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 王奇生内容提要 与战前相比, 战时国民党的组织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和扩充。在国统区, 党机器的组织触角延伸到了县以下乡村基层社会, 其组织扩张和渗透能力达到了它建党和执政以来的鼎盛。然而, 由于国民党党机器长期以来所积淀的组织功能障碍和内在积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疏理和清除, 战时党组织在量上的膨 [详细介绍]
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 王奇生内容提要 与战前相比, 战时国民党的组织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和扩充。在国统区, 党机器的组织触角延伸到了县以下乡村基层社会, 其组织扩张和渗透能力达到了它建党和执政以来的鼎盛。然而, 由于国民党党机器长期以来所积淀的组织功能障碍和内在积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疏理和清除, 战时党组织在量上的膨 [详细介绍]
英美战时废约政策之异同与协调 王建朗内容提要 与应付20 世纪中的若干重大事件相似, 抗战时期, 英美在对待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问题上同样保持着协调的姿态。他们同时向中方作出展开谈判的提议, 并提出了相差无几的条约草案, 最后又在同一时间与中国签订了原则和措辞大体相同的新约, 给世人以英美一体的感觉。本文通过对英美间往来电文的分 [详细介绍]
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 汪朝光内容提要 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可谓有得有失。得之一面为,当胜利不期而至之时,国民政府尚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势下大体掌控着纷繁之局面,重建其对收复区之统治,同时通过主动发起国共两党最高领袖会谈,以政治方式因应中共挑战,并通过利用日伪力量,稳定收复区局势,使其得以顺利接收,...[详细介绍]
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的经济备战——以翁文灏为核心的考察 李学通内容提要本文以先后任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和军委会资源委员会秘书长的翁文灏为中心,考察1932年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至1938年初战时经济体制建立期间,国民政府以工矿业为重点的抗战经济准备工作。作者认为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工作的开始。1...[详细介绍]
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 杨奎松内容提要抗战爆发后的国共两党关系,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但不到两年时间,两党关系就不期然地走向了紧张,1941年1月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国共两党几乎走向全面破裂。皖南事变的爆发,有着相当复杂的背景。而国民党人以正统自居盲目自大和坚持一党独裁的心态,难以适应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和必欲发...[详细介绍]
两战间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及其对外扩张理论 徐勇内容提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日本兴起。法西斯主义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政治,更提出了一系列扩张理论,强化了近代军国主义确立以来的对外侵略政策,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作了社会动员与理论准备。由近代军国主义体制的制约,新兴法西斯主义可以区分为民间(即...[详细介绍]
关于特殊工人的若干问题 解学诗内容提要强制使役华北特殊工人是伪满后期四种强制劳动形态中最为残酷的一种。日伪在华北公开推行强制供出制等虽略晚于伪满,但把抓捕的抗日军民送往东北强迫使之服劳却早已开始。日军竟有大规模的抓劳工作战,并建立诸多战俘训练所和劳动训练营。据对所获日伪军警政部门片断统计资料考证:伪满后期四年间,...[详细介绍]
沦陷区文学研究应当坚持历史的原则——谈沦陷区文学评价中的史实准确与政治准确的问题实 张泉内容提要新时期以来开始的沦陷区文学研究,从史实出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由此,沦陷区文学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某些沦陷区文学评价文章,从政治上...[详细介绍]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政局 荣维木内容提要利用和加深中国的分裂是日本侵华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中国的分裂状况,也正是促成九一八事变发生的一个客观因素。事变发生之后,直到七七事变之前,日本继续以分裂中国为扩大侵略的前导,而中国的政局则在历史和现实的条件下表现出双向特性,即分裂的现状与统一的趋向并存。但是,日本每一步以分...[详细介绍]
中共华北地方组织在创建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与作用初探 张新法内容提要本文围绕着应客观反映中共华北地方组织在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用翔实的史实说明,七七事变前后,中共华北地方组织已基本恢复,并成为华北最大政党,进而指出在八路军未投入开辟抗日根据地之前和八路军开始创建抗日根据地但暂时未到达的地区,中共...[详细介绍]
批判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教科书座谈会学者发言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等8家出版社2002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针对日本政府纵容编纂会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事件,4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集历史专家学者共30余人进行座谈。这里选录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戴逸、中...[详细介绍]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种趋向:融入世界与转向民族传统 王桧林内容提要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化进程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中国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习西方,这就产生了一个融入世界的问题。中西文化接触之后,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割裂中国文化传统、过分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象;但是一因中国文化传统...[详细介绍]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 杨天石内容提要从韩国被日本并吞之日起,大批韩国爱国人士即流亡中国,组织政党,成立临时政府,开展抗日、复国斗争,史称韩国独立运动。韩国独立运动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中国国民党依据孙中山所确立的扶助小民族的原则给了韩国爱国人士各种各样的援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作出了...[详细介绍]
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 冯 玮 内容提要 《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使之沦为殖民地,是台湾独立、台湾地位未定之类的论调得以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根源,认清台湾殖民地地位的确定以及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不仅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而且有助于认清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本文对日本在台湾逐步...[详细介绍]
论百团大战后日本对华北的政策 丁则勤内容提要百团大战是日军对中共在华北力量认识的重要转折点。日军在受到百团大战的强烈打击后,加深了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全方位调整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一度加强在华北的兵力;制定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加强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加强伪政权与武装;制造封锁沟、墙和千里无人区;利用伪新民会宣传反共。开展了...[详细介绍]
沉痛悼念刘大年同志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名誉会长、本刊编委会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研究员不幸于1999年12月28日病逝,这是本刊的巨大损失,是中国史学界的巨大损失!为了表示本刊的深切哀悼,特发表如下一组文章:刘大年逝世讣告、刘大年先生关于回忆抗战经历的遗作、本刊主编悼念刘大年先生的文章,与广大读者同...[详细介绍]
一、点击全本阅读:《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4期二、分篇阅读与PDF文件下载点击篇目下[全文]:论抗日战争的整体性和社会性 何理内容提要中国抗战是在基本统一的军事、政治、外交战略下进行的民族战争,是近代中国一次完全意义的独立的民族革命。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的国际战略和持久战方针具有基本的认同,同时也存在原则的分歧。在上述方针 [详细介绍]
日本侵华史研究:一个粗略的回顾 张振鹍近代中国曾饱受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凌和压迫,这个过程从中英鸦片战争起,持续了百年有余。这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形势历经变化,几个主要国家大多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分别扮演过主角;而从总体侵华力度之强劲、发展势头之迅猛上看,从侵华野心之大、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之深重上看,第一号主角...[详细介绍]
六参政员访问延安再研究 闻黎明1945年7月初,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六参政员对延安的访问,不仅是中间党派与中共最高领导集体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也是中间党派在抗战期间为调解国共矛盾进行的一次最重要努力。由于这次访问达成的《会谈纪要》体现了第三方面与中共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上的共识,所以史学界给予了...[详细介绍]
关于抗战时期汪精卫与汪伪政权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蔡德金近代史所张所长海鹏先生,陈主任鹏仁先生,薛会长君度先生,郭社长俊钅禾先生,各位专家、学兄、各位老朋友: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表示欢迎致意,欢迎各位光临此次盛会。这是我们两岸学者在大陆首次举行的专题学术会议。这次学术会议能得以如期举行,是《近代中国》和《抗日战争研究》两...[详细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