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中,屠杀与反抗同在,屈辱与光荣并存主持人:电影《南京!南京!》,给我们展示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一些情节。那么,这有历史事实根据吗?孙宅巍:我非常赞同《南京!南京!》中对南京沦陷后中国军队所进行的巷战的强化处理,以及对中国军民对侵华日军大屠杀时所表现的反抗精神的刻画。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4-07-19 09:13:58
那个寒冬,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惨绝人寰,震惊世界。历史,早就把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暴行钉在耻辱柱上。但在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坛和社会右倾化加剧,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行再度甚嚣尘上,且手段更加多样。201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
来源:人民网
2024-07-19 09:06:13
我与时间赛跑,发掘南京大屠杀史料——访日本民间南京大屠杀研究者小野贤二
16日…将一部分俘虏押到长江岸边枪杀。17日……将剩下的1万多人处决。……这是一名叫菅野嘉雄的侵华日军80年前日记中的一部分。发现这本日记的,是一位名叫小野贤二的日本人,他从1988年开始发掘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资料。小野虽不是大学教授,但比一些学者更严谨与专注。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对约300名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
来源:人民网
2024-07-19 08:56:14
▲松井石根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听候判决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松井石根曾长期在日本军队机关供职,在中国旅居达13年,是一个日本中国通。他历任联队长、旅长、师团长及军事参议官、驻台湾日军司令官,1933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抗战全面爆发后,松井于1937年8月15日被任命为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赴华指挥日军作战。松井主张必须攻占南京,并表示方面军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贾晓明
2023-02-21 16:04:45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暴行。当时,《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那么,谁是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新闻记者?长期以来,许多学术著作都说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弗兰克·提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5日 第 11 版) 作者:钱国宏
2023-02-15 15:16:48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19 2万余件馆藏文物史料、1216套6318件国家珍贵文物,记录着任何淡化、粉饰、歪曲、否认都不可改变的历史真相。外国人镜头记录下的屠城影像、侵华日军拍摄的战场照片、250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音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呈堂证供……13日,《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
来源:新华网
2022-12-13 09:55:24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出于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迫使中国政府俯首投降的罪恶目的,采用极其野蛮的手段,对和平居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一场有预谋、有组织、有指挥,长达6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曾有20余位外国人士留守南京,并组织有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后改称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曹必宏
2022-11-14 15:39:57
1937年11月12日,国军撤出上海,国民政府即于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将政府机关、学校、工厂陆续迁往内地,以重庆为陪都。原来在同年6月有100多万城乡居民的南京,至12月初估计只余46至56万人。同时,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命其作短期固守或相机撤走。早在1937年8月15日起至12月初,日军已对中国首都南京实施无差别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院
2022-10-09 09:14:48
摘 要: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纷争不断,议点颇多。而两次中日战争,更是给中国以沉重的打击,并留下了许多痛苦的回忆。这其中,尤以发生在 1937 年末到 1938 年初的南京大屠杀为主要代表性事件。在这场浩劫中,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被攻陷,被屠杀的我国同胞达 30 余万。时过境迁,虽然当年的历史事件距今已过去 75 年,但影响犹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时刻都在提醒我们后来人去认真反思那一段沉痛的历史记忆。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第34卷第7期
2022-09-09 08:41:34
1957年12月,金陵大学历史学教授、上美国人贝德士博士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后改名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的发起者之一,也是这个委员会最后一任主席。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贝德士以历史学家的职业习惯,当时就作了大量实录与对外报道,并收集保存了各种宝贵的文字资料。贝德士将国际委员会宝贵的档案文献资料保存下来。1938年1月10日,
来源:档案建设,2011年8月
2022-09-08 15:53:0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以来收集了大量的文物、史料,使馆藏文物史料从建馆之初的百余件达15万多件,并秉承“以史为鉴”的理念管好用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史料,为守护这段见证中华民族受难的屈辱历史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来源:日本侵华史研究
2022-09-08 15:38:31
对于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日本国内的历史教科书或含糊其辞,遮遮掩掩;或措辞低调,缩小影响;或粉饰侵略,避而不谈。日本的右翼势力包括政府官员甚至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日本战时利用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的掩盖粉饰;日本右翼对“大东亚战争”的肯定;法官帕尔“东京审判史观”的影响;日本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和善待战俘的曲解。
来源:南京大屠杀史研究. 2012年03期
2022-09-08 15:27:25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而日本右翼势力却一直竭力否认日军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公开叫嚷“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日本政府为表彰当年上海派遣军的“功绩”而颁发的“征支纪念”币的发现,是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有力佐证。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27卷第5期
2022-09-08 14:46:54
叙事视角,主要是指叙事者观察并讲述事件或故事的角度。对于历史著作的历史叙事来说,多视角相比较单一视角似乎有着更多叙事功效。文学作品的历史叙事视角,相比较多人物视角叙事,从固定的一两个人物视角叙事似乎更成功些,这也许是文学与历史在叙事上重人、重事的不同特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其叙事视角很难严格限定在某一两个人物的眼界范围。但是,与历史著作稍异而与文学作品相同,电影艺术对历史叙事视角的独特选择,不仅仅是作者的叙事...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8月第30卷第3期
2022-09-07 15:44:2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已过去了70年,然而,日本政府至今对那场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不能有正确的认识,也从未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道歉;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因此,中国学者有责任揭示侵华战争中日本暴行的真相。由南京大学历史学者担纲编写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公开出版,就是对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态度的严正批判和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有力回击。该书已出版的28卷共计1500万字的...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022-09-07 14:59:44
本文首先回顾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历史背景,并以此指出日军侵占南京实属“不法行为”。其次,文章通过对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日军对中国军民施行的屠杀、抢劫、强奸、放火等内容的梳理,详细分析了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五种原因,进而指出南京大屠杀是对人类和文明的亵渎,否定南京大屠杀是对中国人民的再度伤害。
来源:日本侵华史研究 文/【日】林伯耀
2022-09-07 09:34:25
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初期,为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原打算在短时期内征服中国,迅速结束战争。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日军首先在淞沪战场遇到了中国军队空前顽强的抵抗,而随后南京国民政府的迁都决定更意味着战争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落空。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行动中,由于日军的进军速度过快导致其后勤补给发生困难;同时,为了继续进行战争,日军也难以抽调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去看管先前俘获的大量俘虏。于是,为了节省粮食及其他战争资...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022-09-07 08:55:23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陷落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超过30万。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
来源:知行网
2022-09-01 15:41:58
安全区內难民营一角。南京国际安全区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部分成员,居中者为拉贝。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从这天开始,南京恍若与世隔绝的人间地狱,侵略者制造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也就在这时,有23名西方侨民自愿留在南京并主持设立了南京安全区(又称难民区),籍此保护了近30万中国人。安
来源:人民网
2022-07-30 14:44:07
钟楼旧影。 校方供图南京难民保护区金中收容所工作人员合影。洪大中 校方供图今天,对于南京金陵中学的学子来说,如果不是看到校园里那块抗日战争纪事碑,也许人们很难想象这座清静的校园,曾在战争年代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石碑后面就是这所中学标志性的建筑——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钟楼。侵华日军的铁蹄踏进这座城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钟楼地下室里
来源:扬子晚报
2022-07-30 11:3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