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华东地区日伪关系的实像——张生等著《日伪关系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中心》读后张连红
近10 余年来, 二战史的研究逐渐成为全球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战争期间通敌现象和傀儡政权的研究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最近, 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大学历史系张生等人合著的《日伪关系研究—— 以华东地区为中心》 ( 下文简称《日伪关系研究》) , 这是一本别具新意的佳作。作者以华东地区为中心, 选取日汪关系中四个极具解剖意义的个案,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深层次多视角地揭示了日汪关系的实像, 读后让人获益匪浅。
评安井三吉新著《从柳条湖事件到卢沟桥事件》徐勇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著名的日中关系史专家安井三吉新著《从柳条湖事件到卢沟桥事件——1930 年代在华北的日中对抗》, 于2003 年由东京研文出版社出版。
警惕日本新军国主义者对台湾的阴谋李恩涵
自第二次中日战争( 1931 —1937 — 1945) 日本败降后, 至今已整整60 年, 另外自1972 年中日建交之后, 也已32 年了, 但日本在战争责任问题上虽然官方承诺要“深刻反省”, 但其朝野之主流势力一直是含混其辞, 甚至悍然否认或半否认其战争责任, 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日本内阁的高官首长, 发表诡词谬说, 公开否认或半否认日本战时在华的某些证据确凿的罪行与暴行。
陶行知与抗日战争储朝晖
内容提要大批知识界爱国人士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陶行知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本文用丰富翔实的史料论证了陶行知作为一位正义的爱国者, 从五四运动时期参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起, 逐步发展成为一位具有深刻系统的抗日主张和思想的坚强的、热心的抗日宣传者、组织者、谋划者的过程, 记述了他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关键词陶行知爱国者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迁渝高等院校的考证张成明 张国镛
关于抗战时期沿海高等院校内迁入渝, 已有不少著述论及, 但说法不同, 互相矛盾。
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的几个问题申玉山 赵志伟
抗日战争期间, 侵华日军为了封锁、隔绝、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 切断抗日根据地之间、抗日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曾灭绝人性地在华北大规模制造?? 无人区??。近些年来, 史学工作者越来越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相继发表、出版了一些颇有影响的著述。但由于缺乏充足的文献档案材料, 对于某些问题至今不甚清楚。笔者通过最近几年的努力, 搜集、挖掘了相关的新材料, 对其中的几个问题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兹分述如下:
抗日根据地禁毒立法问题研究齐霁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肆行毒化政策, 造成沦陷区毒品严重泛滥, 也致使抗日根据地毒品问题日趋严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政府, 为了粉碎日军的毒化阴谋, 肃清根据地内的毒品犯罪, 相继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禁毒法规。这些禁毒法规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禁毒政策, 内容涉及禁种、禁贩、禁售、禁吸等方面。抗日根据地禁毒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禁毒政策在根据地的实施; 有效地遏制了根据地内的各种毒品犯罪活动; 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健康水平, 从人力物力上支援了抗日战争。
关键词日本毒化政策抗日根据地禁毒立法禁毒政策历史地位
日伪的鸦片毒化政策对东北农村社会的影响李淑娟
内容提要日伪统治时期, 日本在东北大力推行鸦片毒化政策, 从鸦片专卖到鸦片断禁及战时体制下的烟禁大开, 均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东北农村成为鸦片种植和生产的主要基地, 烟毒泛滥给东北农村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使地利民生两受其害, 包括对粮田的占用、对粮食生产的冲击及农业生产力的破坏, 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均衡发展; 广大农民因为种植鸦片, 生活极度贫困; 广大烟农更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 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与破坏, 致使民众心理畸变, 犯罪率攀升, 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与社会风气, 东北农村成为地道的烟毒地狱。
关键词日伪鸦片烟毒东北农村农民
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述论暨爱民
内容提要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在其他各业遭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罕见的发展。小学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 规模空前扩大、教学质量提高, 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合理, 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跃居全国前列, 为湖南后来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湖南战时教育既具满足战争需要, 服务抗战, 又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育在战时湖南之所以有如此进展, 是由于湖南各界军政领导的重视、湖湘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湖湘文化精神的支承, 以及外地各类教育资源的支持。
关键词抗战时期湖南教育发展概况特点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国统区的公费教育制度徐旭阳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时期, 湖北省政府为了适应战争需要, 培养“抗战建国”人才, 对教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其中, 最重要的一项在国统区推行公费教育制度, 规定凡在湖北国统区大中学校就读的本省籍或外省沦陷区的学生, 均享受公费。省政府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策和措施, 来保证这一制度的实施。这在当时全国战区和后方各省中, 是独一无二的。本文考察了这一制度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了其历史成效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抗日战争湖北陈诚 教育公费制度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黄茂 曾瑞炎
内容提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 日军企图摧毁中国教育事业, 对高等教育机关狂轰乱炸, 使中国高等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 国民政府教育部作出内迁的决策。据此, 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也对医学高校的内迁作了规划, 并以这次内迁为契机, 对西南、西北及华中地区的医学教育加以了重视。随着国府的迁都重庆, 四川成为了抗战后方重地, 为此,有不少高校迁往了四川, 其中医学高校就有12 所。这些医学高校在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医学教育事业, 并为四川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医学高校 迁川建设 贡献
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小长征”述论闻黎明
内容提要 抗战初期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时实施的湘黔滇跋涉, 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罕见的“小长征” 。在68 天的3500 里长途迁徙中, 300 余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 沿途开展抗战宣传, 进行社会调查, 不仅磨炼了意志,加强了集体观念, 而且对西南社会进行了初步考察, 直接体验到知识分子肩负的复兴国家民族神圣职责。这一经历凝结的财富, 既成为继承五四精神的“联大精神”之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教育史的宝贵遗产。本文立足抗战建国的角度, 对“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的发起背景、组织建制、实施过程等进行必要梳理, 并在此基础上就“小长征”的自身价值、历史意义, 及与西南联大精神的关系等文化内涵, 做一初步考察与分析。
关键词 小长征 湘黔滇旅行团 抗战建国 联大精神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33: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4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