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264

252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
                     史述、理论与模式


              纪念服务志愿者”到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工作,相当于在奥地利服一年兵役,至
              今已有十多位奥地利年轻人前来上海进行犹太难民研究或相关服务。2006年4

              月,“上海犹太人重聚上海”活动隆重举行,有120多位前上海犹太人及其亲
              属参加。对他们中许多年事已高的人来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上海重聚,因

              此许多人把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一起带来上海,组成了近百人的全球
             “上海犹太人”代表团,年龄最小的才12岁。除了参观老上海和新上海之外,
              他们访问了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与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交流,出席了上海各

              单位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与上海市领导、学术界人士、企业界名流和今日上
              海犹太社团代表共叙友情。他们还重返虹口,与当年的中国老邻居座谈,并参

              加签名支持虹口“犹太历史风貌区”申报联合国“战争遗产”项目的活动。
                  在2007年9月的纪念何凤山逝世十周年活动之后,又出现了纪念何凤山

              的一波热潮。2008年5—10月,“纪念何凤山”系列活动在美国华盛顿、中国
              上海和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在5月21日于华盛顿举行的系列活动开幕式上,美
              国联邦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米勒和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发表讲话,高度赞

                              37
              扬何凤山的义举。 6月6日,美国参议院还专门通过了关于表彰何凤山博士的
              议案,这在美国国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同年6月和10月,又在上海的犹太

              难民纪念馆和维也纳的中国总领馆旧址举行了何凤山纪念匾揭幕仪式。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此前
              后,关于来华犹太人、特别是上海犹太难民的纪念活动又掀起一波高潮。2014

              年9月3日,是中国正式立法确定的首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上
              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隆重举行“上海犹太难民名单铜墙”揭幕仪式。该铜墙长

              34米,刻有迄今掌握的13 732个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随着研究的进
              一步深入,今后这个名单上的姓名一定还会不断增加。进入2015年,在前文

              已提到的研讨会、展览会、影视作品、音乐剧纷纷推出之时,也举行了一系列
              重要的纪念性、教育性活动。2015年5月24—31日,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上
              海图书馆、上海市世界史学会联合举办了“纪念犹太难民来沪避难幸存70周

              年系列讲座”,上海市民踊跃参加,讲堂内座无虚席。一个月后的6月23日,



              37  上海《文汇报》,2008年5月23日。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