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39

第八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国际背景 :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的影响                12 7



                    抓住这一点,炮制出一个“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竭力利用基督教欧洲的
                    反犹传统来反对共产主义。同样,一些反犹理论家也发现可以利用资产阶级害

                    怕共产主义的心理来掀起反犹运动,于是《锡安贤达议事录》一类的反犹著述
                    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从马克思、拉萨尔到托洛茨基的众多犹太裔革命家

                    被说成是打着共产主义旗帜为犹太国际阴谋效力的野心家。
                        由于带上了强烈的反共色彩,20世纪20年代的反犹运动必然向右翼极端
                    势力靠拢,最终不可避免地与正在崛起的法西斯主义同流合污,而将五花八门

                    的反共、反犹、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奇谈怪论拼凑在一起,炮制出一种系统
                    的法西斯反犹理论的,正是那位出生在奥地利的前下士阿道夫 · 希特勒。此人

                    公然宣称,现在是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分崩离析,
                   “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正在策划征服欧洲和全世界,作为“优良种族”的

                    雅利安人必须通过“永久性的革命”来消灭犹太人及其马克思主义,以争取更
                    多的“生存空间”。如果希特勒仅仅是一位二流作家,那么他的《我的奋斗》
                    之类的书顶多只能吸引一些无知的青少年,不会对神志正常者产生什么影响。

                    然而可悲的是,他并不只是想胡说八道几句,而真的要将其疯狂的理论付诸实
                    践。更可悲的是,他居然打着反共反犹旗号夺取了德国的大权,使这个启蒙改

                    革运动以来犹太人状况相对较好的国家不幸成了其实践法西斯理论的第一块试
                    验田。


                        二、 纳粹大屠杀的发展进程

                        希特勒于1933年初在德国上台,随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反犹运动。从

                    1933年到1945年的12年里,这场运动从没间断,而且逐步升级,就其全过程
                    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8),主要是在德国本土颁布一系列反犹法令,在
                    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无孔不入的
                    迫害。1933年4月,纳粹德国颁布了第一个反犹法令“恢复公职人员法”,规

                    定“非雅利安祖先的文官必须退职”。根据这一法令,犹太人被赶出了政府机
                    关。同月,制订了“大学生十二守则”,其中一条是 :“我们最危险的对手是犹

                    太人”。此后犹太裔大学生在校园内处境日趋困难。同年10月,“国家报刊法”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