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近代史研究》2020第六期
P. 3
李细珠/晚清学政的日常事务与生活世界
一日奉旨简放湖南学政,迄于光绪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等待后任交接期间,尚缺在湖南最后约50
天时间。①近年来学界发掘晚清人物日记甚多,日记作为史料深受相关研究者重视,为晚清史研究
注入了新鲜养料。毋庸讳言,日记之出现及其作为史料之价值可遇而不可求,有幸存世并面世的日
记本就凤毛麟角,而有的只是零篇断简,有的记事如流水账,学者难以有效利用。比如,陆宝忠任顺
天学政期间的日记《燕辂日记》《监临日记》,就只是片段的记录。又如,曾任湖南学政与四川学政
的朱道然也有日记存世②,但是零碎不全,残缺太多,根本无法反映其学政生涯全貌。相比较而言,
陆宝忠的《湘游日记》是一份非常难得的相当完整且内容丰富的学政日记。本文主要依据这份未
刊日记稿本,考察陆宝忠督学湖南期间的日常事务与生活世界,以期观察晚清学政制度的日常运转
状况、学政与地方官绅复杂的权力关系,以及学政本人的生存状态。
陆宝忠(1850—1908),江苏太仓人,字伯葵,号定庐。光绪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散
馆,授职编修,历任国史馆纂修、南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署礼部尚书等职,官至都察院都御史,并曾任湖南学政、顺天学政,还多次兼乡、会试考官、阅卷大臣
等学差、考差,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官僚。从其仕宦经历看,陆宝忠一生坦途,几无波折,故
难免傲慢与偏见,尝“自负江南富人文,对人恒晋边方无学者”,而才具平庸,业绩不显,又不免“然
亦俗学”之讥③,实则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并无多大作为的普通官僚。在追求特出人物的特出事
迹的历史书写中,陆宝忠这种“太平官”往往会在大浪淘沙中湮没无闻而容易被历史遗忘。但毋庸
讳言,或许正是这些“太平官”日复一日的平凡事迹,多层面地呈现了历史的常态。可以说,从陆宝
忠式“太平官”的仕宦经历,恰可观察传统国家官僚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模式。
一、奉旨赴任与按临三湘四水衡文校士
按清制,学政一般任职三年。其间基本程序,陆宝忠督学湖南日记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叙,大致
可分三个阶段。
(一)奉旨出京赴任
光绪十一年八月初一日,陆宝忠奉旨简放湖南学政。④学政对于学优位尊而生活清苦的翰林
来说是难得的美差,一方面可以施展传统士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也是增长仕
宦阅历并实际改善经济生活的良机。
陆宝忠得学差之后,很快便投入准备工作。他除了雇请幕友家仆、备置行装之外,主要是向各
方了解湖南学政及湖南士习文风等情况。
① 陆宝忠实际是在当年十一月初九日与新任湖南学政张亨嘉交接,十五日起程回京。参见陆宝忠自订,陈宗彝续编《陆文
慎公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575),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53页。按:现存陆宝忠日记稿本共7种13
册:(1)《湘游日记》5册;(2)《使东EJ记》1册,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初八日至九月初八EJ ,任山东乡试主考官日记;(3)《读礼日记》2
册,分记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二日至十二月三十日、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初一日至十二月初十日,因丁母忧赋闲在京之H常生活;
(4)《燕栢日记》1册,记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光绪二十八年三月三十日,任顺天学政赴大名等府州县主持岁试、科考事
务;(5)《监临日记》1册,记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五日至十月十六日,赴河南开封监临顺天乡试;(6)《丙午日记》2册,记光绪三十
二年全年(缺十月初九日至十一月初二日)京官生活;(7)《丁未日记》1册,记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京官生
活。
② 《朱適然日记》,桑兵主编:《续编清代稿钞本》第53、54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③ 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官吏•陆宝忠”,中国书店1988年版,第128页。
④ 陆宝忠:《湘游日记》,光绪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按:本文征引陆宝忠日记,如果正文有明确的日期,则不出注,否则便在引
文后面夹注具体日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