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抗战题词精选
P. 12

丰富多彩;墓志铭又为魏碑另一大宗,始于东汉之末,是埋入地下的堪碑,渐发展为一种石刻种类,目前已出土的北魏墓志多达数百方,  等等,而最受后人推崇的则是︽龙门二十品︾等;碑碣之类较著名者则有︽中岳嵩高灵庙碑︾、︽  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牛橛造像记︾、︽比丘慧成为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  墓志铭等几种类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巨大发展,北朝地区开窟造像风气极炽,造像记也随之大量出现。其较著名者有︽长  千百年来,独树一帜,时至今日,依然灿烂夺目。兹不赘记。  我们在这里所说题词的社会文化功用。因此,我们也将汉代碑刻引作现代名人题词的历史源流。至汉隶书法,其别成一体,成艺苑奇葩,  除其所具有的精美的书法艺术成就外,其歌颂神冥灵验、记述重大事件、纪念祖先前人、褒扬个人功绩之社会功用,恰恰也正类似于  颂个人德行;有竣功纪念碑,纪河川疏浚道途开通之土木工程完工者,等等。其他则还有画像题字、墓记、买冢记、石经等。这些碑刻,  化。从功用上来说,汉碑则有神碑、神庙石阙,以歌颂神冥灵

                                  南北朝时期,北朝碑刻大盛,较汉且尤过之,而字体中经魏晋,为之一变,是为魏碑。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有造像记、碑碣、摩崖、  汉魏以降,碑碣之风大盛。汉碑传世数量较多,风格类型多样,有  “ 秦七碑  秦始皇于公元前



                                                                                                     。秦始皇去世后,二世于其元年︵公元前
                                                                                                    ”


                                                                                     “ 书同文

                                                                                                              年统一六国,大一统帝国初建,书同文,车同轨。始皇帝尝数次出巡各地,群臣为歌颂其功德以昭示万代,
                                                                                                             221
                                                                                     ” 的标准与见证。同时,秦七刻石传世残石与摹拓,更是中国篆刻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秦刻石作为最

















                                                                                                     年︶出巡,又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帝盛德伟业,
                                                                                                    209



                                                                       “ 一碑一奇,莫有同者












                                                                        之谓。其较著名者有︽华山庙碑︾﹑︽礼器碑︾
                                                                       ”
                   张
                   猛

                   龙碑︾等,书法结构精绝,变化无端,















                                                                                                         “ 秦七刻石






                                                                                                         ”
                                                                                                                     12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