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勋,1927年11月26日生,陕西西安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伞兵,1944年10月初中毕业后被动员参加青年远征军,从西安乘C-47运输机前往云南沾益后到曲靖大营房,编入207师621团,四个月后被遴选去“鸿翔部队”。作为抗战老兵,李汉勋并没有“历经百战”,他是中国历史上首支空降部队的伞兵,从军1年,日本即宣告战败投降。“我参军时,伞兵这种数量少、高度保密的“特种部队”鲜为人知。”李汉勋自言当时也没想到胜利来得那么快。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25 14:17:37
陈学龙,男,1928年出生,陕西城固县人。少年时入编到90军53师159团,因为年龄小,被编至学兵队训练4年。1945年,随部在河南西峡与日作战。日降后赴洛阳,在一次行军中脱离部队,回家务农至今。张锡光,男,1928年出生,陕西城固县人。1944年响应政府号召,自愿参军。从西安坐飞机到昆明编入青年军207师621团1营1连。1945年元月参加国民党青年军207师621团八连当兵。1947年到53军130师388团输送连任排长。1948年元月到军训班受训四个月后,返回原部任原职;十月,...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23 15:33:54
邓成贵,1925年1月5日生,陕西南郑县人。在1939年入伍,隶属于国民革命军90军28师。由于年龄小,被编入83团担架队,负责向前线运送弹药补给以及将伤员从前线转移到后方的任务。在咸阳训练了一阵后部队开到合阳县,在那里训练了两年,1941年初参加豫南会战,该部负责阻击日军。1944年,参加豫西鄂北会战,在南阳,西峡口、大红林等地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部队伤亡惨重。1945年日军投降后到郑州接受日军投降。之后辗转平凉,回到汉中老家。由于所在部队衣衫褴褛,棉...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22 14:11:30
抗战老兵闫长生,陕西洋县人,1927年出生。1943春编入90军53师157团特务排,师长严明,驻地在澄城县一带,主要任务是黄河防务。1945年调河南西峡口和日本人打的最后一战。1948年3月所部在瓦子街战役中被全歼,闫老被俘加入解放军第1军第3师第7团,后随部在西宁等地清剿马家军残部。1949年加入解放军3师7团。1952年底编入志愿军1师炮兵团入朝作战。1956年复员。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21 09:50:21
张广义,1920年12月出生,1942年10月在临潼参军。1943年调至灞桥区火车站交通队守护铁路。同年4月调至凤县双什镇铺守护公路。1944年到河南回郭镇瓦窑沟,在38军当通讯兵,军长张耀明,随部与日寇多次激战,抗战胜利后返乡。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20 11:03:41
杨继俊,男,1929年阴历2月生。现居陕西省临潼区斜口街道。小时候家庭中农,有三四十亩地。兄妹六人,我是老二。七八岁时入斜口小学读书,校长叫刘亚在,主任叫刘少堂。在这没读过老书,如《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那时,国民党摊派、抓壮丁。我曾被抓了两次,我不愿意,家里就卖了不少粮食和油来雇人当兵。大哥在临潼中学读书,响应政府号召,参加青年村,走了后就一直没回来。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19 09:36:39
1926年11月5日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白潭镇西冯村。家里有一棵巨大的白杨树,据说三人合围搂不住,所以村民都把我们家叫大杨树家。家有良田二十四亩,在村子里算是首富。爷爷名叫冯正,一生刚正,德备乡里。按当时的制度,家里有三条枪,家中有太奶奶,爷爷,奶奶去世的早,爷爷又娶了如奶奶。两个姑姑,一个二叔。在父亲十三岁的时候,爷爷给父亲娶了一位二十一岁的媳妇,大办婚礼。而且二叔也把娃娃亲的二婶接到了家里。一个九口之家其乐融融!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19 08:40:06
2020年10月15日,《抗战老兵记录历史》项目组一行,驱车前往西安城西,采访96岁的第三军第七师抗战老兵段少云。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18 09:31:59
姚志平,1925年生,高陵县通远镇李观苏村人。1941年在黄河岸边陕西大庆关,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预备第一师第一团二营五连。“一人200发子弹,一把步枪,2个手榴弹。1、4、7班是机枪班,258班是掷弹筒,369班是步枪班。白拉利机枪要背,一梭20子弹。捷克机枪可以提,一梭20子弹。转盘机枪,一梭48子弹。步枪一梭5子弹。”老人回忆当时装备,都记得清清楚楚。“日本人恶得很,只要看找你就能把你打死”,老兵一说到日本人,就变得异常激动。1943年8月,日本人从...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16 09:47:24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举家逃难至汉口,住在江苏同乡会办的难民收容所。后在贵州上了同仁第三中学,然后上了南迁的浙江大学学习机械。1944年,大学毕业就响应政府号召去参军做了翻译。昆明报到后进入训练班,学习西方礼仪以及军队基本知识。同班同学50多个,两个月后分派完。当时班里的同学有三个去向,一个是空军;一个是美国开设的军官训练班;一个是远征军。老人一个月后被分派至昆明的中国航空委员会,也就是当时的空军司令部,专门搞翻译。1945年2月调至安康飞机场...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10-15 15:56:51
抗日战争是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转折点,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重温这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将这段历史以鲜活的实例资料保留下来,让中华儿女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岁月的流逝,健在的抗战老兵(亲历者)人数在急剧减少,抗日战争纪念网(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在龙越慈善的支...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孙洪艳 图/易红太
2017-12-15 09:03:26
抗日战争是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转折点,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重温这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将这段历史以鲜活的实例资料保留下来,让中华儿女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岁月的流逝,健在的抗战老兵(亲历者)人数在急剧减少,抗日战争纪念网(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在龙越慈善的支...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孙洪艳 图/易红太 刘晓明
2017-12-14 09:27:55
抗日战争是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转折点,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重温这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将这段历史以鲜活的实例资料保留下来,让中华儿女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岁月的流逝,健在的抗战老兵(亲历者)人数在急剧减少,抗日战争纪念网(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在龙越慈善的支...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孙洪艳 图/易红太
2017-12-13 08:26:41
张聪1920年出生的张聪听力已渐失,见人进屋便放下手中的书,起身相迎,笔直站立,伸出右手侧向椅边,以军人的姿态顿出节奏说:请、坐。谈起话来却感慨万千。老人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600团,国民党军队唯一的机械化部队。老人说:军校要求毕业生两年内要汇报情况,但是两年后很多人没有汇报,因为命都快没了,怎么汇报。老人讲起在南宁作战时左腿中弹受伤到后方治疗的经过时说到:下雨天日本人不打我们打,衣服湿了我们不怕,军人以服从...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孙洪艳,图:易红太
2017-12-11 09:09:22
丁耀辉,1924年出生于衡阳,读了六年书,12岁开始和父亲在老家种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3年后,家住衡阳排行老二的丁耀辉为了给家中留下劳动力代替哥哥抽丁入伍,加入孙立人的税警团,几个月后到达贵州都匀接受训练,一年后在保山整编,加入新一军新38师114团2营,开赴缅甸,参加了仁安羌战役。第一次入缅失败后撤退,在野人山历经磨难后到达印度。老人回忆当时的经过说:我不知道前方发生什么,接到命令后,前面人撤我们就跟着。那时日本人的机械化部队也起不到任...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孙洪艳,图:易红太
2017-12-10 16:43:32
当时政治教导处宣传队里,我年纪最小。那个时候我才十六岁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师。部队驻扎在江西高安一带,伺机与日军作战。我们宣传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战士们的士气,唱剧,跳舞,写标语,发动群众。1922年1月出生的罗锦华奶奶,今年九十五岁。岁月如刀,奶奶的容颜虽然已经苍老,但时光的沉淀里,奶奶身上与生俱来的气质却愈发强烈,像一杯酒,弥久醇香。两岁丧父,靠母亲一人带大,虽家境贫寒,但母亲坚持送她去高安城里读了八年西学,后战争爆发。...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图 人世老枪
2017-12-09 14:58:21
1920年出生的邓大中,十三岁那年父亲早亡,家中三个兄弟的他被抽壮丁,17岁入伍,加入国民革命军第49军105师,入伍两个月就上了前线,在江西打了三年。辗转安徽浙江,从1937年入伍到抗战胜利退伍打了八年,退伍时为排长。抗战期间往前线送武器弹药途中被日本飞机炸伤脑袋,在后方医院住了两个月。他说:见到日本人没别的,就是打,只能拼命打,他们的步兵,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大炮做掩护,我们没别的,只能拼命打,打得太苦了,很多兄弟姐妹都打没了。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孙洪艳,图:易红太
2017-12-09 09:51:51
出生于1927年的林云德,生长于一个有着12个兄弟姐妹的大家族,父母种田,家境贫寒。抗战爆发后,有着6个兄弟的他在当时两丁抽一,三丁抽二的兵役制度下抽丁入伍,分配到37军,在一名医官手下当勤务兵。因为年纪尚小,做事领悟能力不足,偶尔出错还会被打手板。后来部队开拔去贵州,因为体力原因掉队,途中遇到杨森的部队,便跟着从长沙到了贵州,行军途中脚不停地起泡生茧,克服种种困难之后,最终找到了原部队。1944年随部队到越南作战,途中整日下雨,打了三天...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孙洪艳,图:易红太
2017-12-07 11:04:41
历史有温度,是因为良知在行动。抗日战争纪念网不仅关注历史,更关注老兵本身。这无关于其它,只关乎人性。尊重历史,更尊重生命。抗日战争纪念网郴州嘉禾口述历史采集。王当龙,第九战区直属通信团,报务员。从土士兵一直打到连长。郭廷禧,自幼孤苦,为生计参加忠义救国军,在江浙一带与日军作战两年,后追随宋希濂一直到全国解放。彭丙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警卫排,参与南昌会战。73军77师,陆军上等兵,神枪手,常德会战期间,在石门的外围战中,亲手击毙数名日...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图 人世老枪
2017-12-06 18:29:50
抗日战争是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转折点,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重温这段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将这段历史以鲜活的实例资料保留下来,让中华儿女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岁月的流逝,健在的抗战老兵(亲历者)人数在急剧减少,抗日战争纪念网(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在龙越慈善的支...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文/图 人世老枪
2017-12-04 14:42: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