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38

12 6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一、 纳粹大屠杀的舆论准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犹主义在俄国和东欧又一次恶性膨胀,在西欧也
              时而兴风作浪。这一波反犹狂潮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犹太人栽赃诬陷。如反
                                               2
              犹分子蓄意炮制的《锡安贤达议事录》 就成了反犹分子手中一份不可多得的宣
              传品。就在此文件发表后,1903年在基希涅夫,1905年在敖德萨,相继发生
              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血腥屠杀,震惊了全世界。此后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反犹

              暴行在俄国和东欧绵延不断。即使在西欧,也发生了如德雷福斯案件那样诬陷
                                3
              犹太军官的恶性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反犹主义有所减缓,但战争一结束,这股经久
              不衰的思潮马上又抬头了。在波兰,政府公然制定了歧视犹太人的经济政策,
                                      4
              这是导致第四次“阿利亚” 的重要原因。在罗马尼亚,出现了以把犹太人驱逐
              出境为公开目标的组织和运动。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削弱犹太人在经济、文
              化领域中影响的倾向日益加剧,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在苏维埃俄国,革命后

              初期犹太人的境况大为改善,反犹主义被宣布为非法,所有犹太人都获得了平
              等权利,一些犹太人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但随着阶级斗争的扩大

              化和一批犹太裔领导人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被定为反革命,
              根深蒂固的反犹主义又开始上升,使苏联境内的几百万犹太人再次处于压力

              之下。
                  20世纪20年代的反犹思潮既继承了传统反犹理论中的种族歧视、宗教偏
              见等老一套论调,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反犹与反共相

              结合。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后爆发的欧洲革命,将一大批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的犹太精英分子推上了革命领导人的位置。“十月革命”后早期苏俄24

              名党政领导人中有16名犹太人,德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罗莎 · 卢森堡是犹太
              人,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贝拉 · 库恩也是犹太人。一些反共理论家立即


              2  反犹分子蓄意炮制的文件,其中称犹太人制定了一项统治世界的秘密行动计划。
              3    1894年12月,法军上尉,犹太人德雷福斯因受诬告被判终身监禁。
              4  “阿利亚”指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故地的远动。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