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近代史研究》2021第三期
P. 4
2021 年第 3 期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也是党从一大到五大的最高领导人。 在革命实践方面,中
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三大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中共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
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的提出等,他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推动 1924 年至 1927 年的大
革命,领导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和批判戴季陶主义等方
面,他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 在理论探索方面,他对中国革命的若干基本问题也有自己的
贡献。 比如,他提出“农、工、商、学生人民势力”是“中国真正主人翁的势力” 的观点,强调“这派势
力若终不能集中强固起来管理中国,中国便永远没有救济的希望”。 ① 他起草的中共二大宣言虽然
对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景没有明确认识,但指出“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实行“与
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 的“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 ②
这说明他对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思考。 事实上,在建党及大革命的初期
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突出的。 大革命后期,由于共产国际不主张共产
党对国民党蒋介石新右派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必须执行
共产国际的指示,使得妥协退让的意见在党内占了上风。 他在大革命危急关头,缺乏对复杂多变形
势的正确判断,不善于应变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大革命失败,导致数
十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 诚如毛泽东指出的:“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
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
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
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 ③ 陈独秀不是党的成熟领袖,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大
革命的失败在那时难以避免。
三、 毛泽东的救国初心与领袖风采
毛泽东与陈独秀就年龄而言相差 14 岁,但救国之志相同。 “为什么要革命? 为了使中华民族
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④ 这就是毛泽东的初心。 1920 年,
毛泽东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后来回忆这次会见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陈谈
“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⑤ 就此而
言,两人可谓师生辈。 但在建党以后的救国征途上,毛泽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年的毛泽东相比于陈独秀,有三大“长项”。 这展现了他的领袖风采。
一是对中国农民问题特别关注。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对农民有天然的厚爱之情。 而中国革
命的根本问题又是农民问题,只有正确解决了农民问题,中国革命才能胜利,救国方能成功。 他在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被誉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农民运动权威。 在 1927 年
大革命紧要关头,如何看待农民运动,陈独秀、毛泽东持截然不同的态度。 毛泽东写了《 湖南农民
运动考察报告》并致信中央,希望支持农民的正当要求。 陈独秀主持的党中央却未予理睬。 在党
的五大,毛泽东邀集彭湃、方志敏等联名提交重新分配土地议案,陈独秀却未将议案提交大会讨论。
① 陈独秀:《我们要何种势力管理中国?》,《向导》1923 年第 33 期。
②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 年 7 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 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33 页。
③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年 10 月 4 日),《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10 页。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45 页。
⑤ 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第 130、133 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