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7) | 如野菜般顽强不屈的奶奶
我的奶奶经历过百年风雨,体验了人生路上的苦乐年华。1937年,奶奶的三哥被日本人抓走了,家里有个远房的叔伯嫂子闻讯赶去想救他。这时,三哥已被拖上了汽车,他见到奶奶的叔伯嫂子直哭,就这样,三哥被拖走了,尸体也没能找到。后来,奶奶和她的母亲躲在难民营幸存下来。奶奶常常将这些回忆讲给我们一家人听,每每谈论起,我们都十分心痛,心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21 15:49:54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6) | 爷爷心里有个“世外桃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这对在85年前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的爷爷常志强就是其中一位。1937年12月13日,对爷爷来说是一生中不能忘却且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天,我爷爷目睹了自己的亲人惨死于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当时年少的爷爷被吓得晕了过去,因而捡回了一条命。年仅9岁的他从此沦为了孤儿,为了生存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21 15:37:25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5)| 我的作文让爷爷想起他的爷爷……
看到孙子一篇作文,爷爷想起了他的爷爷记得在我读小学时,作文《我的爷爷》在学校获得优秀作文奖。我回家高高兴兴地把这篇获奖作文读给爷爷听。令我没想到的是,我读着读着,一旁的爷爷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本以为这大概是爷爷为我取得的成绩喜极而泣,却未曾想这是让爷爷想起了他的爷爷。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爷爷讲述这段历史。我的爷爷阮定东生于19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者:阮杰
2022-11-08 11:15:22
编者按:一幅瓷板遗像、一条军用毛毯、一个锈蚀的铁桶、一幅油画……它们都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国家级文物。它们的背后有着或惊心动魄,或荡气回肠,或悲壮沉重的故事。我馆今起推出云说文物系列微视频,让您足不出户就可聆听文物故事。第一期讲述南京保卫战殉难将士易安华瓷板遗像。今天是清明节,我们以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缅怀先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4 09:34:08
抗战时期,他在上海孤岛冒险抢购善本,殚力与海外书商竞购,不使民族文献沦于外国;新中国成立后,为充实国家藏书,他竭尽心力,多方购求古籍书画;他逝世后,家人根据其遗愿,将藏书悉数捐赠;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表明自己努力的缘由——一切为了大众的利益,一切为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正是他一生秉持的文学和学术研究的宗旨……他就是郑振铎,中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7:08:32
大师的抗战(4) | 张元济:于苦难岁月中为中华民族文脉“续命”
面对内忧外患他以推动国民教育和文化启蒙为己任面对日军焚毁和掠夺他咬紧牙关实干于苦难岁月中为中华民族文脉续命上海沦陷后他含辛茹苦、忍辱含垢即使被迫以卖字为生也绝不与日本人合作今天,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讲述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先驱——张元济的故事从戊戌以后,菊生先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创办商务印书馆,在中国于是始有近代化的出版事业。商务印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55:33
他不是教育家却摸索出了一套办学经验制定校训求是认为大学是社会之光他不是军事家却成功指挥了一支庞大的驮队不仅将浙大驮离战火还驮成了全国著名大学今天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讲述竺可桢的故事上千的人,驮着一个大学,在烽火连天的夹缝中,奔走万里的路程,经历六七省的地域。世上的人们,欣赏着他们的工作,来通力合作,渐渐增加着驮货的行列,到二倍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41:30
他于危难中受命与联大师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制定新校训刚毅坚卓他兼容并蓄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与理念让校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就是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今天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讲述梅贻琦的故事01 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个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负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29:36
大师的抗战(1) | 张伯苓:让侵略者“吃天津萝卜也不消化”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炮弹和屠刀,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以知识为武器,以专业为战场,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血脉。有人悄悄地保护文化遗产,有人默默地培育文化新人,有人静静地挖掘文化精髓……今天起,我们推出大师的抗战系列,为您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1-03 16:05:44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截至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老人日渐老去,他们的记忆亟待后人传承。纪念馆以这十年我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主题,面向幸存者后代开展征文活动,从记忆传承的角度讲述发生在祖辈身上的故事。今天推出第四期,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孙女夏媛执笔,与大家聊聊,伴随她长大的外婆是什么样的……在约翰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0-22 10:46:14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3) | 我爷爷葛道荣一字一句,写下十余万字“传家宝”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截至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老人日渐老去,他们的记忆亟待后人传承。日前,纪念馆以这十年我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主题,面向幸存者后代开展征文活动,从记忆传承的角度讲述发生在祖辈身上的故事。如您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欢迎投稿,投稿邮箱:maydayqq113@126 com。今天刊出第三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0-18 15:42:25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2) | 我奶奶艾义英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截至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幸存者们日渐老去,他们的记忆亟待后人传承。日前,纪念馆以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为主题,面向幸存者后代开展征文活动,从记忆传承的角度讲述发生在祖辈身上的故事。如您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欢迎投稿,投稿邮箱:maydayqq113@126 com今天刊出第二篇,由本期封面照片里的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者:黄睿
2022-10-18 15:27:41
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1) | “我爷爷89岁时开通微博讲述历史”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截至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老人日渐老去,他们的记忆亟待后人传承。纪念馆以这十年我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主题,面向幸存者后代开展征文活动,从记忆传承的角度讲述发生在祖辈身上的故事。如您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欢迎投稿,投稿邮箱:maydayqq113@126 com。今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恒的孙女王莲为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10-18 15:19:32
1937年,易兰英还是个12岁的小姑娘,为了糊口,冒险在五条巷附近摆摊卖香烟贴补家用,却因听不懂日语被日本兵打耳光打到口鼻流血……85年,噩梦醒来,易兰英生活在儿女与社会的关爱之中,这位温柔、善良的老人说:现在,我很愉快,很幸福。今天,守望幸存者为您讲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老人的故事。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07-27 14:24:18
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年事已高的幸存者们与时间赛跑,重新触碰记忆的伤痛,向世界诉说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悲痛经历。今天,守望幸存者为您讲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关舜华老人的故事。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07-21 14:55:22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兵进村时,黄桂兰躲在阁楼上得以幸存。如今,老人仍不忘教育后辈,让子孙记住这段历史。在家人眼中,她是一位勤劳、善良、忠厚的老人,这些淳朴的品质也影响了后辈……今天,守望幸存者为您讲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黄桂兰老人的故事。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07-21 14:54:17
他的童年被战争撕碎:亲眼目睹亲人被日军杀害,东躲西藏才在刺刀下侥幸逃生……85年过去,如今的他儿孙绕膝、生活幸福。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位老实本分的老人。今天,守望幸存者为您讲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郭林大老人的故事。在刺刀下逃生,心中创伤伴随一生有一件事,今年92岁的郭林大记了一辈子,也讲了一辈子。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07-06 09:22:14
视频简介: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第七部分战后调查与审判中,展示着一台珍贵的打字机。76年前,东京审判期间,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倪征燠(应为日奥,因字库无此字,故用燠代替)正是使用它完成了对日本战犯土肥原贤二和板垣征四郎的定罪证据书写,最终将二人绳之以法,捍卫了国家民族尊严。2015年,倪征燠的女儿倪乃先女士将这台英文打字机捐赠给纪念馆。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06-21 10:16:03
刚刚,我们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于2022年6月7日去世享年95岁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55位他曾将苦难历史尘封心底数十载他放下芥蒂亲赴日本口述目睹耳闻他看淡生死捐献遗体用作医学研究在家人的眼中他是一位怕麻烦别人、积极乐观的老人……等疫情结束后,我还要去纪念馆……当生命走向终点之际他仍心心念念着纪念馆01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06-21 10:07:52
6月16日至18日,我馆工作人员前往海南澄迈县,慰问当地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李美金、王志凤,我们已连续第7年远赴海南探望。7年前,那里有7位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如今只剩下2位。令人动容的是,曾遭受非人折磨的她们,都保持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阿婆,是人们对海南老人的称呼。前几次探望时,这两位阿婆还会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拉拉家常。如今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2-06-21 09:55: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