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温锐 游海华
内容提要赣闽粤边区向来远离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 是为三省政治的边缘化地区和社会经济的贫困地区。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边区开始了缓慢的现代化的进程。抗战军兴, 东南各省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学校、避战逃难人员等纷迁赣闽粤边区, 给赣闽粤三地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长期处于区域经济和政治边缘化的边区迎来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现代化浪潮
蒋经国“赣南新政”时期的社会动员黎志辉
内容提要 支援抗战和建设新赣南是“赣南新政”时期社会动员的两大主题。蒋经国身体力行, 动员干部, 革除旧弊, 树立新风; 发动民众, 措施多端, 形式多样。其动员民众的思想既有国民党动员政策的脉络可寻, 又受苏联模式感染甚钜。社会动员是一个荡涤旧俗、裂变旧的社会心理信条的过程, 赣南社会由此经受了苏区革命以来新一轮的洗礼。
关键词 蒋经国 赣南 干部动员 民众动员 社会影响
中日战争时期在广东三灶岛的日本农业移民蒲丰彦
内容提要 中日战争时期, 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外, 日本政府还向华南地区的一个岛屿!——三灶岛, 派出过农业移民团。对此少有人知, 且至今也没有过学术探讨。日本海军在1937 年12 月攻占了该岛, 修建军用机。由于他们此前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地面航空基地, 三灶岛上的该航空基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了给这个基地供给粮食, 或者也可能是出于军事警备上的需要, 日本冲绳县向该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共400 人左右。
关键词 中日战争 日本农业移民 广东省三灶岛
抗战时期华北日系农场的殖民经营——以天津地区为中心张会芳
内容提要天津沿海碱荒地带, 自明清以来农业垦殖发展较快, 逐步成为华北主要水稻产区。华北事变以后, 日本为掠夺稻米、棉花等农产物, 投资组设农场, 强征当地土地、劳力, 进行殖民土地开发, 对华北日军的军粮供应,发挥了较大作用。日系农场多沿用旧租佃制, 将土地分割小块出租, 并未带来先进耕作方式, 耕作者负担也比战前大大加重。日系农场在1941 年前后较为活跃, 到战争后期, 由于周边抗日力量的兴起, 不断遭受打击, 最终陷入困顿。
关键词日系农场殖民农业经营天津农业
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与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政策的调整潘国旗
内容提要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国统区粮食奇缺, 物价飞涨, 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的战时财政也窘态尽现, 苛捐杂税因此死灰复燃, 中央政府统率地方出现困难。为谋对策, 国民政府于1941 年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 其主要议题有二: 改订财政收支系统, 全国财政分为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两大系统; 田赋收归中央并改征实物。国统区财政收支系统的重新划分不仅从经济上而且从政治上加强了国民政府的中央集权, 田赋征实政策则基本解决了抗战后期的粮食问题。上述政策的显著特点是配合军事性, 即都是当时战争环境下的特殊措施, 从财政在平时自身所固有的独立性来观察, 具有一定的消极性。
关键词财政会议政收支系统田赋征实
论国民政府的法币价值稳定政策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金正贤
内容提要 法币制度是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日军试图摧毁中国抗战能力而制定的, 所以评价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时不能忽略其对抗战的作用。国民政府应对日本货币攻势的措施之一是稳定法币的信用, 其二是防止日方的外汇夺取。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战时体制下国民政府的法币稳定政策、日本攻击法币的状况和法币作用的变化以及英美法币援助政策, 汪精卫政权的储备银行券和法币的对立等, 探讨国民政府战时法币政策的意义和局限性, 以及战时货币政策遗留的影响和战后通货膨胀的原因。
关键词 国民政府 战时法币价值稳定政策 持久战战略和法币作用
论战后赴日华工归国及遗留问题居之芬
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发掘与研究战后国民政府接收由日归国华工档案及相关劳工证词的基础上, 首次系统论述了战后美日遣返与国民政府接收由日归国华工的政策及事件始末; 并首次以国内的新史料对赴日华工战后的主要遗留问题, 如被掳至日本的华工人数、美日战后遣返华工数、赴日华工死亡人数等重要数据, 以及赴日华工的“工资”与赔偿问题等, 作了进一步澄清和考证。
关键词劳工遗留问题
抗战损失问题研究的区域研究基础构建——读《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卞修跃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解放、捍卫国家独立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争, 但这场战争在中国国土上持续时间之长久、展开规模之巨大、武装对抗之激烈、波及区域之广阔, 在近代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劫难, 使中国遭受前所未有的人口伤亡、价值难以数计的社会物质财富的损失及文化遗产的毁灭。
2003年海内外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柯惕
笔者所见2003 年国内出版的图书有: 伊原泽周著, 中华书局1 月出版的《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 近代中日关系史探讨》; 马洪武主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5 月出版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 沙必璐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7 月出版的《血肉丰碑—— 侵华日军滇西暴行与滇西抗日纪实》;……
“战争遗留问题暨中日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刊
9 月18 日—19 日, 由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战争遗留问题暨中日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市民代表、学生等250 人与会。
和平、神话与战争遗址——记日本宫崎“和平概念再探讨暨战争遗址考察”学术讨论会徐勇
金秋十月的最初几天, 一场猛烈的台风刚刚过去, 笔者应邀访问滨靠太平洋的历史名城宫崎, 参加由日本“东亚教育文化学会”在宫崎公立大学召开的为期三天“和平概念再探讨暨战争遗址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抗日战争史论文目录索引刘丽
《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各期篇目索引本刊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32: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3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