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18位口述者中,或为名门之后,如杨杏佛哲嗣杨小佛、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小校经阁主人刘晦之之孙刘耋龄等;或为学界翘楚,如邓伟志、陈绛、邹逸麟、姜义华、林丙义、阮仪三;或为艺坛名家如颜梅华、汪观清、胡振郎、吴彤章、高云龙,还有一代名伶童祥苓、资深影人沈寂等。他们斑斓多彩的人生经历,加之撰稿人本身的学养,使得丛书内容既有史料价值,又兼具可读性。《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丛书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是关于上海不可多得的文史资料。同时选题丰富,涵盖行业广泛,有助于反映时代全貌。
《林丙义口述历史》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林丙义口述、潘君祥撰稿。
基础历史教学暨历史教材编著资深专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林丙义在这部人生经历和学术事业的回顾中,以他在揭开“文革”序幕的《海瑞罢官》讨论中如何被引蛇出洞,撰文批驳姚文元的“导火”之作,致遭长期迫害的亲身经历,为沉重的历史课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案例;以其行业特征明显的经历和交往,写照了特定时代的历史片断;更通过四十年历史教学实践的回顾,展示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基础历史教学暨历史教材编写在政治和思想潮汐间跌宕起伏的曲折历程。使人在时空经纬的起承转合间,感知正直的知识分子曲折的道路和人生的价值。
《林丙义口述历史》目录:
编撰说明
一、颠沛流离的童年
二、从三牧坊到文儒坊
和林觉民做“校友”
迁居“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复旦五年
走进浩瀚的书海
馒头成了珍贵物品
回忆陈守实、周谷城教授
发表第一篇论文
“痛哀慈母今宿土”
四、任教虹口中学
第一次登上讲台
教书不忘治学
参加“四清”工作队
耆宿曹雪松新人萧功秦
五、讨论“海罢”惹大祸
我和姚文元的一场争论
“见到毛主席”
自保和造反
被扣上“炮打”的罪名
六、漫漫的平反之路
“牛棚”内外,相濡以沫
狂飙下筑起避风塘
编写组里的“黑户口”
砸烂文字狱,沉冤得昭雪
七、走进历史教学的春天
“二调一”进教育学院
善莫大焉分新房
“读书热”引发了“编书热”
做沈起炜的助手和后任
八、主编上海“一期课改”历史教材
从投标到中标
评比小登科,奖金一万二
……
九、历史教材的国际学术交流
十、两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十一、为中学历史教育培育英才
十二、退休后的余热发挥
附录一 林丙义年谱简录(大事记)
附录二 林丙义编写教材及论著目录
后记
文章文摘:
《林丙义口述历史》:
迁居“明清建筑博物馆”
1954年,也就是我初中毕业那一年,姨公龚春霖因家道衰落,经济困难,准备变卖三牧坊的房产。原来我姨公龚春霖所在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抗战时期就受战争的影响,销路大减。抗战胜利以后,内战又爆发,国内的销售继续锐减。在30年代初中期,公司的人员曾多达一千五百名,到1948年,公司的人员就只有一百零五人了。1949年4月公司的外国资方以唱片的销路不良为由,宣布停业,并从中国撤资。于是姨公就失去了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那份营业部主任的职务,经济陷入困境。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们移居福州南后街文儒坊65号居住。文儒坊这座住宅是母亲的娘家,是祖传的房产,据说母亲也有一份房产权。因为,兄弟姊妹一多,产权就分散了。我母亲只是其中的一支,又是女的,只有很小的一份。住宅的面积也不小,我们住的是花厅的几间厢房。
文儒坊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因为这里是母亲本家所在地,我小时候常来玩。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这些坊巷加上南后街,是早在唐末五代就开始逐渐形成的古代街区,如今保留下来的多为明清建筑,所以又被称作“明清建筑博物馆”,其中有十五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灵人杰,名人故居,星罗棋布。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沈葆桢,林觉民,林旭……他们的生活背景或多或少都映现在三坊七巷。有人统计,由三坊七巷走出的近现代文化政治精英,竟达百余人。文儒坊也是人才辈出。在1958年前,虽然坊内住宅十分破旧,但门上挂有“状元”“解元”“进士”等御赐牌匾的就有十余家。我家大门上也有一块“进士”的牌匾,据说是母亲祖辈某人留下的。文儒坊19号是林则徐母亲的故居,后来又成为民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的家。陈季良是抗日名将,在1937年9月江阴保卫战中,面对敌机狂轰滥炸,他率舰队浴血奋战,身负重伤,死后被追认为海军上将。文儒坊51号是清朝乾隆时名将甘国宝的故居。甘国宝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等职,他一生中最精彩故事是在台湾写下的,他保卫了台湾,抗击了倭寇,因此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的名人。2003年福建成立关于他的研究会,同年台湾也成立“甘国宝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儒坊尚书里,则有明朝抗倭名将张经的故居。当时,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在文人雅士扎堆的文儒坊,竟出现过这么多的名将。
文儒坊斜对面的宫巷,有林则徐之子林聪彝的故居。林则徐本人的故居也在文儒坊附近,现已成为林则徐纪念馆。
我在少年时代就熟悉三坊七巷,我和同学曾经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名人,走街串巷,寻找他们的故居……就这样,身边这些乡贤逐渐潜移默化,成为我心中的楷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林则徐。林则徐写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对联,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也是比喻做人要胸怀宽广,既要有宽容的性格,又要为人正直,不要有私欲,才能刚强。我一直把林则徐写的“无欲则刚”四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2-06-22 15:17: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姜义华口述历史》
下一篇:《刘耋龄口述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