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丛书名:大学五书作者:陈平原内容简介:作者借助档案、报道、日记、书信、散文、杂感、诗词、著作等不同史料的仔细辨析,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书稿跨越虚构写实的鸿沟,让日渐遥远的 "老大学的故事 "重新焕发光彩。作者在论述中注重历史资料的发掘,着意生活细节的勾勒,强调教育规律的总结,凸显读书人的心境与情怀,引入国际视野以及当下的问题意识。作者介绍:陈平原,文...
来源:搜狐读书
2018-03-21 14:27:21
开篇语:黄河涛涛,秦岭莽莽,八十五载筚路蓝缕,桃李芬芳;终南巍巍,河汉泱泱,八十五年风雨同舟,硕果飘香。西安培华学院,诞生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曾走在一条岁月飘摇的路上,从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开始,几易其名,又几度迁转。特殊的成长背景带来了特殊的命运,尽管在磨难与坎坷中载沉载浮,它却为女性教育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陕西的民办教育乃至全国的民办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我们打开西安培华学院85年记忆的闸门,翻开学校悠久的历...
来源:华商网 西安培华学院
2018-03-21 14:20:29
抗战爆发后,中国众多高校先后内迁,师生们以爱国情怀和学术坚守书写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文化传承、大学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精神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各大学都加强了抗战时期的学术史研究。记者近日在采访中注意到,校史寻根、文化反哺、学术铸魂成为近年来许多中国大学的文化精神传承三部曲。寻根研史:为保留文明血脉而奋斗有学者研究提出,无论在规模、时间还是影响深远的程度上,抗战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27日第719期 作者:曾江
2018-03-21 11:41:09
左图:东北大学北平总校校门 (资料照片)右图:一二·九运动中,东北大学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资料照片)九·一八事变让东北大学成为一所流亡大学,先后流亡北京、西安、开封、三台等地,历时十八载,风雨载途,弦歌不辍——一二·九运动,东北大学师生走在最前列,成为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西安事变,东大学生的请愿行动点燃了这一重大事件的导火索,成为时局转换的有力推手。全国抗日英烈中,东北大学有60多位……东北大学以深植血脉的报国信仰...
来源:腾讯网 经济日报 作者:张允强
2018-03-21 11:37:19
抗战时期组建的西北联大,自觉推进教育与抗战建国相适应,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增强民族自信、爱国精神。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课外活动中,形式丰富。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课外考察、纪念活动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联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下,形成了天下为公、不诚无物、勤奋敬业、质朴务实的优良作风和品格。西北联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反映了大学是...
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作者:兰梁斌
2018-03-21 11:21:19
西南联大原教室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校门梅贻琦宣布联大胜利结束联大欢送抗日从军的同学湘黔滇旅行团经过近日楼在中国现代史上,没有哪一所大学能像西南联大那样,引起海内外无数知识分子的注目。这所大学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成长。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全体师生铭记国耻,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虽身处硝烟弥漫的动荡年代,仍以教育救国、学术救国为己任,传承延续了民族文化的命脉,保证了中国教育和学术进步之可能——在8月15日日...
来源:云岭先锋网 云南日报 作者:陈鑫龙 施铭 汪婷婷
2018-03-21 10:57:18
1937年11月太原会战结束后,日军兵临潼关,威胁西安 。国民政府指令东北大学由西安迁往青海。但经多方物色,东北大学仍未在青海寻到适宜的校址。臧启芳校长见事情危急,便委托文学院院长李光忠前往四川寻觅校址。经四川省地方当局协助,费时月余,最终在12月借到川军29军军部、草堂寺全部及潼属联立高中一部,作为学校的校址。1938年3月19日,由西安行营指拨大卡车十余辆载运东北大学教职员眷属及图书仪器前往四川三台。东北大学学生则由工学院院长王文华率领,...
来源:东北大学新闻网 东北大学报 作者:陈均
2018-03-21 10:54:03
牛头山防空洞,庇护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夕阳西下,赶往三台杜甫草堂公园采访时,三台中学的老校友谢勇,特地领着记者登上石梯,来到了嵌在牛头山山凹里,由当时国立东北大学组织修建的防空洞前。在洞口,不时有游人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子前拍照留念,旁边的亭子里有老人在哼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三台县人防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夏天,他们已向上级部门报告,计划对牛头山防空洞进行保护性开发。1938年3月,从绵阳到三台的公路上,一群背包挑担...
来源:东北大学新闻网 绵阳日报 作者:田明霞等
2018-03-21 10:51:57
三台版无问西东:国立东北大学内迁 留下深深文化烙印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近期正在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让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大热血儿女赢得了现实社会的众多目光,可你是否知道,抗战时期的绵阳也上演着类似的故事,这就是国立东北大学内迁三台,在三台、绵阳、遂宁、射洪等城市留下了斑斑文化烙印。汉公弟子痛流亡,数池疆,半沦丧,十载三台,父老热心肠,突袭断粮年月日,似亲人,像家乡,今东大步辉煌,内名扬,外留芳,两院名师,为国育栋梁,蜀水巴山曾...
来源:绵阳信息网 绵阳日报 记者:陈荣
2018-03-21 10:48:38
筚路蓝缕 弦歌不辍 续存中国近代最早的矿业学府血脉——抗战时期的中国矿业大学
焦作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甘肃天水办学旧址■编者按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河南郑州、江苏苏州,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先后迁至天津、北...
来源:徐州日报
2018-03-21 10:42:13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门壁。1939年3月,学生进步社团自励社成立,图为部分社员合影。国立西北大学师生欢送抗日从军学生。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大学中共地下组织部分负责人。一、西安临时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为了使中华民族文明之火胤续不灭,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如上海内迁院校25所,北平14所,河北8所,广东7所等等。当年9月初,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
来源:陕西党建网
2018-03-21 10:36:09
东北大学学生在图书馆学习。离开四川三台返回沈阳前,全体师生在礼堂前合影。东北大学在四川三台时的校门。核心提示1938年3月初,东北大学将校址选在了四川北部的一座小城,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3月19日,东北大学师生趁着夜色从西安火车站坐上了火车,20日到达宝鸡。22日,东北大学500余名师生在宝鸡集合完毕,编成了3个中队,开始步行,向三台进发……那一刻,没有人想到,他们会在那里度过8年。图书馆天天爆满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一座有着220...
来源:人民网 辽宁日报 记者:王岩
2018-03-21 10:22:30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一所存续了仅仅1年零4个月的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这所在抗战期间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等共同组建的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大双峰并峙,双水并流,南北呼应,延续了中国现代教育的火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平津到西北——将中国高等教育向西推进了一千公里从平津到西北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大幕。7月29日,北平沦陷。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的数理学院和文学院分别成为日军的警备司令部和...
来源:搜狐教育—西北师大 《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18日 作者:来鑫华 赵宝巾
2018-03-21 10:18:14
迁川高校48所,其中,成都8所,乐山3所,绵阳三台1所,宜宾江安、南溪李庄各1所,自贡1所,泸州泸县1所,其余内迁到重庆、万县(今重庆万州)、江津等地。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那场战争中,中国的大学遭遇一场浩劫。为避战乱,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颠沛流离,内迁大后方的西北西南诸省。9月2日,湖北人张在军的新书《当乐山遇上珞珈山》开印,新书讲述了武汉大学西迁乐山的历史往事。根据他的研究,从1937年开始,中国相继有69所高校内迁。...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川日报 作者:朱雪黎
2018-03-21 10:04:35
绵阳三台县梓州公园,当地百姓往往会在一个被封闭的防空洞前驻足。防空洞旁的指示牌上介绍,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学生为避日军空袭而挖的临时避难所。如今,它成为三台县的抗战遗址。制图 朱濉绵阳三台县梓州公园,当地百姓往往会在一个被封闭的防空洞前驻足。防空洞旁的指示牌上介绍,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内迁三台的东北大学学生为避日军空袭而挖的临时避难所。如今,它成为三台县的抗战遗址。抗战期间,四川共接纳48所内迁大学,占战前中国108...
来源:新华网 四川日报 记者:吴晓铃
2018-03-21 10:00:06
西南联大校门从左至右: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西南联大师生欢送从军抗日同学西南联大校舍在简陋图书馆里刻苦学习的联大学子1944年联大文学院部分教授合影闻一多给学生演讲一二·一四烈士公祭典礼现存云南师大校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本报记者 张晨引言:教育史上的奇迹一块普通的石碑,静静立于校园一隅。石碑正面,记下一所仅仅8年的大学的历史。碑阴,刻着832个名字。这块石碑,名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832个名字背后,是该校抗战以来从军的832名...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教育报
2018-03-21 09:48:31
本报讯(记者 毛庆 通讯员 胡卓然) 2017年06月07日是东南大学115周年校庆日,下个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东大四牌楼校区设立过整个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伤兵医院,即当时被誉为伤兵医院之冠的首都医院。市方志办多方搜集史料文献记录,首次还原了这段南京抗战史上的难忘一幕。七七事变后不久,多地抗战伤兵转运会集到南京进行抢救,以至于出现伤兵集中于南京者过众,而当地军医院床位短缺局面。为了确保更多伤员可以被救治...
来源:南京日报社数字报刊_南报网2017年06月07日A02版 记者:毛庆 胡卓然
2018-03-20 14:09:02
1946年3月2日,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决定在原址立碑纪念的日子。虽然当日距今日已有59年之久,但是西南联合大学那段在战火中光辉的岁月和西南联大人顽强的奋斗不息的精神仍然为我们所怀念、所敬仰。原址立"三绝碑"纪念珍贵往昔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开始准备北上复员。为了纪念西南联大这一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壮举,学校决定在原址留碑。1946年3月2日,梅贻琦校长召集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等人文名家共商此事,并请当时的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
来源:新浪教育
2018-03-20 10:41:52
文 邢公畹 陈珍24把金箱钥匙回忆起1937年7月南开大学受到日军炮火轰击,不得不全体撤离,当时的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说:(当时)我这个秘书长,带着南开的全部家当,24把金箱钥匙,无可奈何地逃离八里台,一直逃到了昆明!七七事变后,驻平津的中国军队撤出,日军更加肆无忌惮。盘踞在离南开大学不远的日军兵不时骚扰居民,并向过往的南大师生耀武扬威。一天,日本特务竟然携带武器驾驶汽车闯入校园绑架爱国学生,随着局势日益危急,南大开始紧急疏散人员、图书仪...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人民政协报 作者:邢公畹陈珍
2018-03-20 10:36:17
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示意图(最上线路为徒步行进线路,中间线路为乘车线路,最下线路为出海线路)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到达昆明1938年2月湘黔滇旅行团辅导委员会全体合影(居中站者为黄钰生,蹲者为闻一多)张锡祜(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四子)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时失事殉职,图为他在战机前留影西南联大培训出来的翻译官乘飞机赴缅印抗战前线长沙临时大学部分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步行赴昆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29日北平...
来源:南开大学校史网 《天津日报》 记者:佟迎宾 徐丽 胡萌伟
2018-03-20 10:3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