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4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民族精神 刘大年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讨论准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问题。这个事情抓得很及时。会议通知中列举的一些题目,我讲不出多少意见,只能就其中的两个问题简单说几句。
一关于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八年全面抗战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这个根本转折,一是近百年间,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无不遭受失败,抗日战争第一次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二是八年全面抗战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日甲午战争一百周年 前言──编者
甲午战争研究•台北 林庆元
1994年6月25—27日,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甲午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我国台湾、大陆,和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学者一百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这次研讨会共分四个主题进行研讨:(1)外交与国际情势,(2)海战与陆战,(3)马关条约与割台,(4)战争的结果与影响。
大会首先请台湾学者李国祁教授作“甲午战争的时代意义”的专题报告。
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北京 董建中黎烈军
1994年7月13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市历史学会共同举办了“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六十余名学者与会,发言整理如下。
一、关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原因问题李侃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清政府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战和举棋不定。
甲午海战与中国海防•北京 张炜方坤
1994年8月17—18日,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和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以“甲午海战与中国海防”为主题,联合举办的纪念甲午海战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为会议题词并出席开幕式,刘华清做了重要讲话。研讨会由海军张连忠司令员致开幕词,档案中关于纳尔逊使华的史料选译 吴景平章红何品
1944年8月,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唐纳德•纳尔逊(Donald M.Nelson)以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的特使的身份,同罗斯福的另一名特使帕特里克•赫尔利(Patric J.Hurley)一起取道苏联来到重庆。同年11月,纳尔逊又再次来华。纳尔逊来华的主要使命,是试图帮助国民政府有效地组织战时生产,并对战后中国经济建设制订计划。在重庆期间,纳尔逊同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其他官员进行了多次会谈。
[全文]
1994年8月30—31日,辽宁省和大连市30多位学者,在甲午战争重要战场旅顺召开了“大连市甲午战争百年祭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围绕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政治、甲午之战中中国英烈与晚清士人的觉醒、甲午战争期间大连人民的抗争、战役研究、人物评价和保护战争遗址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威海 玉明 沫兰
由中国史学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威海市委和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9月7日至1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与会学者120余人,其中来自我国台湾、香港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40余人,共提交论文近百篇。会议以“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为中心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日军罪行,彻底澄清,以对祖先,以敬子孙,更为“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4万同胞伸冤。为纪念他们58年前的牺牲,我们试图对有关这一惨案的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1987年,原日军第十六师团士兵东史郎先生会见记者,公布了他1937年在南京战场上写的手记,以极大的勇气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了日本和世界人民,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也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谅解。可是,东史郎先生的这一正确行动,却遭到了日本某些人的忌恨。他们煽动原十六师团的一些人攻击东史郎先生损害了日本的名誉,并诉诸法庭,还叫嚷要“粉碎南京屠杀的虚构,恢复日本的名誉,改写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气势汹汹。
(一)八十年代中,在教科书事件发生后不久,日本国内泛起了一股否定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翻案的浊流,一些人借助报刊连篇累牍地抛出了许多为日本侵略行径辩护的文章。特别是一些日本旧军人的叫嚣,不时在日本报刊上露面。《产经新闻》、《世界日报》、《月曜评论》、《偕行》、《文艺春秋》、《诸君》、《正论》等都是他们的地盘。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即制造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遗址,遍布城郊内外。为悼念遇难同胞,教育后人,永远不忘这段屈辱的悲惨历史,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建纪念馆的同时,在当年日军屠杀人数众多或埋尸集中的一些遗址,也建立了纪念碑,在江东门、上新河、挹江门、中山码头、煤炭港、鱼雷营、草鞋峡、燕子矶、清凉山、汉中门、北极阁、普德寺、中山陵西洼子村、正觉寺、五台山等遗址,共立碑15处。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方派系掌握的军队,感于民族危机,纷纷请缨出征。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后,中国民族团结的表现。抗日战争时期桂系主持皖政,本文拟以此为背景,对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始末作一论述。
一 李宗仁主皖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其中第三战区作战区域为苏南、浙江和皖南;第五战区作战区域为鲁南、苏北和皖北。
1939年,是晋察冀边区的大灾之年。这年7—8月,一场特大水灾突然袭击整个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浊流肆虐,水盈四野,人民生命岌岌可危,田庐财产惨遭损毁。这对建立仅两年的晋察冀边区是一次异常严峻的考验。边区政府与军民上下齐心,采取种种救灾渡荒措施,终于战胜了灾害,这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有重要作用。
晋察冀边区1939年的救灾渡荒,是抗日战争时期救灾渡荒一次成功的范例,总结这次救灾的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不无裨益。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内地难民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但又研究甚少的问题。本文拟对当时难民的数量及其构成、难民入港后的境遇、香港方面对难民的态度以及难民潮对香港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
一 难民入港的基本情况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一年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纳尔逊曾于1944年9月、11月两次受罗斯福总统之派遣,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前来中国,了解并设法解决中国急剧恶化的经济问题。在他的协助下,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战时生产局,用以“增加战时所需要之生产,负指挥监督及联系公私生产机构之责”。这个机构的成立,不仅增强了中美间的经济合作,而且对调整战时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公私生产、原料运输及分配等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44年8月,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唐纳德•纳尔逊(Donald M.Nelson)以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的特使的身份,同罗斯福的另一名特使帕特里克•赫尔利(Patric J.Hurley)一起取道苏联来到重庆。同年11月,纳尔逊又再次来华。纳尔逊来华的主要使命,是试图帮助国民政府有效地组织战时生产,并对战后中国经济建设制订计划。在重庆期间,纳尔逊同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其他官员进行了多次会谈。
评马振犊《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 马仲廉
近些年来,大陆学者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研究比较重视。新近出版的马振犊《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一书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这是毫不奇怪的。阅读马著后,我想写点评论,与作者和学术界交流。鉴于本书采取了“大写意”的手法,我的评论也只能是在大的方面议论议论而已。
此书是新颖的学术著作。作者在《导论》中首先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的状况,并说:“大陆史学界关于正面战场研究目前尚处在初创与起步阶段。”
《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读后感 郭德宏
马振犊所著的《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这是一本引人注意的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著作。近十多年来,史学界对正面战场的研究开始加以注意,并越来越给以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从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前后开始,一批关于正面战场的战役介绍、资料、著作陆续问世,抗日战争史著作对正面战场也给了较多的篇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林超民
由云南省保山行署、云南大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6月10日至16日在云南省保山地区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19个省、自治区,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的学者,还有当年参加中缅战场战斗的将士、官员和他们的亲属后裔。这次学术会议是第一次以“中缅战场”为题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百余篇论文,论文和会上的发言,研讨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的各种问题。
华北地区保定军校暨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金铮
1994年10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现代史学会、河北大学和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等单位主办的华北地区保定军校暨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在保定举行。来自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42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共34篇,中国现代史学会王桧林、陈铁健教授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这次会议将保定军校作为一个主要议题来讨论,在全国尚属首次。与会者讨论了保定军校的发展演进过程、办学特色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简介 赵惠兰
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南昌路18号。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在这里残杀平顶山村我3000多同胞。该遗址1988年1月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1932年9月15日,驻抚顺的日本侵略军在平顶山村遭到了一支民众自卫军的袭击。
《抗战》三日刊介绍 陈杏年
《抗战》三日刊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创办于上海的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著名刊物。它自1937年8月19日创刊,后因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干扰,从9月9日第7号起至第28号曾易名为《抵抗》三日刊。11月23日第29号又恢复原名,宣布第30号起迁至汉口出版,至1938年7月7日宣告结束,历时11个月,共出版了86期。
重庆筹建抗日战争陪都博物馆 冯开文
柳州市集会纪念阚维雍将军抗战殉国50周年 王学山
《花冈暴动─—中国“劳工”在日本的抗日壮举》》 晨
《世界史研究动态》改为《世界史研究年刊》 世界史所
《炎黄春秋》介绍
《党史研究与教学》介绍
本刊扩大征稿启事
来函照登
1993年抗日战争史论文目录索引
本刊1994年各期篇目索引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3-01-02 09:05: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3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