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四期
P. 20
2022 年第 4 期
中共党史和历史决议的基本判断,不能随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主观性判断。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
义,特别是“告别革命论”的错误思想,批判那些否定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进而否定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性质,并由此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湮
灭在民国史中的错误观点。
第二,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
为主体叙事,抓住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实践成就、
理论创造和历史经验,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首先必须把握它的本质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但又不同于旧式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特征和决定性因素;革命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这种武
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革命斗争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统
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些本质内涵任
何时候都不能否定,否则就会发生方向和内容上的偏差与错误。
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必须正确处理主流与支流、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研究的
重点要聚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主流本质上,重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的主要任务和取得
的重大成就,以及它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贡献;深入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产党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立场、理论创新、独立自主、勇于斗争、统一战线、自我革命等重要经验,
以及它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影响。
同时,也要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支流,即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挫折和教训,但这种总结是为
了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质疑和否定主流历史叙事,抹黑党和人民的历史成就。 如果刻意放大和渲
染失误,以支流和现象取代主流本质,把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书写成一部失败、失误的历史,进
而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那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当中。
第三,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当中,在突出强调新民主主义革
命本质内涵和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整合近代史研究中的不同叙事范式,辐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
国社会的政治变化、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完整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总体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内含政治制度革命、生产关系变革、经
济社会发展、日常生活变动等丰富内容,具体体现为政党领导、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发展道路、经济
基础、政权建设、社会制度、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 但是,这些同一历史时期中的不同内容
之间存在着中心与非中心、主与次、先与后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
始终把取得革命胜利作为核心主题和重点任务,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日常生活等是服务
于、服从于革命的,是在革命基础上发生而又支持革命的。
学术研究要符合研究对象本身的现实和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要正确体现和把握当时
的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在聚焦根本主题和核心任务的前提下研究其他方面内容。 例
如,革命与现代化(当时称为工业化)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组重要关系。 中国共产党
清楚地了解,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获得最终解放、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自主、国家摆脱贫
穷落后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
工业化缺乏应有的环境和条件,首先要打破旧的社会制度才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扫清障碍。 由此,生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