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名人向恺然,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出生在平江县长江源的山里、小地名叫毛坡冲的一户贫苦农家(现为平江县瓮江镇四合村杜公组)。向恺然幼年受到当地浓厚的文风武韵熏陶,加之勤奋聪颖,故文武均具根底。在家乡读5年私塾后,考入省城楚怡工业学校。毕业后曾两次东渡日本,肄业于日本华侨中学和法政大学。学成回国后,无法实现用世报国之心,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3-07-20 09:56:11
沈雁冰,即茅盾,不仅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他还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著名文化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1920年7月中共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920年10月茅盾便由李达、李汉俊介绍加入,在当时的党刊《共产党》杂志上他发表了《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美国共产党党纲》《美国共产党宣言》等译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
来源:搜狐网
2023-07-20 08:55:56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曾出现欣欣向荣、蓬粉发展的气象,大批灾化人分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抗战文化工作。大西北的进步文艺运动也一度活跃起来,兰州在一九三七——三八年,曾聚集过不少文艺工作者从事进步话剧和文学活动,如肖军、赛克(陈凝秋)、吴晓邦等著名文学索、戏剧家、舞对家等都在兰州播下过进步文艺种子。但是,仅距抗战爆发两年以后,一九
来源:《社会科学》 1982年02期
2023-07-19 15:54:55
抗战文艺杂志《文艺阵地》创刊号在浙江省桐乡市茅盾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本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创刊号,一行行跳动的字符犹如嘹亮的号角,激励着中国大众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1938年2月初,辗转汉口的茅盾与徐伯昕、邹韬奋商量筹办文艺杂志的计划,决定刊名为《文艺阵地》,这就是《
来源:红星闪闪
2023-07-19 15:04:25
1939年5月,新疆学院举办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活动,茅盾给大家演讲他参加五四运动的经历。我们新疆女校全体师生都去听讲。当时在新疆女子学校(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前身)当老师的王采南老人在回忆文章《忆茅盾与赵丹在新疆的几段往事》中写道,茅盾先生分析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还鼓励我们要共同建设民主、幸福的新新疆!大家听了都很振奋!茅盾原名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023-07-19 09:04:24
延安鲁艺文化园区一角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文艺出发地。陕西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发源地,红色文化深深地滋养着这片文学的沃土,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基因,为陕西文学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充足养分。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王汶石的《风雪之夜》、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到李敬寅的《转战陕北》、
来源:陕西日报
2023-07-18 16:23:39
编者的话抗战题材小说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变化的发展轨迹,伴随着这样的发展,我们对于战争和历史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深入。作者在文中回顾了抗战题材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抗战期间(1931-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新时期之间(1945年-1978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至今)。文章着重分析了新时期抗战题材小说的特点,认为其较之前的
来源:中国作家网 纳杨
2023-07-18 15:56:37
马文科 | 在危难中,中国军人意味着什么——读“亮剑系列丛书”《团政委》
翻开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亮剑系列丛书之一、李海鹏创作的新作《团政委》,突然有一种久违的感动:炮火纷飞的岁月,各级战地指挥官举起驳壳枪,高呼一句跟我上,带头冲锋陷阵,从而凝聚成一种克敌制胜力量;和平发展年代,当地震、海啸以及最近席卷南方地区的暴风雪突然袭来之时,无数一线团队指挥员发出我带头的铮铮誓言,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奋战在救灾抢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2008年2月12日
2023-07-18 14:24:28
自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结束长征,国内外进步报刊对长征英雄事迹的宣传,使得中国红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受到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由于受到封锁,根据地既得不到外界的援助,也无法向外界报道人民创造的伟绩。根据地在人们心中成了一个谜,国内外千千万万的人想了解根据地特别是延安的真相。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首次访问了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祥兵
2023-06-28 14:31:19
▲《新世纪》创刊号1936年9月1日,《新世纪》月刊在上海创刊。姜君辰为编辑,钱亦石、张健甫、李平心、陈伯达、张西超、沈志远、胡愈之等为主要撰稿人。作为大型理论刊物,该刊仅存续了4个月,即被国民政府查禁。《新世纪》虽昙花一现,但开启了以文化拓荒助力民族解放的民间办刊新风向。阐扬理论 助力解放事业《新世纪》创刊献词指出:阐扬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慧
2023-06-28 10:21:16
劳动的乐与哀、甜与苦及劳动者的生存境遇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抗日战争爆发后,生产环境遭到破坏,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更加艰难,当时许多文学作品对此都有反映。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对待劳动、劳动者的态度和立场对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创作有导向性的影响。而在各种文体中,延安旧体诗关于劳动的书写极具典型性和开拓性,构成了独特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宁
2023-06-28 10:02:23
《中国妇女》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妇女期刊。1939年2月20日,为了更广泛和更深入地动员广大妇女参加和支援抗战,指导和帮助各地妇女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该决定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纠正过去对妇女工作的轻视、忽视和消极的态度,用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和解释妇女大众在抗战以及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黄咏欢 刘固盛
2023-06-28 10:00:54
《胶东大众》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知名的红色期刊,1941年1月15日创刊于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之一——胶东革命根据地,1947年9月15日终刊,总共出版63期。作为胶东革命根据地创办较早、刊期最长、影响最大的刊物,《胶东大众》在宣传党的抗战政策、国内时局态势以及根据地人民呼声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堪称波澜壮阔的胶东革命史上不可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晓芳
2023-06-27 11:13:23
《北方文化》是晋察冀解放区的综合性文化半月刊,1946年3月1日创刊于河北张家口,1946年8月16日,《北方文化》出版至第2卷第6期终刊。该刊为16开白报纸铅印,由北方文化社出版,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发行,总共出版2卷12期,第一卷主编成仿吾、张如心,第二卷主编成仿吾、沙可夫,编辑陈企霞,编辑委员会由丁玲、成仿吾、艾青、沙可夫、何干之、吕骥、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静
2023-06-26 14:58:16
1939年1月,大型综合性杂志《东南战线》在浙江金华创办,每月逢五日二十日发行,骆耕漠、邵荃麟等人负责。《东南战线》由《抗建论坛》《战时生活》合并而成,由当地生活书店总经销。1939年4月,周恩来到皖南视察工作,在金华接见骆耕漠、邵荃麟等人,并就《东南战线》的办刊方针、编辑策略等做出指示。但同年6月该刊即被查禁,前后共出版五期。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伟
2023-06-26 10:12:19
《妇女生活》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进步刊物,发行量一度高达2万多份,是研究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重要文本。《妇女生活》于1935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作为《申报》副刊之一的《妇女园地》。上海沦陷后,《妇女生活》于1937年11月迁往武汉,1938年8月武汉告急,又迁往重庆,1941年1月16日出版至第9卷第6期后因皖南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志靖 曾建芳
2023-06-25 15:07:18
《七月》是著名左翼文艺人士胡风创办的、在抗战大后方特别是进步青年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文艺期刊。《七月》初创于1937年9月11日,社址在胡风租住的法租界雷米路(后改为永康路)平民住宅文安坊六号,印刷和发行由费慎祥负责。《七月》在上海只维持了半个月,在出版第3期后于25日停刊。随后,《七月》于10月16日在汉口正式创刊,主编为胡风,发行由熊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许可人
2023-06-25 14:54:49
《中国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10月因办刊环境艰难而停刊。1939年4月16日,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推动下,《中国青年》在安吴复刊,第二期起迁至延安。毛泽东亲自为刊物题写刊名,胡乔木担任主编,作者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等党的高级领导人。1941年3月,由于物质条件艰苦,加之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凌富亚 唐倬
2023-06-25 14:42:44
《抗战评论》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驻赣新四军为宣传抗日和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办的抗日宣传刊物,旬刊,前后共发行12期,由南昌抗日评论社编辑兼发行,社址位于南昌天后宫30号。《抗战评论》主要刊发与抗日有关各方面的内容,设置国内外新闻、文艺、报告、通讯、短评、诗歌、漫画等版块,内容以抗日救国新闻、宣传抗日救国舆论和偏重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夏巨富
2023-06-25 11:39:12
1941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决定,把提倡调查研究看成是扫除主观主义作风的重要环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率先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到农村去补课。经党中央同意,他从中央几个部门抽调了刘英(张闻天妻子)、雍文涛、马洪等九名干部,组成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于1942年1月26日起,深入陕北、晋西北农村基层进行了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2023-06-21 14:45: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