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育人,文教抗战
1940年11月5日,王仲廉升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指挥部设在南漳,负责巩固第五战区左翼桐柏山之据点,减除一、五战区中间空隙的顾虑。
1942年初,指挥部移驻安徽太和。3月,接纳了萧县中学100名左右逃避战乱的师生。在萧县中学的基础上,王仲廉于1942年6月办起了鲁苏豫皖四省边区临时中学。9月改为国立第二十一中学,招收沦陷区的青年。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为上述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著名雕塑家陈天、画家卓然等。
烽火岁月的学子
小时候经常听爸爸讲,他8岁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抗日期间就读国立二十一中,跟着学校离开家园,到几千里外的西安蓝田上学,那是懵懂的我,只知道爸爸在西行的道路上遇到很多的苦难,翻山越岭,风雨苦行,脚上刺满了荆棘,路遇野狼、饥饿时偷老乡的红薯果腹,沿途饥寒交迫,甚至还染上了疟疾,很多学生没了性命。到了西安,仅剩300多学生……
在抗战期间,当时国民党教育部有一个计划,几个中学编在一起就叫联中,大学就叫联大,在抗战期间,联中联大都是很有韧性的,运作得很成功,孩子们一边流亡,一边读书。
而爸爸所读的国立第二十一中学(连云中学前身),始创于1942年初。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年代。生活在苏鲁豫皖沦陷区的广大青少年和爱国知识分子,一心寻找抗日救国之路。这时,台儿庄战役中战功卓著的抗日将领王仲廉将军,不顾艰难险阻,抱定为国储才之宗旨,于1942年在安徽太和创办了苏鲁豫皖四省边区战时中学(后改为国立第二十一中学)。苏鲁豫皖沦陷区广大失学青年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冲破敌人封锁线,到太和报考战时中学。1944年,中原会战以后,日寇占据平汉铁路,二十一中学陷入困境。教育部下令学校西迁至安全地区,经学校研究确定,西迁计划“人分批,路分段”进行,将学生分成三批:第一批以高中生为主,年龄较大,人数较少,受过军训,由军事教官带队,作为全校先遣队;第二批为初中男女同学混合成一个中队另加学校的文件档案等,这批学生大约1200人,年龄小,困难多;第三批是师范部、职业部,他们年龄大,放在后面,可以清理一些善后工作。路分段即第一批到达河南的镇平后,待二三批到达再作下步打算。
1945年1月5日,前两批撤离人员通过平汉铁路,穿过敌伪封锁线,一路克服艰难险阻,终于陆续抵达河南镇平五里岗。余下100多位同学,自动组织西迁,也于春节前到达五里岗。
春节后,日寇向豫西进犯,学校再度西迁。从五里岗出发,分成两路,向豫陕鄂边境荆紫关前进。3月到达荆紫关后,王校长电令朱大同来荆紫关,接任总务主任兼代校务,带领学生西迁。4月朱代校长带领同学向陕西南部山阳前进,7月豫西战局稳定,根据王校长意见,将学校从山阳迁到离西安较近的一座古城———蓝田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初中部同学在山阳城内庆祝抗战胜利;在太和的同学举校欢腾。8月下旬,第三届初中毕业生举行升学考试,升入本校高中一年级。
抗战胜利后,所有机关学校尽皆恢复。国立二十一中学生,多为徐淮子弟,当时渴望东返。王校长蒙允拨一专车,乃于1946年夏迁往徐州。旋奉教育部令:将国立二十一中学改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暂住徐州。其他省籍同学复员到各省中学。
看到资料上的这些记载,仿佛看到当年年少的爸爸,满怀爱国的一腔热血,一路唱着《满江红》,于抗日烽火中孜孜求学的背影。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5-16 14:50: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日名将王仲廉兴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