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门日报
2017-12-12 15:20:08
中国人遭遇的第一次恐怖袭击是日军在1937 年8 月13 日进攻上海。次日,发生了三次事故,中国空军的炸弹误击虹口,一枚落在公共租界东面附近,一枚落在六层楼高的大世界门口挤满了难民的十字路口,还有一枚落在南京路外滩靠近和平饭店的地方。近1200人被炸身亡,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来自浙江溧水县的赵彰泰亲眼目睹了大世界门口的爆炸及其惨烈场景:一煞时,尸首遍地,血肉模糊,摩登小姐,坐在黄包车上,只剩长筒丝袜,高跟皮鞋,人头不见了……哭声震天,满目...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12 15:10:32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整个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大量难民迁移逃亡到西部,形成前所未有的移民潮和难民潮。一战时人口迁移方向全面抗战时期的难民迁移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集体移民之一。全面抗战时期迁徙运动的方向是受日军的侵略方向影响的,根据日本侵占中国各地区的情形,国内迁徙运动可大致分为三个重要时期。1从抗战开始...
来源:搜狐
2017-12-12 14:57:45
到火车上当一个车童一九四一年,我父亲在浙江省浦江县郑宅孝门桥开了一家同浴官盐分销处。我在店里做杂活,卖盐、收钱、烧饭、炒菜,样样都干。父亲有一个要好的老朋友,叫张樟来。他每次来店里,我就点火奉烟。他经常表扬我:你很乖,今后到火车上当一个车童。父亲说:我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样样都会做,比哪一个学徒都好!寒冬腊月,我得知张樟来伯伯的儿子张世美要回家结婚,他在铁路警察部队当官。我要求父亲托张樟来伯伯的儿子帮我介绍,去铁路上当一名...
来源:浦江县政协
2017-12-12 14:51:45
十几年前,母亲以九十高龄病故。晚年我将她老人家接到城里住,有好几次,半夜里听到她从喉头发出的嗷!嗷!声,凄厉而恐怖,我只好起来到隔壁房间去把她推醒。她总是告诉我说,梦见日本鬼子追来了,拼命逃呀,可小脚一拐一拐的,总是跑不快,真急煞了!抗战爆发不久,日寇就占领了靖江县城。那天听说日本鬼子下乡扫荡来了,母亲和姑母带着我和妹妹,跟着一小群人往北乡拼命跑。才走了几里地,就发现前面的桥已经坍塌了,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幸而水并不深,水面也不...
来源:92_z_y的博客
2017-12-12 14:43:29
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遭受沉重苦难的日子,父亲教育救国的梦破灭了,为着躲避敌机的轰炸,父母亲带着全家坐船回到了故乡庐江,住在城中外祖父家。这时除了我和大哥以外,还有三弟宇均,五弟宇为和一个刚呱呱出世的小妹妹。我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位戴着着瓜皮顶帽,穿着长袍马褂的老人,手里经常拿着一根长长的烟袋,说话有点口吃,对着他两个孙子守文与同云非常严厉,经常加以训斥。但对我们几个外孙却满脸笑容,这是因为我父亲不再是一位遭人白眼的赋...
来源:朱老迅的博客
2017-12-12 14:35:16
现年89岁的抗战老兵李家忠出生于县深柳镇,祖屋与老县委大院相对,在日军占领安乡时逃难前往常德,入伍参军。说起记忆中的抗战岁月,老人几度哽咽。1943年5月,侵华日军为了歼灭荆江以南的国民党野战部队,向湘鄂边陲要冲、洞庭湖平原的南县、华容,安乡、汉寿一带推进,发起宜南作战, 5月8号,日军占领安乡。就这样,当时年纪还未满17岁,正在师范念书的李家忠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旅。李家忠老人回忆,当时他从学校出来,逃到了乡下,在他准备去堤边集镇码头修...
来源:铁血网
2017-12-12 14:31:55
路 认 义 父刘慕殷派刘炳楠、刘炳文兄弟俩在南阳胜村走了一圈,没有找下新的住处。刘慕殷安慰大家说:就在这里将就些时吧。干草铺在地上可以当褥子,既隔潮,又暖和;里面套着的土窑洞也可以住人、做饭,简陋一点惹不起人们的注意,更安全。老人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年轻人也不好意思说牢骚话了。最让他们感到幸运的是遇上了个好房东。房东一家老小对刘家都很好,特别是男主人,朴实、勤快,刘家缺什么他就给找,给借,还常到草屋里觑寒问暖。过了几日,...
来源:拙朴园的博客
2017-12-12 12:00:49
欲 弃 亲 生乌云使夜色更暗,偶尔,夜空中露出弯弯的月牙,但很快就被更厚的云层遮住了。夜,山村的夜,死一样的寂静。先期到达兆虎堰村的男人们,把住宿安排好后,其它的家人也陆续到达了兆虎堰村。二十匹骡马卸下东西,打间后,连夜返回了县城。兆虎堰村位于兆虎岩山上,南坡与白家掌村接壤,北坡下是南沟村,西距郝家沟三里,东面尽是高山。据传说,东山间曾有老虎出没,村民上山砍柴、下地劳动都要先站在山岩或地堰高处,看一看有没有老虎的行踪,因而取名...
来源:拙朴园的博客
2017-12-12 11:58:13
仓 促 起 程黎明,东方现出鱼肚白。紧一阵慢一阵的枪炮声隐隐传来,告诉人们,灾难越来越近了。头天晚上,刘慕殷和儿子们对形势作了分析:鬼子进平定,一是从旧关、新关、槐树铺而来,一是从马山、东回、柏井而来。而且,占领平定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而是要继续向昔阳、寿阳方面挺进,直至山西首府太原。因此,逃难到西南方的冶西方面比较安全。匆匆吃过早饭,全家动身了。老的年近八旬,小的尚在襁褓,仅穿衣吃饭就用了好长一段时间。出发了,女人们有的提...
来源:拙朴园的博客
2017-12-12 11:56:16
来源:拙朴园的博客
2017-12-12 11:50:51
跑鬼子反到合肥从我记事起,父母就从合肥到芜湖谋生,先后生下五男二女,1936又生下我最小的妹妹,只是顾虑养不活,刚出世就让姓杜的接生婆抱走,从此无音信。战前大哥龚理璋已在南京铁路局当了火车司机,印象中他常常早出晚归。于是每天傍晚我们弟妹都在家门口宁芜铁路边上等候,火车一到,只要看到是大哥在开,就知道他一会就会从芜湖站回来了。印象中那时因为是蒸汽机车烧煤,他只有眼眶内黑眼珠外是白的,满身满脸都是煤灰。1937年秋凉快后,日本鬼子的飞机不...
来源: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合肥)
2017-12-12 11:48:35
今年85岁的陈尚秋是地道九江人,但他的童年却是在逃难中度过。因为日军的侵略,为了躲避战乱,当年5岁的他跟着家人辗转各地,10年之后才再次回到九江。陈家是一个大家族,随着当时战事吃紧,陈家决定放弃位于龙山脚下的大宅子,开始逃难。龙山就在现在龙山小学的位置,以前的龙山小学在山顶,我家就在山脚下,门对大中路。陈尚秋还记得,当时有军车拉着大块的麻石条从大中路经过,后来听说是用民船拉着麻石条沉在彭泽马当。马当是战略要地,当时以这种方式堵塞长...
来源:九江新闻网—九江晨报
2017-12-12 11:45:12
1937年七 七事变爆发,华北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重要大学及机构纷纷踏上了南渡之路,梁思成一家以及冰心一家也随之加入了向南流亡的大军之中。梁思成、林徽因当时供职于中国营造学社,为了不当亡国奴,梁家一行人只带了一些铺盖及随身首饰匆匆离开北京。历经舟车劳顿之后,他们先至长沙,后到昆明,最后落脚于四川李庄。梁思成一家(梁、林、梁从诫、梁再冰、徽因母亲)逃难的过程极为惨烈:他们全家从北京逃往天津时,竟然和日本兵散坐于同一个火...
来源:韩众城的博客
2017-12-12 11:43:05
战争的形势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掌握和预料的,虽然绍兴人笃信菩萨保佑,也只不过是自我安慰和一种渺茫的期望而已。飞机来了,哪怕你跪在菩萨面前烧断了香磕破了头,炸弹要开花仍是不会有菩萨来 挡驾 的。所以,现实终归是现实,只要杭州那边有什么不好的消息,萧山到绍兴路程不远,很快就传来了。正如俗话所说 十里路上无真信 ,一传十,十传百,越传人心越慌。就像前一次自我安慰地说到了国庆节就不打仗了一样,这一次大约也是类似的谣传,说:过了年就太平了...
来源:绍兴网
2017-12-12 11:36:25
大约是十月初,我们离开了杭州。原以为躲过几天,以为十月十日国庆节一到,就会停战,就会恢复和平,人们又可过平静的生活了。这当然只是希望、只是一厢情愿的意想。实际上,现实却比这严酷得多。我们越到江边,越靠近船码头,就见人群越像是赶命似地逃奔,挑的、背的、抬的、坐车的、徒步的,穷的、富的……什么样的都有。瞧那个狂奔劲儿,就像鬼子的大刀已经砍过来了,逃命的欲望控制了整个乱哄哄的人群,不管是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哭的、喊的,都拼命朝着...
来源:绍兴 网
2017-12-12 11:33:32
在1937~1940年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冒着日军飞机轰炸和机枪扫射的危险,承担着邮车(先是火车,后是汽车)押运工作,经常往返于抗日前线:往来于杭州、金华、江山、浦城、湖镇、弋阳、鹰潭、南昌、株州等地。父亲认为自己是流亡关内自愿抗日的东北汉子,为维护邮件成功转送,不怕牺牲,自告奋勇地承担前线邮车的押运任务。母亲则在兵荒马乱的逃难日子里,辗转频繁的搬家(浙江金华、福建浦城、江西鹰潭),无时无刻不担心父亲安危,同时保护和照料着我和弟...
来源:360图书馆
2017-12-12 11:25:11
人物简介:陈香梅,全球杰出的华裔女性。19岁时是国民政府中央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23岁与美国飞虎队(原名美国空军志愿队)陈纳德将军结婚,成为显赫人物。33岁丈夫不幸病逝,孤身奋斗活跃在政坛。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布什,先后有八位美国总统对她委以重任。她也是第一位进入白宫参政的华裔,被评为全美国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美誉,她曾为尼克松1972年访华和里根1979年实现中美建交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作出积极贡献。邓小平高度赞誉...
来源:湛江新闻网
2017-12-12 11:17:55
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何况,那是逃难,不是旅游。八月份,重庆是火炉,老舍初到便领教这老君炉的厉害:我永远没睡过凉席,现在我没法不去买一张了。睡在凉席上,照旧汗出如雨。墙,桌椅,到处是烫的;人仿佛是在炉里。(《八方风雨》,《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第392页)走遍中国,大长见识;颠沛流离,却大吃苦头。生活苦了,营养不足,又加上爱喝两杯酒,遂患贫血。贫血遇上努力工作,就害头晕———一低头就天旋地转,只好静卧。(同前,第397页)老舍总算是一人吃...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17-12-12 11:12:18
今年91岁的高与炎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福州,20岁参军成为通讯兵,所在部队长期守备在广东沿海。在他小的时候,福州还没沦陷,但因为在沿海,已经开始打了,比较危险。当时我还是学生,在福州一所高中读书。后来,高中搬到南平时,我就跟着学校走了。前后读书差不多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时局动荡,高老就和很多年轻人选择向贵州的方向避难。据高老回忆,当时二三十个同学一块走,学校一位带队的人把他们带到贵州去。那时候走小路,一天走七十公里,走了很久很久。有...
来源:福州新闻网
2017-12-12 11:06: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