走访慰问、炊事运输、缝补浆洗等工作。特别是她们在艰苦环境中还要承担部队里回族战士的一些特殊工作,如按回族饮食习惯为战士做清真饮食;为重伤垂危或重病回族官兵祈祷;为牺牲的回民举行穆斯林葬礼等。这些工作在各部队回族官兵中发挥了联络感情、加强团结和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的积极作用。1937年12月,昆明6名回族女青年马少良、沙英华、李淑珍、马如琴、撒明腾、马玉仙自愿参加了由60名女学生组成的云南省妇女战地服务团。她们先后随60军、58军和新3军转战各地,"随军抗日,足迹遍及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广西等省,接触了千千万万民众,同云南健儿一道,浴血奋战。由1938年到1942年这些年月里,甘冒枪林弹雨,从炮火硝烟中走过来"。她们的行动受到部队官兵的称赞和尊敬。尤其是一些回族中的有志女青年当时即已认清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才是民族抗战胜利的希望,毅然冲破种种封锁奔赴延安参加革命队伍。如昆明马玉仙在台儿庄战役后,即投奔延安参加了八路军。

  为了充分发扬云南回胞的爱国精神,1939年1月,云南全省50余县选出的回族代表汇聚昆明,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云南省分会这一全省范围的民间回民抗日救亡组织。分会选举马伯安任会长。其宗旨是:"一方面促进回胞认识当前抗战之意义,一方面发挥回胞固有的优良民族传统,以加强我们整个民族抗战力量,予敌以严重打击。"分会的历史使命是,"策动起来,拥护政府既定的国策,一致抗战到底,争取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独立生存,这是大时代之推演赋予我们的使命,而不容任何一人可以推卸的"。会后的宣言又指出:"自从’七?七’事变引起了全面的抗战,暴日凭藉其数十年经营结聚之新锐武器,屠杀我人民,蹂躏我沿江沿海各省区,凶锋所及,惨酷之状,可算为历史开一空前未有的创痛。但暴日除付了重大的代价,占据了我们一些重要交通线外,其他大半土地仍在我们手中,无法控制。敌人越进,则消耗越多,控制越难,现在敌人的实力已消耗了大半,敌人的国际地位已降低了许多,我们在战略上已将敌人速战速决的迷梦打破;在战略上已达消耗战预期的计划,最后胜利,快要临近我们了我中国回胞自国难发生以来,坚持拥护团结抗日主张,站在全中国革命战争的立场上,做了许多工作。无论敌人对回胞怎样地利诱威胁,怎样地侮辱惨杀,而回民总是纯洁无私,效忠祖国,毫无二心,尤其是从军杀敌之回教将士,其忠勇牺牲,证之于前线各战役所表现的,已素见不鲜。在民族抗战史上,实占有光荣而不能磨灭的一页。"宣言号召全省回民:"在这救亡图存保卫国家的光荣战争中,我们要遵循经典圣训之指示,来尽我们应尽的使命,那才算是忠实的一个穆民,才算是一个伊斯兰信徒"。1940年5月,云南分会全省代表大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再次发表宣言:"吾回民素性忠勇,尤复不畏强暴,抗战三年将满,我全国教胞一致坚决地站在促进团结的全国革命的立场上,做了许多救亡工作,牺牲了不少抗战将士。姑勿论敌人如何威胁利诱,怎样地侮辱残杀,而我回胞总是本着笃信宗教的精神,坚定不移,这种精神,过去如此,望俞机策勉,始修不渝,以遵教义,以报国家。"。云南分会的宣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充沛的爱国爱教、抗敌救亡的忘我牺牲精神,而且对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的分析,对中国抗战路线方针的认识,与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方针较为一致。正因为如此,它鼓舞和团结回胞将自己的命运与全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并融为一体,与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形成了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迷梦的一道坚固防线。

  云南分会为宣传抗日,积极扶助由云南回民创办的《清真铎报》复刊,刊发了许多坚持抗战、精诚团结、反对投降和分裂的社论、时评和诗文等,并以大量版面,及时报道一些反映抗战的形势和新闻、通讯及信息等,充分表达了广大回民爱国爱教的心声和誓死保卫国土的坚强决心。许多回族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发表演说,或奔赴乡间张贴标语,宣传抗战救国的真理,教唱抗战歌曲,演出戏剧,放映电影,运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战以鼓舞民众,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对团结抗日力量、振奋抗战精神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抗战期间,云南回族青年学生马鸿云、马运和、蒋功鼎、马开勋等10余人,在昆明组成了学生救亡宣传队,深入滇西回族群众聚居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而云南籍留学埃及的回民学生马坚、纳忠、林仲民、张有成、纳训、马俊武、林兴华等,在埃及与中东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揭露日寇侵略真相,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抗战期间,重庆中园回教救国协会为了救济由战区退入内地的回族同胞,以及资助清寒回族青年学生,发起募集救济奖学基金活动。云南分会及所属45县区支会的回胞积极响应,踊跃捐献,一月之内得捐款国币16593915元,爱国爱胞热情之高于此可见一斑。在捐献中,昆明回族妇女保桂贞将先夫马采亭所遗房屋捐献,经拍卖后,将所得房款作为"采亭奖学基金"使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昆明、滇西、滇南一些重镇成了盟军战略要地,从1942年至抗战胜利,回族人民与各族民众一道,克服困难供给前线生活所需粮食。如腾冲、龙陵陷落后,滇西前线有数十万军人,四年中所需军粮的一部分,就是依赖大理、保山一带十数县各族人民供应的。这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5月,日军越过中缅边界,侵入德宏境内,连续攻占畹町、芒市、龙陵、腾冲等地,滇西军民凭怒江天堑与敌军展开激战。在两年多的滇西守土抗战中,滇西回民与各族人民一起出钱出力、流血流汗支援前线。在20集团军收复失地的松山战役、腾冲战役和龙陵战役中,滇西回民与部队密切配合,他们担任向导,参加战地服务,接待驻军,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滇西失地收复后,战争转向国外,部队急需一批懂缅甸、泰国、印度语的青年为向导,随军入缅作战。第11集团远征军所辖第6军成立了随军海外战地工作队,特邀滇西视察专员回族沙国珍任军部高参。在沙国珍主持下,招收滇西回族归侨青年近百人参加随军海外战地工作队,并推荐马恒丰任队长。经短期培训后即分派各部队随军出境工作,为远征军的最后胜利发挥了积极的配合作用。

  四、抗日救亡运动与回族人民的觉醒

  抗日战争时期,回族人民参加抗战、开展救亡运动涉及社会各阶层,无论回族上层、宗教领袖、军政要员,还是普通回胞、老人、妇女、青年、学生,乃至士绅商人,都以各种方式与途径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积极表达他们的抗日立场,踊跃投入抗日救亡、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洪流之中。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回族人民抗日救亡的生动画卷,将民旅危亡之际回族人民英勇无畏抗敌斗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真切地展示了出来。尽管日寇欺骗、挑拨、分化、奴役、镇压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国回族同胞,始终站在民族大义和国家立场,不为所动,使敌人的一切阴谋和种种卑劣手段都无济于事而难以奏效。相反,日寇的侵略和反动,反而促使回族人民进一步觉醒,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断激扬升华,这就必然注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和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结局!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回族在"保教不保国"的旗帜下,不去抗击其侵略,而把枪口和斗争予头对准共产党、八路军,帮助他们灭亡中国。但是,日益觉醒的回族同胞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清楚地认识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保教必先争国","国家兴亡,回民有责"。他们义无反顾地同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为民族解放发挥了国民应尽的责任。面对日寇的欺骗与分化收买,回胞的态度和立场坚定而明确:"日本小鬼虽想尽方法对于内地回民勾结、分化、离间但是内地回民意志坚定,操守贞固,无所施其伎俩。俗语说:’钱大买得钱二’,又说’谁给价儿大卖给谁。’这是作买卖的生意经。假使内地回民对于抗建工作,是被政府拿钱买出来的话,或有被’多出钱"给大价儿的’买了去的可能。他们那里知道内地回民参加抗战,纯粹建筑在’义’上的。用能同仇敌忾,百折不回,精诚团结,颠扑不破。最后的目的,只是在把敌人打败,不作亡国奴,享受自己幸福,惟有义务,不问权利,丝毫不染一点’利’的。与投机牟利者不同,所以诱惑不动,分化不开。敌寇的阴谋虽然毒辣,对于中国回民是不能生效的"。回族同胞的这种抗战"义利"观,是利令智昏的侵略者料想不到和难以明白的,故其阴谋伎俩终归要失败。

  在沦陷区的回胞身上,不屈的民族精神尤为强烈。"敌人企图永久保持着占领区域,而从事剥夺我民众的自卫能力。他们期待着我民众都变成驯服的绵羊,一任他们的宰割。但这是可能的吗?中华的男儿和奴隶的根性无与;他们是醒狮要以雄厚的姿态,来对抗敌人,扑灭敌人。敌人想永久保持着占领区域,等于是做梦。因为不仅在我们的前方,我们将不断地打击敌人;即在敌人的后方,我们也要时时加深敌人的忧患"。不屈的回胞岂能俯首贴耳甘做亡国奴?广大回胞本着爱国爱教的精神,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不断壮大着正义的力量和抗战的队伍。他们说:"回胞是构成中华民族的坚强的细胞;现在整个的民族在争取自由解放,回胞要毅然担负一部分艰巨的工作,要放弃保守性,打破不与国是的因袭观念;要根据天经关于维护的晓谕,执起利器来削除邪魔。这是伊斯兰的精神,我们绝不可失掉。"受苦受难的回胞一旦觉醒,潜伏于他们之中的爱国精神和力量,就会喷发出不可战胜的威力,去抗击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一位署名西钊的军校回民青年,亲身投入民族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并为这伟大的民族抗日力量所震憾和鼓舞:"前方将士英勇的浴血抗战,敌人后方我游击队的活跃,政治工作普遍的展开,这足可以表现出,中国,不是昔日那老朽的中国了!新的中国眼看要崛立起来,成为世界和平的柱石。"他坚定地表示我荣耀的是:我是一个伊斯兰教的青年信徒,在抗战的洪流中亦参加到这为民族、为国家、为世界和平而抗战的队伍里来了。不独我一人,全中国的伊斯兰教青年们,都动员起来了,在前方在后方,受着严格的军训,积极准备担负着救国的大责。"他满怀着胜利的希望说:"谢谢敌人,因为它以灭亡中国为企图的暴行,把中华民族从睡梦中唤醒起来,从一盘散沙团结铁样的整体,这不但足以粉碎敌人的野心,并且确定了新中国的基础。"。这无疑代表了全国广大回胞的共同希望,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军事篇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在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广大回族同胞积极行动起来,着手建立抗日救亡组织、展开抗日斗争。面对日寇对国土的践踏和对回汉人民的屠杀,回族人民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武装,直接和日寇进行殊死搏斗。这一时期,回族人民的抗日武装遍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陕甘宁边区等地,成为全国抗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贡献,谱写了现代史上回族革命的光辉诗篇。其中,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军区回民支队的抗战业绩,马本斋等回族优秀儿女的英雄事迹,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为百姓所熟知。国统区的回族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无数回族青年为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德馨、马秉忠等抗日英雄彪炳史册,回族爱国将士的战斗事迹可歌可泣。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族抗日武装

  早在193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发表的《关于扩大红军运动的指示》中,就提出在甘宁青地区"争取回民加入红军",扩大抗日武装。不久,中共中央又发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等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回民抗日武装。共产党的回民武装政策的最初的实践,就是陕甘宁边区红军总部建立回民独立师,以马青年为师长,欧阳武为政委,李铁民为参谋长。回民独立师起初主要是帮助西吉、海源、同心一带的回民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其后便投入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抗日的回民游击队、自卫队,反霸除奸等工作。回民独立师是回民建立抗日武装的一面大旗。

  自1937年开始,在河北、津南、鲁北,先后建立起回民白发的抗日武装,规模逐渐扩大,不久,发展成为打击日寇、扩大和巩固敌后根据地的重要力量,并逐渐团结在共产党的抗战旗帜之下。

  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武装,根据其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特点,可分如下几类:以"冀中回民支队"为主干的河北中部、东部抗日武装;以"渤海回民支队"为主干的山东回族抗日武装;陕甘宁边区"回民骑兵团";陕、晋、豫、皖等省分散的回族抗日武装。它们是所有回族抗日武装中最坚决、最具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军事力量,它们有力地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是少数民族武装抗日的光辉典范。

  (一)英勇的冀中回民支队

  冀中回民支队,是在共产党的帮助和直接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回族抗日武装,部队的主体由三支回族抗日武装合编而成一支是吕正操在冀中领导的抗日人民自卫军中的"回民干部教导队";一支是孟庆山领导下的河北游击军中的"回民教导队";一支是马本斋自发组织的"回民联庄会"。合编后归马本斋统一指挥,名称初为"回民教导总队",1939年正式归晋察冀军区后,定名为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担任司令员,郭陆顺为政委。从此,"回民支队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八路军的行列中"。

  回民支队的建立,与冀中区回民居住特点、经历的艰难困苦、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形势分不开,它是共产党在冀中地区积极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必然结果;同时,冀中回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抗战决心,马本斋的卓越组织能力和军事才干,是冀中回民支队从草创到壮大、不断发展并沉重打击日寇,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因素。

  1.冀中回民支队的建立和壮大

  冀中区回族的居住特点,一方面同回族在全国各地的居住特点一样,"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指冀中各县、市都有回族居住,小集中指居住在某地的回民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如定县的怀德营唐家庄,藁城县的九门村,无极县的高头、谈下村,河问县的果子洼,献县的东辛庄,霸县的后两问房子村,安国县的东安国城等村庄,都是回民聚居的村庄。另一方面,冀中回民又有同其它各地回族不一样的特征,除了明显的生活习俗上的不同外,重要的是,冀中许多回民聚居区分布在水旱两路交通沿线,经营农业往往不能维持生计,大多以小本生意如屠宰、饮食业为主要行业。长期沿交通沿线转移。此外,由于在旧中国遭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并忍受民族歧视,生活困苦,饱经忧患,所以,冀中回族人民能够积极拥护共产党主张,广泛热情地投入抗战。

  "卢沟桥事变"发生不到一月,日本相继攻陷北平、天津,很快沿平汉、津浦铁路南侵。到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遍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保定、石家庄、邢台等重要城市失陷。日本军队对冀北、冀中、冀东的无辜百姓烧杀抢掠,使河北大地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冀中主要回民聚居区几乎都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践踏,献县、定县、文安县、沧县、藁城遭受的劫难尤重。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滥施淫威,残酷杀戮,冀中回族人民并未被吓倒,相反,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或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建立抗日武装。自1937年秋至1938年初,冀中先后建立的回族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主要有:定县肖秉钧、刘文正领导的"回民抗日义勇军便衣队",献县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抗日义勇队"(一说"回民联庄会");文安县杨春围组织的"回民抗日挺进军";任邱县城关镇回民组织的"回民公会",安国县回民群众组织的"抗日自卫队"等。在这些回民自发组建的抗日团体和武装中,规模较大、成立较早且健康发展的有两支:一是肖秉钧、刘文正领导的抗日团体,动员回族群众,建立回民抗日武装。整顿、改编并归冀中人民自卫军之后,称"冀中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一是马本斋领导的献县回族抗日武装.与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队中的抗日队伍合编,形成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

  肖秉钧、刘文正领导抗日团体.最初主要从事抗日宣传,动员群众,建立回族抗日政权。肖秉钧在冀中的安国、定县一带发动群众时,与回族志士刘文正取得联系,二人共同组织当地回民青年,准备建立抗日武装。条件成熟后,建立了数十人的"回民抗日义勇军便衣队",后发展到200余人。这支部队经过整顿后,改编为"冀中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肖秉钧任政治主任、刘文正任副主任,马永恩任队长。这就是吕正操司令员率领的冀中人民自卫军中的回族抗日武装--"回民于部教导队"。

  马本斋领导的回族抗日武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成长过程:马本斋,1901年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只读过几年私塾,不久就帮助父亲种庄稼。十五六岁时离开家乡,到东北闯荡,参加了旧东北军,两年后由普通士兵升任班长,而且被派往讲武学堂,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受训之后,被派往张宗昌部队,任排长。马本斋身材魅梧,能吃苦,性格耿直、忠诚,办事认真负责,不久因功擢升团长。马本斋所在的部队,在张宗昌和刘珍年两将领相继死后,被迫改编,马本斋随即被革职,于是又回到家乡,继续务农。

  1937年8月间,日寇占领献县,马本斋家乡东辛庄遭到侵略军洗劫,村里清真寺的阿訇和许多无辜群众被杀死,马本斋的哥哥也被敌人杀害。义愤填膺的回族群众,一致要求打日本鬼子,拥戴马本斋领头,带领大家保护家乡,报国仇家恨。马本斋早有报国热情和军事才干,于是接受乡亲们的重托,带着弟弟马进陂和几十名回族青年,扯起了东辛庄抗日的旗帜,在献县建立了最早的一支回族抗日武装。当时只有五六十人,主要是东辛庄及邻近村庄的青年,枪支不多,没枪的挎着大刀。

  马本斋在献县东辛庄附近建立回族抗日武装时,也正是吕正操率领的部队到冀中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时期。1937年年底,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攻打河问县。孟庆山劝说盘据河问的匪首高顺城抗日,高顺城顽固不化,与孟庆山的部队开战,孟庆山久攻河间县未能攻下。1938年初,从城南开来吕正操率领的抗日军队,孟庆山和吕正操两支队伍共同解放了河问县城。其后不久,马本斋和孟庆山取得联系。

  "孟庆山是一位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在八路军主力部队尚未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时,他受党中央派遣,先期到河北来发动群众,并在地下党的支持下,很快组织起了河北游击军"。马本斋的抗日武装成立后,于1938年初与孟庆山取得联系,得到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其时,盂庆山派河间回民教导队的主任和马本斋会见,双方取得一致意见,马本斋带领自己的队伍进入河间城,这支队伍被编入河北游击军中的回民教导队。这是冀中回民支队的雏形。

  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由马本斋任教导队长。教导队一边训练,一边分头到定县、安国、藁城、静县、交河等地,搜集枪支、扩大队伍。不久就有了三百多人。队伍的给养和装备也有所补充。

  从1938年后半年到1939年底,对冀中回民武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步是1938年7月,冀中人民自卫军中的"回民干部教导队",接受冀中军区的指示,与马本斋领导的河间"回民教导队"合编,共同组建"回民教导总队"。回民教导总队由马本斋任总队长,杨铁城为政治主任,后由丁铁石担任。当时队伍有七八百人,下设两个大队:第一大队由马永恩任大队长,队伍基干是原"回民干部教导队";第二大队由马永标任大队长,队伍基干是原"回民教导队"。由于工作需要,原"回民干部教导队"的领导人刘文正调往"冀中回建会"从事政治工作,肖秉钧调往河北游击军政治部。

  第二步是河间整编之后,加强了回民教导总队中党的建设,连队中普遍建立起党支部,吸收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入党,使这支队伍真正成为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武装。1938年(一说为1939年初),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马本斋的话,道出了当时许多回族同胞的心声。从此后,马本斋怀着对党的忠诚,肩负起领导冀中回族同胞抗日事业和民族解放斗争的艰巨使命。

  第三步是1939年后半年,遵照冀中军区的指示,"回民教导总队"正式定名为"冀中回民支队"。军区任命马本斋为回民支队司令员,派红军干部郭陆顺任政治委员。根据斗争形势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各战斗团建立政治委员制度。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冀中回族优秀儿女为主体的"冀中回民支队"正式宣告诞生。1941年夏,冀中军区将十分区"回民大队"改编为"冀中回民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马玉儒,教导员吕威远。这样,"回支"的建置成为三个大队。

  2.冀中回民支队的战斗历程

  冀中回支是在艰难环境中创建并逐步壮大起来的。队伍建立伊始,成员良莠不齐,曾发生严重减员,困难重重。即使整编并扩大后的回族队伍,也成份复杂,组织涣散,再加上装备不充足。因而战斗力不强。1939年初回支曾争取大清河马维周的"抗日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回支第三大队,但马维周劣习难改,且私欲膨胀,最终带队伍离开了回民支队,当了"回奸"。如何使这支回族抗日武装走上健康道路?这是摆在我党冀中军区领导和马本斋司令员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冀中军区和马本斋同志都尽了最大努力。

  共产党依照一贯的民族政策,在冀中回民支队建立时,为了保持回民的风俗,部队设有阿訇,由于部队模范地执行群众纪律,尊重回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赢得了广大回民群众的信赖,回族青年群起参军,使部队很快扩大到六七百人。冀中军区党委要求回民支队中的汉族同志一律按照回民风俗习惯生活,并批准回民支队请阿訇、设海里凡,负责屠宰牛羊,安葬阵亡将士。回民抗日武装成立后,共产党及时加强对回民武装的领导,组织回民部队成员学习政治、军事知识,派军队干部到回民队伍中担任政治委员,和马本斋一道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整顿部队纪律,使部队更加团结和统一,密切了部队和党的关系,密切了部队和群众的关系。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在严酷的斗争中和艰苦的条件下,共产党总是千方百计地给回民支队以关怀、鼓舞和支持。为了保证回民支队的健康发展,党还十分注意培养和选拔回族干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回民支队不断成长。

  作为回族抗日武装的领导人,马本斋同志积极为部队的发展操心费力,他颇具创新精神,完全抛弃在旧军队中学到的陈旧战术,努力学习党的政策和军事原则,废寝忘食地钻研军事,迅速掌握了游击战争的特点,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成功经验:在准确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后,以数倍兵力设伏.敌进伏击圈后,地雷爆炸即冲锋,上去一排手榴弹,数十分钟结束战斗"。马本斋善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不断完善战术。尤为可贵的是,在马本斋带动下,全支队的指战员掀起学习游击战术的热潮,从而部队的士气大振。回民支队从草创到成长壮大,始终困扰着马本斋的是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马本斋没有伸手向上级要枪要弹药,而是想办法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武装自己。为了伏击敌人,马本斋动员老百姓提供了一批由二人抬的大土炮。这种大土炮打出去声如巨雷,烟雾滚滚,伏击敌人时齐发巨响,战士趁烟雾舞刀杀向敌人。1939年冬,就是用这种原始武器,在无极公路、藁城公路上扣 击外出抢粮的千余敌人,歼敌300余人,毁敌汽车8辆,粉碎了敌人的抢粮计划,并缴获了大批新式武器。马本斋和回族将士们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在定县、无极、藁城、深县等地连打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冀中各地的抗日斗争,回民参军的就更多了,队伍进一步壮大,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名声很快传扬开来。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06 14:20: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1)

下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回族(13)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