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恶魔的饱食
P. 69

结束语
                                                        731部队意味着什么
                  写《恶魔的饱食》最后一章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写作过程中,由于事实过于残酷,握笔的手多次停下来,不禁为“马鲁太”的悲惨遭遇流
               下了眼泪。从《赤旗》报开始连载这部纪实以来,我的心里燃起了火焰,直到写完最后的部分。原稿,仍留有燃烧的余热,那一定是精神和肉
               体上的热度尚未恢复正常的缘故。
                  正如序言中所说,这部纪实是作为小说《死器》的副产品而诞生的。由于在《死器》中谈到了731部队,所以作者得以接触该部队的生存
               者。从那时以来,逐步扩大了接触,搜集到包括照片在内的大量资料。
                  为了进行采访,我们去过的地方,除东京外,还有北海道、岩手、山形、宫城、福岛、茨城、千叶、埼玉、神奈川、山梨、长野、新潟、
               静冈、爱知、三重、滋贺、京都、大阪、冈山、广岛、山口、德岛、爱嫒、高知、香川、福冈、大分、鹿儿岛等地;接触过的原731部队人员
               达三十余人。此外,还有许多协助采访的人。其间读者也向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启示。之所以能够把这些一直隐藏多年的真实情况挖出
               来,写成这部有分量的纪实,是由于得到了该部队人员的合作和许多有关人员支持的缘故。
                                                    在战争这个“集体发狂”的行动中
                  在结束这部纪实时,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对日本人来说,731部队究竟是什么呢?
                  读者对不断揭露出来的731恶魔的所作所为抱有怀疑,说究竟是否人所能够干得出来的,人会变得如此残酷吗?许多人无法再读下去,不
               知不觉地放下了书本。
                  但是,在这里我敢说的是一旦人被战争的疯狂性所缠住,即使有些残酷,也会变得不感到异常。
                  毋宁说,那些拒绝执行残酷命令、保持着正常状态的人反而被视为“违反命令者”、“非国民”而受到惩罚。国民并非怕受惩罚,出于无奈而
               服从“异常残酷的命令”,而是在战争这个国家“集体发狂”的行动中,在坚信自己的行为“对国家有益”的情况下,毫不踌踏地干出了恶魔的行
               径。
                  真正可怕的是,犯下这种残酷罪行的人和我们一样并非另一种人这一事实。绝对不能忘记:我们也是在731部队延长线上的人。万一再次
               发生战争,处于同样条件下,我们也会不断地干出同样残酷的恶魔行径来。
                                                       成为发狂行动的刹车器
                  对日本来说,太平洋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把战争体验传下去,防止忘记战争记忆的运动。尽管这是一场侵略战
               争,但是,在(日本)国民中间,“尝到过苦头”这种受害的记忆和记录却占据了绝对优势,而《恶魔的饱食》是日本人“加害的记录”,加害的
               记忆容易淡化,也难以记录下来。
                  但是,我们觉得无论他是多么令人讨厌,也应首先作为战争体验的核心传下去。
                  和平时,提倡反战比较容易。但是,在整个国民被战争的疯狂性所缠住时,使他们成为冷静的刹车者,那就要靠过去的准确记录。它会把
               战争的本来面目告诉没有战争体验的人。
                  这是一部真实的记录,既不是731部队的赎罪记,也并非追究部队人员个人责任的一本书。在这支部队的人员中,有的人在战争结束30多
               年以后依然是终身负罪,隐瞒着战时经历,从社会上沉沦下去;也有人以该部队的活体实验为基础在学术界或实业界成为名利双收的人。虽说
               同样都是人,但是,731部队既是束缚他们人生的一副沉重的枷锁,也是他们取得功名地位的土壤和跳板。
                                                    为了不让《恶魔的饱食》重演
                  民主主义这个东西,从本质上来说是脆弱的,它本身又包含有违反民主主义的主义思想。如果不承认破坏和颠覆自己的敌对思想的存在,
               民主主义也就不能存在。在这里,它存在着体制上的脆弱性和注定的命运。
                  历史证明:存在着民主的敌人,一旦成了敌人(法西斯主义=独裁主义)的天下,再次收复民主主义就不得不付出大量流血的代价。在对
               敌人持续不断抱有怀疑和警惕的基础上,好不容易才能维持住民主主义。
                  为了不让《恶魔的饱食》重演,对于有可能威胁民主主义的东西,无论多么小的迹象,也都不能忽视。我们对民主主义的敌人怎样警惕都
               不会过分的。如果通过这本纪实能够重申这一点的话,那么,笔者将会感到再幸福不过了。
                                                       作者、采访和作品……
                  对于完成这本纪实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我最好的一位朋友下里正树。他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大量的资料在我身边堆积如山。
                  以往的纯文学性的私小说①,作家把题材置于自己身边封闭性的日常生活琐事中,脱离同社会的瓜葛,描写封闭的隐士世界,几乎不需要
               有采访能力。
                  ①日本文学中自然主义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多以第一人称,写生活琐事的小说。——译者注
                  但是,作家的关心一旦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开来,作品世界加深了同社会之间的联系,那么,作家就不得不从日常身边琐事中跳出来。
                  伴随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信息日益泛滥,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了读者和作者的关心。
                  对于描写再现开放了的世界,作者的经验是不足的。在描绘作者未经历过的世界时,送来现实之风的则是采访活动。在这里,作家的采访
               能力同作品的成功与否有着极大的关系。
                  但是,作家并不一定具备采访能力,作者个人的釆访也是有限度的。我多次亲身体会到:我自己去直接采访,对方反而不愿意谈情况。再
               者,作者直接进行采访,把感情过分转入对象,笔下往往就会缺乏冷静,也就难以做到同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进行仔细的观察。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