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抗战研究研究刊物《抗日战争研究》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4期
2020-06-16 18:2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点击: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4期

  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

  新发现南京大屠杀埋尸资料的重要价值孙宅巍

  近年来,随着南京大屠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批研究南京大屠杀埋尸的新史料陆续披露。新资料的发现,极大地改善了埋尸研究的资料状况和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一批新的慈善团体、伪政权掩埋尸体资料的披露,成为南京大屠杀暴行新的铁证,进一步击破了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谎言。其次,一些新资料揭示了慈善团体相互间,慈善团体与市民群体、国际组织及伪政权间埋尸活动的复杂交叉现象,通过对这种交叉现象的梳理,将使我们对南京大屠杀的实证,更加清晰和科学。再次,少数新资料还向学术界一些传统的理念提出了挑战,如崇善堂埋尸的起迄时间,以及太田寿男供词的可靠性等。这种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对南京大屠杀埋尸进程和数量的认知,因而也直接影响到对南京大屠杀规模的估量。

  [全文]

  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反抗问题研究马振犊 邢炫

  1937年12月,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南京守军在南京保卫战中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城内进行了长达数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南京沦陷后的最初几周内,南京军民面对日军的大屠杀暴行,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但这些反抗斗争行为,其特点表现为分散和无组织性。在城市沦陷后数周内,不仅中国军队未见有组织的游击或巷战发生,市民们也没有进行较为普遍和成规模的反抗,这无疑是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制约的。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讨,并不是为了抹煞中国军民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的反抗事迹,而是希望能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南京军民当时的应对状态以及相关背景和原因。

  [全文]

  ——————————————————————————————  

  “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王奇生

  抗战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合作竞争的战略互动下,国民党军队的政工和党务重新恢复。但在"武主文从"的大背景下,文职的政工人员与职业带兵官难相颉颃,政治工作成了军队的附庸,党务又成了政工的附庸。在黄埔系和力行社的参与和长期掌控下,政工、党工与特工三位一体,更使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蒙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同样是"党军",共产党确实做到了枪由党来指挥,兵受"主义"训练。苏联红军政工制度被移植过来后,在中国不同政党的运用下,竟结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果实。

  [全文]

  战时国民党香港党务检讨金以林

  抗战爆发后,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大都被日军控制,香港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国际交通门户。为了充分发挥香港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民党中央将原设在香港、澳门的基层组织"港澳直属支部"提升为"港澳总支部",以期加强领导。但港澳总支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陷入党内人事纠纷,并没有在组织、宣传等党务工作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文]

——————————————————————————————  

  抗战史学与民族精神——作为抗战文化的史学及其历史贡献田亮

  作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学受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在培育国民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抗战精神等方面为民族抗战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尽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抗战史学依然取得很高的学术成就;当然由于治史目的存在一定的偏颇,其局限性也无庸讳言。

  [全文]

  

  抗战文学研究的概况与问题秦弓

  本文评价抗战文学的价值及其历史地位,回顾抗战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抗战文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抗战文学的价值估量不足,二是对正面战场题材关注不够,三是研究视野尚嫌狭窄,四是比较框架有待建立。作者认为,在宽广的视野上以历史主义态度重新考察抗战文学,一定会大有可为。抗战文学研究的深入,不仅会推进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面把握,而且有助于丰富世人对于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

  [全文]

  论湖南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萧栋梁

  湖南不仅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战文化运动兴起最早,声威最壮,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是七七事变后一年半内,全国抗战文化的传播、辐射中心,丰富、发展、壮大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声威和内涵,对推动全国抗战文化深入发展有深远影响。

  [全文]

——————————————————————————————  

  战争遗留问题研究

  战后河北省对日侨的集中管理与遣返米卫娜 申海涛

  河北省日侨集中管理处应河北省遣返日俘侨的需要而成立,其工作主要是调查散居日侨的状况,开办管理所进行集中收容,并实施精神教育;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的日籍技术人员予以留用,利用其技术协助中方的工作或经营;对每批侨民遣送回国时进行调查并派军警护送至出海口交由港口司令部遣送回国。在完成遣侨任务后管理处即行结束。战后中国人民对日侨的宽厚仁爱表现了博大胸怀。

  [全文]

——————————————————————————————  

  图书评介

  《日期对华北劳工统制掠夺史》评介汤重南

  2007年6月12日,德国“纪念责任和未来”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8月12日)正式宣布,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共对居住在100多个国家的170万前纳粹劳工进行了赔偿,支付了近59亿美元赔偿金,完成了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当局强征的劳工提供赔偿金的历史使命。当天,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在总统邸举行庆祝完成劳工赔偿的仪式上说:“通过象征性的赔款,受害者所经受的苦难,在被遗忘数十年后,已得到公开承认。这是在通向和平和和解之路上,迫切需要的一项行动。”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也在讲话中阐明了需要赔偿金的原因和进行赔偿的意义。德国政府及二战期间参与使用强征劳工的德国企业,承担并赔偿受害劳工的历史责任,不仅抚慰了数百万劳工及其亲属受伤的身心,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给欧洲带来了和解和团结。而恰在同一天,同样在二战中被绑架到日本充当苦力的刘宗根等6名中国劳工,要求日本政府和奴役劳工的日本企业做出赔偿的上诉请求,被日本最高法院驳回。自上世纪末中国受害劳工向日本政府和日本相关企业要求赔偿的14件提诉、上诉案件中,或败诉,或被驳回,无一最后胜诉,更不要说进行了赔偿。对待60多年前遭受奴役的中国劳工,日本政府与德国政府的做法和...

  [全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55册)简介张连红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0周年前夕,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领衔主编的大型史料汇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29至55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从2005年开始,《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已顺利出版55册,总字数在2800万字以上。至此,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主体资料已大都整理公开出版,它涵盖了加害方(日本)、受害方(中国)、第三方(西方国家)三方面的丰富史料,详尽地、全面地记录了日本在南京地区犯下的反人类文明的残酷暴行。《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资料来源于国内外档案馆、图书馆和其他有关史料机构,绝大多数资料均为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编者根据不同内容,分编成不同专题,集册出版。从史料来源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加害方日本方面的史料。根据史料内容,日本方面的资料又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日军官兵和随军记者的日记、书信、回忆,以及部分日本军方文件,该类资料最为丰富,由王卫星、雷国山将其分编成5册,计有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8册《日军官兵日记》、第9册《日军官兵日记与书信》、第10册《日本军方文件》、第32册《日本军方文件与官兵日记》和第33册《日军官兵回忆》。上述5册史料几乎涵盖了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华中方面军的所有...

  [全文]

  《日军士兵战场日记》译者序李一杰 吴绍沅

  在以沉痛的心情悼念70年前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时,出版这本书的中译本,意义有三:其一,通过本书序文、解说及后记,读者会又一次真切地了解到震惊中外、法理不容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在日本一直存在着的激烈论争。尽管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早已根据多方证据及幸存者证言,确认了这一事实,并判处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绞刑,但松井的灵位却入祀日本靖国神社,并迄今仍受到日本多位内阁大臣甚至首相的参拜。日本右翼分子更是不遗余力在报纸杂志甚至电车广告上大肆鼓吹“当事者证言是战胜国单方面捏造”(虚构说),“是幻觉”(幻觉说),“屠杀是由于俘虏暴动逃跑才开枪”(自卫开枪说),“只有少数数千人”(微不足道说)等等,其目的非常清楚,即为侵略战争翻案,妄图东山再起。而日本正直的历史学家如洞富雄教授、藤原彰教授,正直的记者如本多胜一先生以及学术组织“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则针对当事者和幸存者做了大量取证工作,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给上述否定派的奇谈怪论以有力驳斥。本书在日本出版后对否定派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反对派一时间沉默了。而在本书出版后一个多月,东京地方法院却将出版和编辑了第十六师团士兵战场日记的东史郎、下里正...

  [全文]

——————————————————————————————  

  2006年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李仲明 刘兵 高士华

  2006年召开的相关会议主要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日本“孩子与教科书21世纪网络”和韩国“历史教科书运动本部”协办,1月7—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由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及《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4月21—23日在杭州召开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另外,由中国外交部和日本外务省联合举办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首次全体委员会议,于12月29—30日在北京举行。2006年在中国出版的相关图书主要有:黄正林的《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和《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人民出版社3月出版);吉林省档案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整理编辑的《日本关东军报告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6年出版,已出版84集);涂文学、邓正兵主编的《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论文集(人民出版社7月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辑的《中共党史出版社9月出版》;菊池一隆著,林琦、陈杰中译,朱家骏主编的《日本人反战士兵与日中战争———与重庆国民政府地区俘虏收容所相关的情况》(香港光大出版有限公司2月出版)等...

  [全文]

  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开馆姚霏

  2007年7月5日,位于上海师范大学校内的中国“慰安妇”资料馆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主持了开馆仪式,3位“慰安妇”制度幸存者———中国大陆第一位站出来揭露日军性奴隶罪行的万爱花、海南黎族林亚金、2007年6月刚站出来的广西荔浦韦绍兰亲临现场。资料馆由展板区、资料区、实物区、影像区、爱心留言区五部分组成。展板包括六大“慰安妇”研究主题,分别为日军“慰安妇”制度的产生(1918—1936)、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实施(1937—1941)、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扩大(1941—1945)、苦难的受害者以及索赔、审判与罪责和调查、现状与关爱。4个展柜中陈列了日、韩、英、中等多种语言的“慰安妇”制度研究书籍80余册。资料馆的主体内容是“慰安妇”制度的介绍。其中,珍贵实物有:“大一沙龙”的广告和刻有“大一”两字的门板,它证实上海确实存在着世界上第一家慰安所“大一沙龙”;由日本军队正式经营管理的上海杨家宅慰安所内使用过的盛放木炭的瓷缸和日式酒瓶;旅日制片人朱弘先生提供的战时日军安全套和星秘膏以及已故受害者雷桂英大娘捐献的高锰酸钾颗粒;还有“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成员深入实地搜集来的“慰安妇”幸存...

  [全文]

  2006年抗日战争史论文目录索引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全文]

  本刊2007年各期篇目索引本刊

  [全文]

  书讯(略)  

  《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中华书局2006年11月出版了陈丽菲著《日军慰安妇制度批判》,25万字。全书分8章,介绍了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实施、扩大及中国妇女的受害情况。书中还有专门章节介绍了战后对慰安妇的调查与赔偿,并提出了日本在此问题上的战争责任。《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抗日口述访谈》袁成毅、丁贤勇主编的《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抗日口述访谈》2007年4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全书是对浙江省内各县市相关部门及70岁以上老人口述访谈的合集,集录了大量抗战期间的史事,收集和抢救了非常难得的“三亲”史料,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浙江的暴行及浙江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事迹。全书共24万字。《注视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动向》台湾海峡学术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了李恩涵著《注视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动向》。全书包括时论当前中日之间的争端事项,如东海主权划界与油气利权及日本新军国主义分子对台湾阴谋等文章八篇,另有“短评式”的简论文章十一篇。“附录”中则包括综论历史人物的文章两篇。《南京文化的劫难(1937—1945)》2007年9月南京出版社出版了孟国祥著的《南京文化的劫难(1937—1945)》,32万字。该书分十七章,论析了日...

——————————————————————————————  

本刊出版时间:2007年11月26日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3-01-02 09:36: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