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日本1941
P. 50

领过程没有受到当地抵抗。既然日军进入印度支那表面上是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秩序,那么日本政府本可以宣布撤军,因为其确保没有
               大国势力(包括法国)可以染指中立印度支那的目标已经实现。近卫内阁本可以将帮助亚洲国家“去殖民化”作为一种政治胜利。但近卫可没有
               这么伟大。
                  由于日本领导人没能抓住接受美国提议的机会,8月1日开始实施的石油禁运成为美日关系的转折点。现在,日本认为自己“和平”占领却受
               到如此严惩太不公平,感到既惊讶又愤怒,一些人真正开始考虑与美国打一仗。在陆军省军务局工作的石井秋穗回忆道:“‘战争’这个词出现在
               7月2日的政策文件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士气。”但仅仅一个月后,他说:“这个词(战争)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我们感到必须要作出非黑即白的选
               择。”
                  美国石油禁运的消息让民众看到,日美两国的关系在迅速恶化。媒体继续用“ABCD包围圈”这样的描述,不断宣称最大的恶霸美国决心要
               孤立日本。为了让日本打造“东亚共荣圈”合理化,《读卖新闻》8月中旬刊登了一系列介绍东南亚文化的文章,主要从殖民地历史角度加以探
               讨。
                  一位分析人士读道:“近来,日本被所谓ABCD阵营包围的趋势日益明显。”
                  太平洋的和平再次被(西方)经济压迫、敲诈和恶意宣传所威胁。这些无端的威慑手段不断阻碍我们打造“大东亚共荣圈”的丰功伟绩,还
               显露出(西方的)极端贪婪。所有(西方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形成一个马蹄形,从缅甸到新加坡、荷属东印度、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萨
               摩亚、夏威夷和关岛,都在东亚国家的势力范围。但这些地方都遭到白人蹂躏……我们现在必须正视5个世纪以来的白人入侵,勇于面对现
               实。
                  这种论调和分析人士的偏见比比皆是。马来人和印度尼西亚人被描述为勤奋、干净、富有同情心和敏感。“他们同我们日本人非常像,但
               他们缺少经济头脑和政治抱负,经济上被外来的中国人控制,政治上又无法摆脱英国和荷兰的镣铐。”菲律宾人由于吸收了西方(尤其是美
               国)文化,所以遭到贬低:
                  这个岛上88%的居民是混种,是当地人与西班牙人或美国人的结合,他们信奉基督教。他们是一群自负、美国化的人,就会跳舞和爵士
               乐。他们有一点白人血统就如此骄傲,认为自己比日本人地位高。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他们一切照搬美国。
                  这些媒体报道并没有将美国所谓的不公正对待日本与日本自身的傲慢和常常对邻国的惊人之举平衡看待。但关于中国发生的一切人们还是
               有相当的认识——甚至感到内疚。作为小道消息的收集者,永井荷风有一天记录了一位年轻人在中国的作战经历:

                  在汉口,这位年轻人和战友闯入一名医生家里,他家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医生和他的妻子哀求日本士兵不要碰他们的女儿,愿意奉上所有
               金银财宝。但士兵拒绝他们的请求,当着他们的面强奸了两个女孩,最后把所有人绑在一起,活活投入井里。
                  这位年轻人后来回到日本的母亲和妻子身边。这两个女人看起来有点儿奇怪,她们心烦意乱、闷闷不乐,但不愿告诉他原因。

                  几个月之后,在妻子出门后,母亲向他坦白了一切:他不在家的一天夜里,家里闯进了盗贼,母亲和妻子被盗贼绑起来并遭到强暴。
                  年轻人疯了,开始到处讲述他的故事,包括在汉口的罪行。他被军警收押,很快被转移到东京以外的精神病院,与其他三四千战争制造
               的“疯子”关在一起。
                  罗斯福开始怀疑,日本是否真对太平洋达成和平方案感兴趣。7月26日,罗斯福给他最信任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写信,霍普金斯曾推动加
               强美国对同盟国援助的《租借法案》的通过,他此时正在伦敦,准备前往莫斯科去见斯大林。罗斯福说,关于印度支那的提议,他还没有从日
               本“收到答复”。虽然他也预计,东京“很可能会拒绝”,但他知道美国政府“至少为避免日本向南太平洋扩张作出了进一步努力”。罗斯福想要给
               日本回应的机会,为了与此精神保持一致,美国对中国发生的一起严重外交事件进行了低调回应。7月30日,日本差点儿误将一艘美国炮艇炸
               沉,这艘停泊在重庆的“图图伊拉”号炮艇长期负责在长江上巡逻,当时它无法开赴下游。日军不断轰炸蒋介石的陪都重庆,希望迫使蒋介石投
               降。当时炸弹落到这艘炮艇上,炸毁了引擎,但没有美国人在事件中伤亡。日本立即为此事道歉,单靠野村转达的歉意就平复了美国的怒火。
               美国仍在等待日本对罗斯福提议让法属印度支那中立化地回应。

                  答复拖了很久终于来了。日本直到8月6日才声称,只有中国战事得以解决,日本才会从印度支那撤军。与1941年春天起日本对美国的所有
               回应一样,日本都要求美国帮助在中日之间调停,但日本强调其“特殊地区地位”不容妥协。日本不但拒绝了罗斯福的提议,还再次将中日战争
               这一长期问题与印度支那占领这一紧迫问题相提并论,而这正是罗斯福想要极力避免的。日本虽然承诺不会向印度支那以外地区进发,但在慕
               尼黑绥靖政策破产后,罗斯福当然觉得日本的保证不可信。
                  两天后,近卫要求与美国总统会面。这一元首会晤的提议来自近卫的最亲密的助手和朋友,包括“早餐俱乐部”成员西园寺公一、松本重治
               和牛场友彦,他们希望与华盛顿和解。他们认为,一场远离东京的国际会议将从物理上隔绝军方强硬派,不论最高首脑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协议
               这些人都不容置喙。此举还意在给军国主义者留情面,因为峰会上的一切决定都与他们无关。这场会晤还将给近卫提供一个弥补一切过错的机
               会。

                  日本尝试过这一策略。1930年,滨口雄幸首相批准《伦敦海军条约》时,该条约的威望及其帝国主义背景帮助了滨口。尽管近卫不论在行
               动还是思想上的连贯、胆识和原则都远不及滨口,但他似乎也意识到,直接会见罗斯福这种极端策略对于挽救急速下落的趋势很有必要。他认
               为局势还有挽救的余地,尽管他已经向有田八郎提出了辞职意愿。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