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六期
P. 3

孙会修 / 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策略转换与群众性政党的成长

                   史之视角转变。 社会史视角着重探究中国共产党利用同乡、同学等传统关系发展成员。                                            ①  近年组
                   织史视角下的研究则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策略性吸收党员的作用。                                  ②  但相关研究仍有较大探讨空
                   间,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发展策略的转换即为其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始因执行质量优先策略而
                   发展缓慢,到 1925 年 1 月仅有 994 名党员,之后改为数量优先策略而实现快速发展。 针对大发展
                   后党员质量下降问题,中国共产党秉持布尔什维克化的“造党”理念改造组织,成为其真正变强的

                   关键。

                                                一、 质量优先发展策略及其困境


                       建党初期,组织发展缓慢与建立强大群众性政党目标的错位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组织问

                   题。 其成员最初“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是知识分子宣传小团体。                                  ③  中共中央努力推动组织
                   转型,在中共二大上告诫全体党员:党不做知识分子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会,更不做“空想的革命

                   团体”,要成为一个大的“群众党”。                ④  何为群众党? 党员数量、掌握团体数目、可动员群众数量等
                   均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其中,党员数量及分布最为关键,故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即努力发展党员

                   以扩大组织,但其发展却存在悖论。 中国共产党立志建立集中统一组织,要求党员服从铁的纪律,
                   执行质量优先策略,吸收成员数量以“内部教育能力为限”;多数地方的负责人认为如只求数量会

                   “使党的组织更加松懈”。           ⑤  中国共产党要求加入者须认同共产主义和党纲,制定了严格的入党登
                   记制度。
                       中共一大要求入党须经一名党员介绍,由地方委员会考察两个月,合格方可转正。                                         ⑥  中共二大
                   同样要求一名介绍人,不设考察期。                 ⑦  中共三大大幅提高入党标准,“须有正式入党半年以上之党
                   员二人之介绍”,劳动者候补期 3 个月,非劳动者半年。                        ⑧  此标准高于联共经两人介绍即可成为正
                   式党员的规定。       ⑨  部分地区在执行时又较为机械,无形中提高入党难度。 广东吸收农民党员的条
                   件非常苛刻,强调“一个人必须身家性命都不要才可以做同志”,使得普通农民党员失业,只能到县
                                                             0
                                                             ○
                   区党组织担任委员,导致农民入党意愿降低。                      1  对纪律的特殊要求亦会影响组织发展。 统治陕西

                      ①   Hans J. van de Ven,From Friend to Comrade: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20 - 1927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1);裴宜理著,阎小骏译:《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香港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5—101 页。
                      ②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22—156 页;刘向东:《中共
                   “一大”至“五大”党员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考察》,博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12 年;王建华:《组织的弹性空间———民主
                   革命时期中共吸纳党员机制的历史考察》,《人文杂志》2014 年第 10 期;孙明增:《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研究》,博士学位论
                   文,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2016 年;张仰亮:《中心城市的革命———中共上海地方组织及其工人动员(1920—1927)》,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93—122 页。
                      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17—
                   1925)》,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233 页。
                      ④   《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1922 年 7 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90 页。
                      ⑤   《组织问题议决案》(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册,第 474 页。
                      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 年 7 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册,第 3—4 页。
                      ⑦   《中国共产党章程》(1922 年 7 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册,第 93 页。
                      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1923 年 7 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 册,第 158 页。
                      ⑨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1917 年 7 月 26 日—8 月 3 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苏联共产
                   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 1 分册,人民出版社 1964 年版,第 494 页。
                      1
                      0   《对于广东农民运动议决案》(1926 年 10 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2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年
                      ○
                   版,第 243 页。
                                                                                                             5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