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5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385

第二十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五 :            373
                                                         犹太难民利用列强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


                       (3) 上海犹太社团通过“满洲国”和日本的犹太人在日本高层官员中进行
                    活动,甚至游说日本皇室,劝说日本当局不要实施“梅辛格计划”,这在一定

                    程度上也发挥了作用 ;
                       (4) 日本和中国都是传统的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区域,不存在欧洲基督

                    教地区那种根深蒂固的反犹宗教、民族、文化偏见,因而上海的中下层日伪
                    官员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也对 “梅辛格计划”十分抵触,有的人还暗中帮助犹太
                    人,如日本驻上海外交官柴田付领事就因向犹太人通风报信而被撤职逮捕,后

                    被押送回日本。       11
                       (5) 苏联在苏德战场上击败纳粹德国。德国学者海因茨 · 埃伯哈德 · 毛尔的

                    新著《日本为何没有迫害犹太人》分析了日本态度转变的过程: 1942年夏,德
                    国在苏德战场上似乎要取胜,因此日本开始考虑德国方面提出的消灭上海犹太

                    人的计划,但当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大败后,日本拒绝对苏开战,对屠杀
                    犹太人的态度也发生变化,最终采取了将犹太人隔离的方式。他指出了两个重
                    要的时间节点 : 1943年1月数十万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1943年2月日本宣

                    布在上海虹口建立“无国籍难民隔离区”。他的关键结论是 : 挽救上海犹太人
                    生命的不是日本的宽宏大量,而是战争进程的转折。                       12

                        综上所述,日本对犹政策的摇摆和日德之间在对犹政策上的分歧和差异,
                    以及一个“中立”的苏联的存在,为在华犹太难民提供了一个列强矛盾的缝

                    隙,是他们可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有利条件。


















                    11  马文 · 托克耶采访柴田(Mitzsugi Shibata)记录,1976年5月14日,于日本东京大仓饭店。
                    12  海因茨 · 埃伯哈德 · 毛尔(Heinz Eberhard Maul): 《日本为何没有迫害犹太人,国家社会主义时期日本帝国的
                       对犹政策1933—1945》(Warum Japan Keine Juden verfolgte, Die Judenpolitik des Kaiserreiches Japan wahrend
                       der Zeit des Nationalsozialismus 1933—1945 ),Iudicium Verlag GmbH 2007年版。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