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四期
P. 21
中国近代史“三大体系”建设笔谈
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就成为第一位的任务,在完成这个首要任务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
设。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对此曾做过多方面阐述。 他在《论联合政府》 中指
出,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奋斗的方向,是摆脱侵略的基础保证,但只有首先取得革命胜利才能
“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可能性”;“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
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①
他在《论人民民专政》中再次强调,要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造条件“使
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 ② 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忽视过
工业化和经济建设问题,但首先要获得革命胜利,为发展工业化创造条件。 把革命和现代化对立起
来,用现代化的合理性来否定革命的合理性,说共产党人只懂得革命不懂得现代化、醉心于革命而
耽误了国家工业化等论调,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这里就涉及正确对待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中存在的诸多研究范式的问题。 历
史与历史研究范式是两个层次的范畴。 历史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客观存在,但客观历史
是不可重复的一维性存在,只能靠亲历者或后人通过历史叙述来还原和书写。 历史叙述是对客观
历史的撰述和还原而不是历史本身,历史研究范式是研究者以特定的立场、视角对客观历史进行梳
理、总结、编纂的书写方式。 在近代史研究中有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冲击—回应”范式、“国
家—社会”范式、外交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等。 不同研究范式都有它们的优长之处,但也都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不足,有的因为过于偏狭而造成严重的学术和政治导向问题,特殊情况下还同历史虚无
主义、“告别革命论”等形成“共谋”。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研究范式进行综合分析,吸收借鉴其合
理性成分,克服其自身缺陷,形成更加合理完善的研究范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的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实现突破创新。
第四,坚持守正创新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的方法。 一是要树立辩证
思维,做好贯通研究,把历史规律性和历史主体性结合起来,把宏大历史与微观史料结合起来,把全
球视野和中华民族独立性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屈辱与抗争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基础、前提等综合性要素结合起来,从纵向上打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不同历史时期,并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呼应,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
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整体历史。 二是要放宽研究视野,增强对比研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放在近
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脉络中,观照中国社会各种力量为探索中国出路所提出的不同政略、道路、思想
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要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与中华民国史研究的交叉重叠性,对国共两党
的力量消长、兴衰成败进行对比研究,发掘国民党由强而弱、由盛而衰、由兴而败的深刻根源,凸显
中国共产党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由败而胜的成功经验,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内在
依据。 三是在文献资料方面,严格遵循全面搜集、分类整理、精准校勘的原则,尽可能使用可靠的、
公开的第一手资料,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电子数据库等资源;在最新资料的使用上坚持审慎处理,并
不是越新就越准、越少就越对、越是外国的就越可靠;对于流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西方史学理
论和话语体系,坚持有辨析、有借鉴、有批判。
概括起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习近平关于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的重
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
①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74、1081 页。
②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76 页。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