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瑶圃是佳木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开拓者,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依兰地下县委书记、吉东省委秘书处长、秘书长等职。1939年2月,受命去刁翎和方正之间的喀上喀地区转移省委重要文件,归途中,于莲花泡西岸遭敌袭击,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二岁。
投 身 革 命
唐瑶圃(字),原名唐吉昆,又名唐九英,化名姚新一。1907年农历7月初7,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兰旗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父亲朴实敦厚、为人慷慨。母亲心地善良、温顺贤慧,对唐瑶圃优良品德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唐瑶圃是独生子,深得父母钟爱。1915年,父母用省吃俭用、辛勤耕作的积蓄把他送进本村私塾读书。1921年唐瑶圃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这所学校,有几位信仰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具有爱国思想的教师,常以古今名人名言和民族英雄事迹教育学生。唐瑶圃深受影响,渐渐萌发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
唐瑶圃在吉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又于1925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的初中教员专修班文科。此时,唐瑶圃的父亲去世,家里生活更加困难,使他无法继续求学。开学之际,多亏亲友资助,才勉强入学。
1927年,唐瑶圃以优异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伊通、德惠等地中学任教。社会的实践,使他目睹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中国政府黑暗腐败的现实。他深切地感到,中国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他准备继续求学,以寻找救国之路。当他禀明母亲时,母亲执意不肯,并让他的妻子关玉华规劝。唐瑶圃说服了母亲和妻子,毅然登程。1928年8月考入吉林大学。一年的大学生活,他虽然在学业上有所长进,但并没有找他所寻求的真理。1929年暑假,他只身前往北平。
唐瑶圃到北平后,住进了北平的吉林同乡会,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进入私立弘达学院读书。在这里,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和关有维(魏拯民)等同学一起开始接触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唐瑶圃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在斗争中,他懂得许多革命道理,认清了共产党就是希望,只有共产觉才能救中国。于是,他积极靠近党的组织,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党组织的信任。同年下半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活动 在佳 木斯
1930年7月,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唐瑶圃辍学回到吉林老家。经桦川中学学监刘文翰介绍,他被佳木斯桦川中学聘为英文教员。同年8月。他带全家来到佳木斯,住进了吉林师范学校老同学、桦川中学教师张耕野的对面屋。从张耕野的言谈中,唐瑶圃看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渴望寻求真理的迫切愿望。便经常和他谈心,向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张耕野思想进步很快,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此,唐瑶圃以桦川中学为阵地,团结张耕野等进步师生,秘密开展党的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激起了各界人民的无比愤慨。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唐瑶圃组织桦川中学的进步师生,积极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他带领张耕野,迅速把全校二百多名学生组织起来,并联合女师、西南门里小学等校,冲破伪桦川县公署的阻挠,一同走出校门,上街示威游行。师生们手举写有“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 “还我河山”等标语的各色小旗,浩浩荡荡地涌进县公署院内,示威请愿,反对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然后带领游行队伍走遍佳木斯的主要街巷,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唐瑶圃还把进步青年分成许多小组,到社会上讲演,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同时,还与张耕野一起,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排练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节目,进行抗日宣传。并借演出之机,开展募捐活动,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这支文艺宣传队,不仅活跃在街头巷尾,而且还登上了佳木斯戏院的舞台。唐瑶圃编导的话剧《红楼梦》,和他代演员演唱的“葬花词”,深受群众的喜爱。每次演出后,各界爱国人纷纷捐钱捐物。唐瑶圃还领导当地群众,抵制日货,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佳木斯人民团结抗日,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
1932年寒假期间,为做好反侵略的武装斗争准备,唐瑶圃同张耕野组织桦川中学的爱国师生,拜见了义勇军将领丁超、李杜,要求武装城市工人和学生,共同抗日卫国。但由于条件所限,没能实现,唐瑶圃带领学生返回佳木斯。
同年5月17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佳木斯,城内各中、小学被迫关闭,校园内变成了侵略者的兵营。桦川中学校舍被二旅司令部占用,校产遭到严重破坏。日军进城第二天,伪 桦川县公署便决定:“……所有各校应领经费一律停止。”由于没有经费,6月10日前后,各校被迫停课。8月2日,县长唐纯礼又决定,从7月1日起,教职员一律减支半薪。侵略者的罪行,使教育界的师生纷纷起来反抗。唐瑶圃抓住这一时机,四处奔走,动员各校进步师生奔赴抗日战场。佳木斯女师、西门外小学等校部分师生,先后投往天星队、牛广珍队、宋竹梅队等抗日队伍。唐瑶圃同张耕野一起,把全家老小送到江北农村居住,然后带着桦川中学的进步学生,以赵敬夫为向导,去农村寻找抗日队伍。在桦川县太平川,他们遇到李杜属下的一个营,他们便留在这个营。但这支队伍成员思想复杂,后来内部竟发生了叛乱,使唐瑶圃十分失望。他同张耕野带着学生离开了这个营,准备继续寻找李杜将军。但出于敌人封锁严密,交通不便,使他们无法活动,只好又返回佳木斯。唐瑶圃建立武装的设想,再次未能实现。
1932年,唐瑶圃在佳木斯亲自培养和发展了第一名共产党员一一张耕野,在佳木斯的土地上播下了第一颗火种。为佳木斯党组织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 入 依 兰
1933年初,唐瑶圃为躲蔽敌人的注意,离开了佳木斯。以中学教员身份先后到长春、延吉、安东(丹东)等地活动。
1934年8月,唐瑶圃到依兰县立中学任国文、英语教员,并担任第六班班主任工作。他以教师的公开职业为掩护,以县立中学为基地,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利用上国语课的机会,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号召学生起来,同黑暗势力斗争。他秘密宣讲鲁迅的《阿Q正传》、《祥林嫂》、《呐喊》等著作,并得到开明校长薛绶辰的支持。以后,他干脆舍掉文言教科书,自己动手,誊写、油印《鲁迅文选》讲义。鲁迅的《呐喊》声,一时成了唤醒学生觉悟的最强音。当时,在依兰县立中学的校园里,流传这样一首民谣: “日本话不用学(xiao),再过三年用不着。”充分表现了青年学生的反满抗日情绪。
唐瑶圃不仅注意言教,更重于身教。他从不穿日本协和服,除必要时穿上浅灰色西装外,经常穿戴的是一套湖兰色绸子开气长衫,上罩黑色团花大缎子马褂,头戴粟色大边毡子礼帽,冬天嘲一条深兰色毛线长嘲巾,还时常戴副黑边浅色墨镜。这套传统的民族服装,不但使唐瑶圃风度翩翩,而且显示了他坚贞不屈的性格。这在学生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规定:男女学生均以兰色士林布开气长衫作为校服,男生戴礼帽,女生剪短发,深得社会赞誉。还有一次,一个佩戴上尉军衔的日本宪兵军官,突然闯进学校,正在上国文课的唐瑶圃迎上前去,对哪个日本军官的问话,唐瑶圃拒绝使用日语回答,那个日本军官只好改用英语。这件事,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很大震动,使同学们看到了,只要敢于斗争,胜利就是属于我们的。
唐瑶圃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语言生动,道理阐述深刻,深受学生的欢迎。有一次,他在给第六班上国文课时,给学生讲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同学们都被他那情真辞切、真挚感人的讲解吸引住了。下课铃响了,却没人愿离开教室。课后,唐瑶圃又留了命题作文“岳飞故事听后感”。同学们都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颂扬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唐瑶圃因势利导,在全班讲评了三篇佳作。其中一篇是他培养起来的班长高升山(高禹民)的文章。他写道: “……我家庭的不幸遭遇,彷佛岳飞的幼年;如今的处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苦难。 欲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 必学岳飞奋雪靖康耻精神不可……。”对这些强烈要求改变社会现实的有志青年,唐瑶圃加强培养,利用业余时间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参加革命活动。他带领学生排练节目,先后在街头演出过《卓文君》、《街头人》等。还利用给学生刻写讲义之机,主编了进步报刊《前线》。虽然他离家只有二百米左右,但他经常住在学校。夜深入静时,他就带领学生到主要街道或胡同张贴标语,散发《前线》报刊。在唐瑶圃的帮助下,一批青年学生很快成长起来,高升山、孙礼(胥杰)等青年先后参加了抗联,并为国捐驱。
在依兰工作期间,唐瑶圃继续同张耕野保持联系,指导佳木斯桦川中学党组织的工作。1934年夏,他秘密来到佳木斯,宣布正式成立以张耕野为首的桦川中学党支部,使桦川中学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党领导佳木斯人民抗日斗争的领导核心。
1934年秋,共产党员舒满贵、李大丕(季青)等先后来到依兰。唐瑶圃紧紧团结这些同志,在依兰县广泛开展党的工作。同年冬,唐瑶圃派舒满贵与中共勃利县委联系,在依 兰县立中学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唐瑶圃还指导学生杨继懋、龚宝林建立了第一个团支部。
党、团支部建立后,唐瑶圃带领大家,深入到学校、工厂、渔民区,在学生、工人、渔民中宣讲党团知识以及中国革命的形势和前途。先后在县立中学、电灯厂、长途电话局及渔民中间发展了高升山、扬孝(杨超时)等九名党员。
1935年秋,党的工作范围已深入到街道、农村及敌伪机关内部。分别在县立中学男生班、女生班、渔民区、伪军区、电灯厂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共依兰镇区委成立,唐瑶圃任区委书记。
1936年5月,依兰县委(城市)正式成立,隶属中共吉东特委领导。唐瑶圃任县委书记,机关设在依兰县立中学。为了保证县委机关的安全,以免引起敌人的注意,唐瑶圃分别在自己和郎德颐家、李大丕宿舍、西小桥“环球药房”设立了联络点。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及接待上级领导、抗联干部和地下联络员都在“环球药房”进行。就在县委建立之时,中共吉东特委已遭破坏,县委与上级党组织中断联系,工作十分艰难。唐瑶圃勇敢挑起重担,坚持开展党的工作。他以依兰电灯厂为重点,串联东西两个火磨、屠宰厂、电话局等单位的工人起来进行抗日活动,控制了县里主要工厂、部门,给敌人以严重威胁。同时,发动商店和街道的进步群众,为抗联部队购买布匹、棉花、食盐、药品等,有力地支援抗联部队。在县委领导下,共青团员和儿童团员利用早菜市等机会,到处贴标语、撒传单,搞得敌人惶恐不安。还在城乡组织了“打狗队”、“扎花会”、“反日会”、“四百字会”等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活动深入人心,党的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由原来的一个城镇区委,相继发展到佳木斯、大、小江沿、商埠地、刁翎、道台桥、二道河子、依兰镇七个区委,十二个支部,党员达七十人。这些党员分布在学校、工厂、街道、机关和渔民中间,成为对敌斗争的中坚力量。
1936年5月,唐瑶圃利用伪三江省公署教师考试之机来到佳木斯,召开了桦川中学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他在会上对与会人员阐明了革命斗争形势,进行了工作部署,要求各级
党组织密切联系,统一行动。并将桦川中学党支部改为中共佳木斯区委,隶属中共依兰县委领导,对佳木斯地下党组织构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1936年7月,中共道北特委成立,中共依兰县委隶属道北特委领导。唐瑶圃找到了上级党组织,更增添了信心和力量。由于党的活动广泛开展,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敌人加紧
了对抗日力量的围剿和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城。九月,唐瑶圃为保存革命力量,向上级党组织请示,要求改选中共依兰县委,推选高升山任县委书记,工作重点转移到宏克力、二道河子农村一带,得到批准。并决定将唐瑶圃、李大丕等人调往抗联部队工作。12月5日,唐瑶圃接到省委通知,未来得及与妻子儿女告别,便匆匆离开依兰,踏上了新的征程。
参加抗联
1936年12月5日深夜,唐瑶圃化名为姚新一,随交通员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跋涉,在汤旺河沟里密林深处找到上级党组织,等候分配工作。不久,省委负责同志找到他,决定
派他到地方开辟工作。唐瑶圃服从组织分配,于1937年2月来到方正县。后又经抗联五军军长周保中安排,于3月转到吉东地区。4月,中共吉东省委开始设立秘书处,决定由唐
瑶圃负责领导秘书处的工作。唐瑶圃带领秘书处的几位同志来到牡丹江西岸的三道通沟里,选择地址,修建房舍,然后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后,他被任命为吉东省委秘书长,不仅领导整个秘书处的工作,而且还主持省委机关的日常工作,担任《救国时报》和《前哨》的主编工作。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一方面审定稿件、撰写文章;另一方面,还要接待各地交通联络人员和党组织的负责人。
在工作中,唐瑶圃作风朴实、谦虚好学。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没有军事生活经验,他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不摆架子。一有空就向周围的同志问长问短,熟悉野战生活,学习射击技术。艰难的斗争生活,使他从各方面不断得到锻练提高,由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转变成一名能文能武的抗联战士。
唐瑶圃不仅自己经受住了艰苦斗争生活的考验,而且深人群众,采取各种形式启发、教育战士。他自己动手,亲自编写党课教材和文化学习资料。夜晚,他组织干部、战士围坐在火堆旁学文化、上党课,使干部、战士既懂得了当前的革命任务,又明确了长远的奋斗日标。 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增强了抗战到底,革命必胜的信念。
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唐瑶圃同大家一起开荒种地,站岗放哨。一起挖野菜,采野果,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他的简朴作风和超人才华,受到干部、战士的尊敬和爱戴。
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环境更加险恶。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围剿。1938年,抗联活动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抗联第二路军转战到
牡丹江一带。敌人更加疯狂地对这个地区进行“大讨伐”,省委秘书处遭到严重破坏。唐瑶圃按省委指示,率秘书处的全体同志,把重要文件和印刷器材埋藏起来,加入到抗联第二军总指挥部的队伍当中,坚守于刁翎地区,顽强地抗击敌人。
1939年2月,唐瑶圃奉吉东省委之命,率胥杰、朴正熙、金永南、孙绍堂、梁铭生、李洪秀等十余人的小分队,向方正县境内的喀上喀地区转移,埋藏省委文件和省委秘书
处的印刷器材。他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经三天三夜的行军,到达了指定地点,迅速完成了各项任务。然后,他们立即返回总部,途经莲花泡时,遭到敌人袭击。敌人依仗人多势众,蜂拥而上。唐瑶圃临危不惧,率小分队十几名战士英勇奋战。最后,他头部中弹,与小分队人员全部壮烈牺牲。
中共吉东省委和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得知唐瑶圃等同志牺牲的消息后,特派一支小分队找到他们的牺牲地,将烈士们的遗体掩埋在莲花泡西岸陡峭的石崖间。同志们流着热泪向烈士们呜枪致哀。
革命先驱唐瑶圃,在开创佳本斯的革命事业中,,为创建佳木斯党的组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佳木斯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10-13 15:16: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朱鸿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