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40

12 8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出台,规定所有编辑都必须是雅利安血统,连配偶都不能是犹太人,于是犹太
              人又不得不离开新闻和出版部门。1935年秋,公布了“纽伦堡法”,剥夺了犹

              太人的公民权及一切相关的政治权力,并且不准犹太人与“德意志或其同源血
              统的公民”结婚。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和纳粹党有组织、有计划地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抵
              制和冲击犹太人经营的企业、商店和律师事务所等事业单位,殴打甚至杀害犹
              太人。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柏林等地组织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将犹太人写的

              书及其他“非德意志”书籍(如共产主义书籍)均付之一炬。许多世界文化名
              人如海涅、毕加索、门德尔松、塞尚等人的作品均被查禁,连爱因斯坦、弗洛

              伊德这样的科学泰斗和文化巨匠也不得不流亡国外。
                  1936年反犹行动稍有收敛,因为奥运会在柏林举行。然奥运会一过去,

              反犹行动立即再次升级。1938年11月7日,犹太青年格林斯潘刺杀了德国驻
              巴黎使馆一秘赖特,纳粹当局立刻借机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犹狂潮。11月
              9日,德国各地的犹太会堂被烧毁,犹太公墓被破坏,犹太商店被打砸,死伤

              的犹太人不计其数,有2万多人被关进集中营。由于当日成千上万块玻璃被砸
              碎 , 因此11月9日夜被称为 “玻璃破碎之夜 ”(Kristallnacht,以前译“水晶之

              夜”)。在史书中,这个词后来就成了迫害犹太人的代名词。此后,纳粹当局又
              颁布一系列法令,规定犹太人在公共场合必须佩带黄星,犹太人的护照均要加

              盖“J”字,犹太医生的许可证也被吊销。至此,德国犹太人已丧失了生存的
              权利。
                  第二阶段(1938—1941),随着德国吞并和占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纳粹的反犹政策和法令被照搬到德占地区,并发展为驱赶和隔离相结合的行
              动方针。1938年3月—1941年5月,纳粹德国先后吞并、侵占和“进驻”奥地

              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罗马
              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于是纳粹的反犹运动也扩展到了上述
              地区,一些傀儡当局与纳粹狼狈为奸,在其中充当了打手的角色。如法国维希

              政府积极同德国合作,制定严厉的反犹法律,千方百计迫害法国犹太人 ;挪
              威的吉斯林政府也紧跟纳粹,在挪威掀起了反犹恶潮。

                  值得一提的是,纳粹在这一时期开始对犹太人实行驱赶和隔离相结合的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